第一百六十三章 洪水成災
雨,或大或小的連綿半個多月,總算是停了下來,雖然天空中陰霾猶在,但云層似乎沒有那麼厚重了,幹部、工人和家屬們的心情也隨著天色放晴而漸漸地放鬆。
接下來的兩天,天氣終於沒有反覆,而久違的太陽也從雲層中逐漸探出,被潮濕和陰霾籠罩的大地再次沐浴在陽光之中,直到這個時候,人們才真正的發出了歡呼,總算不用再提心弔膽了。
兩天沒下雨,河水的水位有明顯下降,戰鬥在一線的抗洪幹部們也都鬆了口氣。
馬維國指示道:「看這個樣子應該沒大事了,不過也不能太大意,留下一部分人手繼續在河堤巡邏。其餘人都去礦上清理砂石泥土,儘早讓生產和生活恢復正常。井下生產不能停,但被水淹過的地方必須經過充分的安全檢查才能恢復生產,被水浸泡過的設備要儘可能的搶救維修,不能讓國家的財產蒙受進一步的損失……」
洪水漸漸退卻,出門十多天的何雨柱在雨停的第三天終於回到了家裡。
「曉娥,對不起啊,讓你們惦記了。」
何雨柱滿臉歉意地跟媳婦道歉:「這洪水剛停,礦上要恢復生產、搶修洪水過後留下的後遺症,我們基本上都是一個當成兩個人用,真的抽不出身。」
整個煤礦都是這樣的,工人們可以輪休,可幹部們得一直盯著,何雨柱委託輪休的工人帶話回來報平安,但自己確實是分身乏術回不來。家裡不缺吃的,這他知道,但所有家屬都擔心親人們的安危,這才是重點。
「回來就好,你是領導幹部,單位的事情重要,只要人安全就行。現在你們能休息兩天吧?」
見到何雨柱全須全尾的回來,不僅婁曉娥鬆了一口氣,聾老太太、一大爺、一大媽她們也都放心了,由來水火最無情,面對這種大自然帶來的災害,所有人都有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此時見到家裡的主心骨回來了,這才放心。
何雨柱這些日子,心裡記掛著家,記掛著自家地里的莊稼以及養的那些牲畜和家禽,哪能坐下來休息啊?
就著水吃了兩塊蛋糕,就先去自留地里查看情況。
煤礦所在位置在河的中游,河面挺寬闊的,連日大雨,水位上漲了不少。
不過和家屬區距離要遠一些,而且有大片的蘆葦叢阻隔,家屬區的地勢較高並沒有受到影響,但是那片自留地還是過了水,一些種著菜或玉米、高粱的地受災較重,不是沖走了就是倒在了地上。
「白瞎了今年的莊稼,媳婦,你也別急上火,等著水徹底退了,把衝倒的莊稼再扶起來,說不準還能長。咱家也不是指著地里的莊稼過活。」
旁邊的地里,牛紅旗一個勸兒地勸慰淚眼婆娑的牛大嫂。
「你說得輕鬆,這兩年日子是好了,不指望這些莊稼過活,可這也是咱們辛辛苦苦侍弄這麼大的啊。」牛大嫂幽怨地說道。
她和老公挑水施肥的,倆閨女一放學就跑來除草,現在被水泡成這樣,她怎麼可能不難受?可再難受能怎麼樣?自古以來弄明不就是如此嗎?
農家人靠天吃飯,一年的收成如何,全看老天爺賞不賞臉。
今年很明顯,老天爺果然是不賞臉,老百姓也沒什麼好辦法啊。
「牛哥,牛大嫂,我看這些莊稼過兩天扶起來還可以長,別太難過了。」何雨柱勸道。
「何主任,你們也過來了。」
牛紅旗轉頭看到何雨柱兩口子過來,也打了個招呼,有幾分羨慕地說道:「還是你們家有先見之明,今年種的全是地瓜,這玩意抗澇抗旱的,幾乎不受什麼影響。」
何雨柱笑了:「哪來的先見之明?純屬是懶的,這地瓜還是你和大嫂送來的種子,當初種這個,一是好吃,再一次是懶得侍候,沒想到今年倒是歪打正著了。」
他們家不缺糧食,菜都是在暖棚種著,地里種的全是地瓜,這場大水把地面上的地瓜藤沖得七零八落的,但地下的地瓜最多是澇了一下,也不知道還能不能那麼甜?
