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彼此間相視一笑后,趁坐著的皇上喘口氣的時候,站著的皇上看了一眼程燕后,帶著可惜的神態說道:
「而你祖父,他的運氣就不如朕了,因為他至死都沒有登上王位,沒能成為一國之君,更不能得以施展自己的心中的抱負與理想。
還記得,當時,朕在咸陽,十三成王,年少無助,外憂內患,仲父一權獨掌,朕形同傀儡,還好,有你祖父時常鼓勵於朕,激勵著朕,才使朕度過了又一個難以堅持的歲月。
後來,朕獨掌一國,就請你祖父到朕的身邊,住在朕的咸陽都城。
外人看來,他是質子身份,實則朕只想讓他在朕孤獨的時候陪陪朕。」
聽到此處,一直沉默不語的程燕,這才對站著的皇上開口說道:
「是的,想當年,你們兩人朝夕相處、情同手足,趙國諸人看在眼裡,盡人皆知。」
說完,程燕臉色一寒,立刻是咬牙切齒的繼續說道:
「但是,當燕王喜將我祖父送到咸陽當質子時,你卻薄情寡義,不再理睬,並且數次羞辱於他,無奈之下,我祖父這才逃離而去,並讓荊柯刺殺於你。
狗皇上,可惜當年荊柯刺王未能成行,否則,哪裡還能容你今日站於此處?」
聽到程燕說完,不待站著的皇上開口,坐著的皇上嘆了口氣后就連忙說道:
「唉!可惜你們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燕王喜知道朕與你祖父的交情,因此,將他送到咸陽當作質子,為的是什麼?
那不過是時時提醒於朕,燕秦兩國不可開戰,秦不可吞燕。
而朕也就遂了燕王喜的願,在心中籌劃一統江山之際,定下了「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的決策。
剛開始的時候,朕時常去看望你祖父,總是與之促膝交談回首往事,而不提少年時的偉大志向。
而你祖父則總是勸朕,不要在乎朕與他的情誼,鼓勵於朕,要朕攻打燕國,儘早一統天下,取消諸侯間數百年的割據及相互爭戰。
讓全國統一,讓天下歸一,從此消滅諸國爭雄,以短痛而避免長痛,從而開創一個多民族合一,共享盛舉的社會。
兩人的分歧,幾次不歡之後,朕只好暫時減少與你祖父的交往。同時,也擔心那段時間,你祖父身在異國他鄉,會感到寂寞,朕更是毫不猶豫,就將朕的堂妹蓮芯公主,留於他的住所。
雖然沒有明媒正娶,雖然沒有大張旗鼓,但是後來,蓮芯公主則是悄悄的生下了你的父親。
這一點只怕你曾祖父都不曾知道,整個燕國除了他的貼身守衛,知道之人也是甚少。
攀親論理,這說起來,朕也是你父親的舅父,你父親小的時候,朕還抱過他,對他也極是疼愛。」
趁坐著的皇上再一次感慨的時候,站著的皇上則是接著說道:
「後來,當朕開始走上了統一六國的艱難道路,你祖父知道早晚有一天,必將面臨與燕國的爭鬥,你祖父生怕朕於心不忍,又是多次勸說於朕,鼓勵於朕,不要在意他的感受與情面。
經過多次協商,我們兩人不忍心看到兩國百姓,受戰爭影響,生靈塗炭,就商量最好能以和解的方式,拿下燕國。
儘管當時,大臣們一直催促朕著手伐燕,但是朕一直未曾行動。朕對大臣們多次表示,燕子丹在秦一日,朕便一日不攻燕。
燕子丹更是多次書信於燕王喜,請求父王為了燕國百姓,歸附秦國。
燕王喜卻多次罵他,質於秦而向於秦,狼子野心。
最終你祖父毅然回國,開始了再一次規勸父王燕王喜之路。
然而燕國立於華夏之北,在那獨特的地方雄據八百餘年,根基甚穩,燕國喜以為朕也不過如同幾位先祖一樣,雷聲大雨點小,不可能一直堅持大秦東出之路。
因此,哪裡肯與朕和解?
無奈之下,你祖父為了激勵於朕,這才想出了荊柯刺朕一計。」
「什麼?為了激勵於你?怎麼可能?難道不是擒賊先擒王?不是想要刺殺於你?」
聞聽皇上話語中,荊柯刺秦似乎還有其他用意,程燕立刻反問道。
「不錯!」坐著的皇上立刻回復,並且自問自答道:
「你可知道荊柯打開的地圖裡,除了劍還有什麼?
還有燕子丹親筆書寫的兩個字:伐燕。
知朕者,唯丹也。
想當年,多少人都是朕的絆腳石,阻攔大秦的統一之路,然後你祖父卻不是。
只有他一個人了解朕,只有他一個人知道,朕心中的抱負,那就是一統天下,改變這個腐朽落後的世界,創造一個古往今來,都不曾有過的嶄新的國家。
他曾斷言過,朕於世界而言,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你祖父歸國勸降失敗之後,我們又多次商量,只待他繼承王位,就合二為一,燕歸屬於秦。
因此,我們都在等待著那一天,燕子丹繼承王位的那一天。
然而,眼看著自己的王位遙遙無期,無奈之下,為了讓朕速速採取行動,燕子丹另偏他徑,設計出了荊柯刺朕一計。」
站著的皇上似乎有些無奈,張口說道:
「一直以來,朕總是以為,姬丹是太子,他遲早是要接替燕王喜而當上燕王,所以,朕不想搶佔他那一片方寸之地。
朕更希望的是有朝一日,他當上燕王之後而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然後天下一家,萬始歸一。
採用荊柯刺殺,這是一種絕妙的計劃,這是一種高尚的境界。
一方面是你祖父想要激怒於朕,讓朕意為昔日好友如今反目成仇,好讓朕下令攻打燕國。
另一方面,幾百年形成的習慣,『統一』二字,已經在所有的老秦人心中成了一種意志。
包括並不限於當朝的文武大臣,還是數百萬虎狼之師,每一兵一卒,每一名伍長什長。
這樣做也正是要激起他們的憤慨,給朕於壓力,早下決策。
可恨自己當時沒有完全明白你祖父的用心,而誤會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