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朕親自觀看
之後,這才將目光投向另一列:「關於撤軍還民一事,早有定論。此次為何有人心存異議?」
主持面試是法制司職責所在,因此,法制司司長黃明膠立即出列稟明:
「啟稟皇上,本次王決明前來應試,之後,經過八位司長投票,目前工建司、農業司、財政司及醫藥司,先後投下反對票,其餘各司投下贊成票,形成四比四平,這一局勢。」
「四比四平,那就讓守衛司投上一票,一決勝負,豈不善乎?」皇上冷笑一聲道。
「不可,且不說撤軍還民一事,本就與守衛司息息相關,更何況,此次前來面試的王決明,乃是裨將軍王元參之子,與守衛司司長乃伯侄關係,所以本司採用了迴避原則,阻止守衛司參與此事。」
黃司長義正嚴辭,看的出來,其做事公正無私,剛正不阿。
皇上自是對這些曲中之事,不感興趣,因此直接說道:「那又是為何,會有四司共同反對?各位愛卿,可有說辭?」
醫藥司司長杜桂,聞聽后,是連忙步出班列。
那一日一時疏忽,因為已經有四票反對,想著素來見風使舵的能源司司長呂宋果,會如順風草一般,風大隨風,雨大順雨,而跟投一票反對。
結果出現意外,最後,他竟然投了支持票,以致於最後出現四比四的局面,不勝也不負。
而且,事先也沒想到,王元胡竟然在朝會上義正詞嚴、大張旗鼓的提起奏議,瞧其勢頭,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樣子。
更沒想到,從而引起皇上會對這等小事的關心與查問。
因此,杜桂率先出列,否則,如果讓皇上單獨點名道姓,只怕那三位司長道不出原因,而只能是伸手指向自己。
到時候,如果讓皇上知道自己私下裡拉攏重臣,干擾政事,即便王決明真的十惡不赦,但是自己結黨一事,只怕是掉腦袋也有可能。
感覺到事情有那麼一丟丟的嚴重性,杜桂連忙梳理一番思緒。
內心裡雖然是忐忑不安,但是外表上,依然表現的若無其事,一副從容鎮定的樣子。
稍作思想后,杜桂這才作揖上稟道:「啟奏皇上,臣等確有異議。
本次輪到的還民將士王決明,乃是裨將軍王元參之子。
但是,臣應約觀看其答卷時,發現此人,有鄙視我下世界之意,有尊崇上世界之風。
因此,微臣以為,既然你王決明,捨不得上邊的花花世界,微臣就更是不必允你,到我下世界里來,吃苦受累。所以,微臣這才投下反對一票。」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工建司、農業司、財政司三位司長不斷地走出隊列,紛紛同意杜司長的說辭。
不同意也不行啊,先前反對票已經投下了,有果必有因嘛。
剛才皇上問起時,三位司長是心神不安,總不能皇上一問緣由,就簡單地說上一句「臣與杜司長往來密切,關係融洽」作為借口。
豈不是落得做事荒唐糊塗之嫌?難不成是自己做司長時間久了,厭煩后自尋死路?
如果據實說出,懷疑王元胡事前主動干預面試一事,只怕會當場與王元胡出現口角之爭。
而如果說從杜司長口中得知,王決明為非作歹,禍害世人,那如果皇上再是一番調查,純屬無中生有,空穴來風,將會更不容易收場。
而恰在此時,杜司長避而不談,僅從王決明答卷中尋找突破口,算是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因此,三位司長們是陡增信心,紛紛出列,附合杜桂而道。
「一派胡言,我侄子什麼時候告訴你們,他捨不得上邊的花花世界?又什麼時候說在這裡是吃苦受累?
微臣再請皇上,明察秋毫,此等莫須有之罪名,還軍將士不服,臣亦不服,王家世代忠良不服!」
王元胡一聽,杜桂竟然找出這種借口,真可謂是強加之罪,何患無辭?
王元胡握緊了雙拳,手上的青盤暴起,發了慘人的「咯吱咯吱」響聲,其他眾臣都默不作聲,不敢有一點反應。
想當年,王翦治家嚴謹,從來不公然干涉朝政,在諸公中也保持中立。
但是,我王元胡,也不是誰想要欺負就能欺負的。
特別是一想到,杜桂是挑頭之人出頭之鳥,更是憤怒地瞪著杜桂而言道:
「杜司長是越發大膽,竟然敢無事挑起事端,難道是覺得幾千年沒有行軍打仗,以為我王某人的刀劍不利了嗎?」
說著,王元胡還故意握了握手中的長劍,向杜桂示威道。
「王愛卿稍安勿躁,朕自是知你愛侄心切,但切不可一時衝動,口出狂言。
黃司長,依你之見,可有不妥之處?」
朝會時,如此針鋒相對,多年來還從來沒有發生,皇上自然是平衡左右,避免朝臣心生怨恨。
相信黃明膠身為法制司司長,一向公平正直、廉潔嚴明,因此,皇上立即再次向黃司長詢問道。
「稟皇上,微臣確實從頭至尾,瀏覽王決明所書答卷,正如杜司長之言,許多細節之處,王決明確實將上下世界進行一番對比。
其意也不過是認為,下世界里生活質樸,特質匱乏,科技落後等等。
不過,臣與蒙將軍一年來有數面之緣,多次從其口中得知,上下世界相比,也確實如此。
而且,通讀王決明的文章,依微臣之見,倒是也沒有嫌棄下世界之意,故而,臣投下支持一票。」
身為法制司定當公正公平,所以,黃司長對於王決明的答卷,發表了個人的看法,倒還算是公道。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待黃司長稟告完畢,教育司、能源司與禮儀司,三位司長也是快速出列,發表意見。
不僅在面試之際,就連在今日朝會之上,依然出現這等四比四平的局面,因此,皇上一聽是哈哈一笑:
「如此看來,不過是一篇文章,因角度不同,而觀點有異的原因所致。既然如此,將王決明的答卷呈上,朕親自觀看,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