「牛大嫂,農場那邊怎麼樣?」婁曉娥問道。
「也有損失,但因為離河遠,倒是沒發水,可你也知道,夏天旱,秋天澇,今年的收成也就這樣了。」牛大嫂無奈地說道。
「何主任,我們先回了,有需要招呼一聲。」牛紅旗說道。
現在地里的這個狀況也做不了什麼,他打過招呼后便帶著媳婦回去了。
何雨柱兩口子在地里轉了兩圈查看一下情況,確定損失不算太嚴重,這才回家。
這一次何雨柱也累的不輕,回家了倒頭就睡,直睡到第二天才恢復過來。
六枝煤礦這邊地理位置好些,再加上煤礦的幹部群眾護堤得利,所以沒有人員損失。
但是,由於地下水位暴漲,一些採礦設備被水淹了,水退之後,雖然這些設備也搶救出來了,但還是有所損壞需要一次大修,再就是一部分採礦區被水淹了之後,雖然現在水退了,但還存在安全隱患,必須清除之後,才能夠恢復。
其他地方卻未必有這樣的幸運,尤其是下游的部分村鎮,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災,也造成了部分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洪水退去,各地都在積極恢復生產。由於接連大雨,不少路段和橋樑被沖毀,各地都在緊急調撥人手,到各處搶修,就連煤礦的運輸隊,也被調過去幫忙。經過差不多半個月的搶修,各路段基本上都恢復了通暢。
至於那些受災地區群眾的生活,上面也盡量想辦法救災賑濟,就連六枝煤礦也捐獻了一批糧食和其它救災物資。
當然,這些事情跟何雨柱沒有太大關係,他還是照常上班,而且他上任之後,把晚上的值班制度重新做了調整——不再是主任和副主任輪換,而是每個辦公室人員輪值,只有在重要的節假日時,才會由領導幹部加班。
下大雨的時候,因為擔心孩子們的安全,所以學校停課,但現在警報解除,校舍也在大雨中安然無恙,經過安全檢查之後,學校也正式開學,婁曉娥現在已經在教六年級了,每天帶著何喬上學,何曉跟何晨則是由一大爺夫婦照看,聾老太太近來精神有些不濟,按照醫生的說法,她現在是年齡大子,機能退化,這是自然現象,葯都沒有必要吃……日子就這麼忙忙活活的過去。
從大雨之後,氣溫開始下降,井下沒什麼可說的,影響不大,但對於農場來說就不知道是福是禍了。
煤礦從屬的農場,現在是真正的靠天吃飯,要不是職工多數都是從農村來的,恐怕連豬吃什麼都不知道。
而現在,農場不僅僅是安置了近百個就業崗位,最重要的是能夠穩定的為煤礦解決一些糧食和副食,之前的旱災、水災也就罷了,如果這低溫再鬧出一個災害來,這會直接影響到幹部群眾們的肚子和票子。
因而,礦上請來了省里的幾位農業和氣象方面的專家過來請教,在視察了農場的情況之後,被馬維國請到礦上的會議室開會討論,而何雨柱也列席了會議——他之所以列席會議,其實不是因為他的職務,而是因為他的暖棚技術和養豬的手段。
眼看著幾位領導問題都不在關鍵點上,何雨柱終於忍不住問道:「同志,能不能問一下,您覺得這樣的低溫正常么?會不會對農作物有所影響?如果這樣的低溫再持續下去,會不會提前下霜?如果真的有早霜,該如何預防?如果這時候要是來一場早霜,恐怕要減產大半,對於礦上的影響很大。」
何雨柱這話,明著聽是向幾位專家請教,實際上是在點醒馬維國等人。
今年六枝地區的氣候異常,夏天天旱不下雨,入秋之後連著下了大半個月的雨,導致氣溫上不來。
這還沒入冬呢,氣溫就這麼低,真的是太反常了,如果真的再有早霜,今年的莊稼真的就要減產太多,先不說對煤礦的影響有多大,如果連農場都維持不下去,那就太嚴重了!
