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黑暗中看見一道曙光
沈靈聽后自是呵呵一笑,當然,也立刻向呂司長解說道:
「電力的產生方式主要有:火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及核能、氫能發電等。
火力發電,需要大量的燃料,比如煤炭,話說在下世界里,如果煤炭可以燃燒的話,又何鬚髮電?
太陽能發電,就不必奢望了,天上的太陽,不過是一個七尺直徑的夜明珠而已。
風力發電,更是不可能,下世界里無風無雨,風平浪靜的。
至於核能與氫能,需要尖端的科技與人才,那就更不可能的事。
綜合各方面來看,其他方面自然並不俱備,但是,水利發電,倒是極易成行,最是便捷,是快速解決能源一事的最佳方式。
而下官自第一次來到下世界之時,就發現不管是長江還是黃河,水流踹急,水壓巨大,而且兩千多年來源源不斷,絲毫不曾減少,這就為我們提供了穩定的水能,為水利發電奠定了條件。
水利發電可以說,幾乎完全無污染,運營成本低,並且安裝使用迅速,可再生性強。
和其他能源的傳輸相比,輸電的損耗小、效益高、靈活方便、易於調控、環境污染少,在上世界中,它已經是重要的能源之一。
這麼給呂司長說吧,比起用天燃氣解決能源的效果,水利發電應用更快,使用更方便。」
看到一旁的長江里奔涌不斷的水流,呂司長自是難以理解,但是一聽說這是上世界中的重要能源之一,甚至於比天燃氣更好,自己當然是深信不疑。
而沈靈接下來的描述,更是讓呂宋果興緻勃勃、沉迷其中。
「如果水利發電成功的話,就可以讓百姓們用上電器做飯,上世界中就有電飯鍋、電磁爐、電餅鐺、電飯煲等等等等,至於能源短缺的問題,自然是完美解決。
至於下世界里照明一事,就更是小菜一碟,相比於烹飪一事,更是簡單。
除此以外,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上,在更多更廣的範圍內使用電力。
農業、商鋪、工建、居家生活等等,任何一個方面,都將一勞永逸,徹底解決一切問題。」
一聽說水利發電后,竟然能夠擴展並且運用到其他種種場景與方面,呂宋果自己是歡天喜地手舞足蹈。
「既然如此,那就請沈刑辦,立即著手進行為是,需要什麼?儘管提出,呂某定當全力支持,如果心有餘而力不足,呂某也會覲見皇上,代為奏請。」
一個六萬多人的下世界,用電的範圍還不算太廣,需要的電能不是太多,只需要在上世界中,購買現成的簡易的水力發電機即可。
但是皇上不許自己出去,倒成了最大的難題,沈靈只好唉息一聲后說道:
「水利發電,本身來說,極易成行,下世界有充足的水能,已經足矣,只不過,需要一種特別的設備,發電機即可,其他的還有電線及器具等終端電器。
只是,皇上有旨,不允許下官走出下世界,所以無法返回上世界里採買這些電器設備,倒成了最大的難題。」
關於夫人營救沈靈的過程,並且與皇上的約定,知之者不多,呂司長自然並不知曉。
因此,聽聞皇上不准許沈靈出去,呂宋果則以為,是皇上愛惜人才,真心實意的想要留住沈靈,為皇上所用為大秦盡忠的原因。
只不過方式有所霸道,所以,才不允許沈靈離開。
於是,呂司長就自信的說道:「此事倒也不難,待呂某擇機面見皇上,或者至下次朝會時,奏請皇上恩准,定當允許沈刑辦前往上世界,採購設備購買儀器。
雖然上下世界關閉通道,但是蒙將軍不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他能,沈刑辦自然也能。」
看看沈靈似乎有所不信,呂司長則繼續安慰並鼓勵道:
「更何況這是為下世界百姓造福,為皇上排憂解難之大事。沈刑辦放心,如果需要返還上世界,呂某為了下世界的百姓,定當會不惜一切,助你成功。」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一聽到呂司長願意幫助自己,前去奏請皇上,允許自己離開,沈靈彷彿是撥雲見日,於黑暗中看見一道曙光。
也是,如果真的能藉此時機,返回上世界,倒是一舉兩得之事。
當然,自己絕非一走了之逃之夭夭之徒,既然向呂司長提及此事,定當會幫助於他,圓其所夢。
更何況,自己也並非是幫助呂司長或者皇上兩個人,而是幫助整個下世界六萬六千多人。
無意中有此收穫,回去的路上,沈靈是感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
昨日里,呂司長關於奏請皇上准許自己離開一事,雖然八字還沒有一撇,但是,卻讓沈靈感到有了希望。
早上一睜開眼,沈靈就一個鯉魚翻身,瞬間從榻上跳起。
更衣、洗漱、吃早點,心情極為愉快地做好一切之後,就獨自出門,按照昨日晚上的計劃,沈靈再次前往長江與黃河岸邊,查看水利資源的狀況。
上世界里的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因此被稱為「母親河」。
在人類最早還處於蒙昧狀態的時候,我們華夏民族勤勞勇敢的祖先,就在這片廣闊的天地間斬荊棘、辟草萊,勞動生息,從而創造了燦爛奪目的古代文化。
黃河流域西自巴顏喀拉山,北抵陰山,南至秦嶺,東注渤海,整體呈「幾」字形,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
而長江是我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為黃河的20倍左右,在世界上位居第三位。
它是從位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江源伊始,此處有許多高達60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積雪。
因此,河床比較大,灘多流急,水力資源十分豐富。
整個流域內的地貌類型眾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地勢西高東低,高差懸殊,形成自西而東、由高及低的三級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