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畏罪自戕
第523章穩定局面
景昱覺得,貪官污吏是應該懲治,但你也不能這麼一刀切啊!
把所有犯錯的官員都抓起來,看似在嚴懲貪官,治理官場,實則卻導致州府停擺、郡府停擺,這也直接引發了秦州更大規模的混亂。
當真是得不償失。
李餘一拍巴掌,表示贊同。
他感嘆道:「我的做法,確實是太過激進!倘若景先生能早些在我身邊,提醒我,指點我,我也不至於犯下這般大錯!」
稍頓,他眼巴巴地看向景昱,說道:「景先生對朝廷失望,但對秦州的百姓們也失望了嗎?」
「……」
景昱語塞。
李余繼續問道:「景先生對朝中大臣心存不滿,但對秦州的百姓呢,也是心存不滿嗎?」
「……」
「景先生讀了那麼多的書,」說著話,李余還特意看眼一旁的書架。
景昱家中,別有長物,只有書架上,擺滿了密密麻麻、數以百計的書籍。
有很多書都已經是殘破不堪,顯然是經常被他翻看。
「景先生苦讀十數載,胸懷大志,歸根結底,不就是為了造福百姓?
現在秦州百姓正在受難,難道,景先生真的不想出一份力嗎?」
李余的這番話,讓景昱陷入沉思,也說進了他的心坎里。
而在門外圍觀的眾人,皆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說道:「殿下言之有理啊!」
「殿下仁德,不同於朝中大臣,叔賢(景昱字叔賢)當助殿下一臂之力才是!」
「秦州風雨飄搖,景先生可不能坐視不理啊!」
人們你一言我一語,都在勸說景昱。
讀書人為何要讀書?
古人的生活條件不比現代。
讀書不是必需品,而且要花上大量的金錢。
很多人都是在靠全家舉債讀書。
他們花了那麼多的錢,讀了那麼多的書,為什麼?
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功名。
現在秦州之官員,已經從上到下,被擼得一乾二淨,大量的官職都處於空缺狀態。
倘若這個時候景昱能接受吳王的邀請,那麼,他們這些與景昱關係較好的朋友們,是不是也都有了進入官場的機會?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嘛!
其實,景昱之所以拒絕李余的邀請,這一點,也恰恰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他心裡清楚,一旦自己被吳王啟用,那麼,許多的至交好友都會找上門來,問他要官。
而到那時,他恐怕要失去很多的朋友了。
甚至,不少的好友還會與他鬧得反目成仇。
見景昱還在猶豫不決,李余突然起身,向景昱拱手作揖,說道:「還請景先生助我!」
誰都沒想到,堂堂的藩王,竟然會給景昱這麼一個白身作揖施禮。
即便是金烏、陸馳、李亢三人也被嚇了一跳,三人下意識地說道:「殿下——」
李余保持著鞠躬作揖的姿態。
景昱呆愣片刻,終於反應過來,他嚇得連忙起身,先是向旁退讓,而後,又快步上前,拖住李余的胳膊,顫聲說道:「殿下……殿下這是折煞草民……」
李余動容地說道:「秦州百姓,已經受了太多的苦難,他們不能再受苦了!請先生務必幫我!」
他的話,還有他此時的姿態,著實都深深觸動了景昱。
殿下為了秦州百姓,都能擋下藩王的身段,低三下四的求自己,而自己又怎能只想著自己?
景昱深吸口氣,把心一橫,說道:「好!草民願輔佐殿下,助殿下治理秦州!」
說著話,景昱屈膝跪地,向前叩首。
見狀,李余喜出望外,門外更是歡呼聲一片。
看人們興高采烈,群情激動的樣子,如同是他們做官了似的。
李余親自出馬,邀請景昱,結果不負所望,景昱最終還是同意了再入仕途。
第二天,李余便提拔景昱為秦州長史。
只不過正式的冊封,還需要通過朝廷,這得等上一段時日。
州長史,是僅次於州牧的二號人物,位高權重,何況,景昱這個州長史,還是代行州牧之職。
可以說現在整個秦州的政務,都由景昱做主。
景昱走馬上任后,立刻啟動了一大批的官員。
而在這批官員中,他的至交好友並不多,大多都是與他關係平平,甚至是互不相識的人。
景昱以前在吏部為官,吏部就是人事部門,對於天下才子,景昱不敢說了如指掌,但確實是知道的不少。
連日來,景昱派人,四處走訪,邀請那些還未入仕途的才子們,請他們來秦州為官。
他邀請的人,可不僅僅是局限於秦州境內,過半的都是秦州之外的人士。
而他的這種做法,也的確是引起許多至交好友的不滿。
景昱落魄的時候,他們出錢出力的幫他,而現在他發達了,卻把自己丟在一邊。
人們覺得景昱太過薄情寡恩。
不過李余對景昱的表現十分滿意。
不徇私,不任人唯親,這才是真正的清流嘛!
景昱上任后,除了徵召各地的人才外,還大刀闊斧地做了幾件事。
一是查封懷安郡、平川郡、下元郡所有的私人糧店,所有的糧食,一律改為由官府直接出售。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在穩定糧價。
糧價的起伏,由官府直接操控。
其二,許多農民沒有飯吃,沒有辦法,他們只能賣掉手裡最值錢的東西,那就是土地。
這也導致這段時間裡,大量的土地被地主豪強所兼并。
景昱責令這些地主豪強,即刻歸還農民的土地,至於農民賣地換到的那點錢,可在三年內還清。
其三,官府出錢出力,建造臨時的聚集地,用於安置流民。
……
在景昱一連串的施政之下,秦州的動蕩不安,終於逐漸趨於平緩。
過了不到半個月,朝廷的正式文書傳到懷安城,景昱也正式成為秦州長史。
其實,對於李余啟用景昱這件事,朝中也是有很大的反對聲音。
其中的代表人物,正是陶源。
只不過李據力排眾議,批准了李余提交的奏疏。
李余了解情況后,滿心好奇,他還專門找來景昱,詢問他到底哪裡得罪了陶源。
在李余的印象中,陶源並不是個心胸狹隘之人。
景昱把自己和陶源的過節,向李余大致講了一遍。
其實,他二人之間的過節,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