馬維國那是什麼人?一聽這話當時心裡咯噔一下子,趕忙開口問道:
「對,幾位專家,你們對今年的天氣有什麼見解?據你們推測,會不會有早霜出現?」
一位姓溫的教授似乎有所遲疑,又稍微琢磨了片刻,這才說道:
「今天早晨的氣溫的確不高,按正常來說,這個季節不應該有這麼低的溫度。當然,前段時間大雨,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是不應該這麼大。如果照著目前的溫度再降下去,的確很有可能下霜。」
聽見溫教授這話,眾人臉上的神色都非常的嚴肅。
今年這天氣反常的太厲害,天旱、洪水、低溫,就算是再來一場早霜也不算稀奇了,可真要是如此,農民可就要遭殃了。
大多數農民為了提升產量,都愛種植中晚熟作物,加上今年氣候的影響耽誤了作物生長,如果真的有早霜,基本上就要全部抓瞎,農作物減產不說,弄不好連種子都留不下,那無疑是一場災難。
「溫教授,那請問,有沒有什麼辦法預防呢?」何雨柱最關心的是這一點。
那位溫教授搖搖頭,「早霜屬於自然現象,別說是現在了,就算以後科技發達了,恐怕也做不到干擾天氣。不過民間有一些土辦法,一般會用煙熏的辦法來對抗霜凍。
不過這種操作並不容易,一則無法準確判斷霜凍何時來臨,再者土地面積太大的話,操作起來也很困難。煙熏抗霜的辦法,是北方高寒山區老農多少年積累下來的經驗辦法,雖然有效果,但實行起來難度不小。需要特別有經驗的老農,才能準確判斷霜頭何時來到,然後及時點燃煙熏物,對抗低溫。
目前是否有早霜還不敢確認呢,再說黔省下轄那麼多鄉鎮,究竟哪裡會有霜也不敢說,這事兒不好操作。
可再不好操作也得去執行啊,沒有霜大不了就是白忙活一場,一旦真的下霜了而沒有預防,那後果可就非常嚴重。今年礦上已經遭受太多災害了,實在是不能再承受霜凍。
眾人聽了,第一時間都是面面相覷,不管操作起來多麼困難,可既然知道早霜的可能性,該做的事情就必須去做。
「抱歉各位,我得先去安排一下工作,不管怎麼樣,得先把預防早霜的事情通知下去。」
馬維國是個很不錯的人,非常關心農場,這時候哪裡還坐得住?
他立即起身向眾人道歉,然後急匆匆出了會議室,緊急招呼中層幹部們開會。
民以食為天,農場的糧食很重要,今年天氣不好,莊稼耽誤了生長,本身就很可能減產。萬一真的再遇上早霜,弄不好就不是減產的問題,保不齊就要絕收呢,這可不是小事,馬維國哪能不重視?
何雨柱倒是不愁,地瓜在地里不受影響,暖棚更不用說了,溫度、供水什麼的都自己搞定,開會也是應個景,基本上不發言。
與會眾人剛坐下來還沒等說話呢,那邊馬維國桌上的電話就響了。
馬維國趕緊去接了電話……不出所料,果然是上級打來的,通知各單位、鄉鎮提前做好行動準備,預防早霜災害。
馬維國接了上級的指示,然後掛了電話,看了眾人一眼說道:「上級來指示了,這個工作必須要重視,來來,咱們商議一下具體怎麼做……」
他把之前那些專家教授所說的事情打了一遍。
何雨柱問道:「馬書記,溫教授他們說可以用煙熏的辦法,您知道該怎麼操作么?」
這玩意兒何雨柱不太懂,她對如何準確判斷霜頭一點兒經驗都沒有,這件事還得落在鄉里那些有經驗的老農身上。
馬維國沉吟片刻之後說道:「我十幾歲的時候,也有一年天氣反常,我爺那年就領著我們抗霜來著,的確是用煙熏。這辦法應該管用,可就是不太好操作,因為這霜頭什麼時候到不好控制。」
「咱鄉里的老人肯定有人懂,等會兒我去找找,現在我分派任務,大傢伙立即去各村通知,讓各村都準備起來。
煙熏抗霜,必須在大田裡堆上可燃燒的材料,秸稈枯葉還是樹枝都行,一定要快,不能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