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自求多福吧!
「上官姑娘,你可知道百家爭鳴?」
趙辰覺得用最簡單的話語來講,那就是百家爭鳴,思想開放,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意見。
對於眼前的丞相王綰和廷尉李斯之間的情況,便是如此。
「百家?這個我倒是知道呀,什麼儒家、法家,還有墨家,等等很多學派。」
上官梅點了點頭,要不是這裡場合不適合,她能夠如數家珍地將這些影響力比較大的各家學派思想,以及曾經做過的有名的事情說出來。
她想著趙辰說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很快,上官梅眼前一亮。
原來如此,丞相王綰和廷尉李斯之間的意見不合,其實也是很正常的。
百家爭鳴之時,誰家也不服誰家,皆是認為自己的可以。
實際上,在發展自己這個學派思想方面,卻是有受到其他學派思想的影響。
各家思想學術學派著書講學,互相論戰,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和主張。
儘管現在大秦帝國已經是將六國一統,但顯然只是領土方面的大一統,在思想文化方面並沒有得到大一統。
依舊是受到了百家爭鳴出現以後的強烈影響,而儒家出身的丞相王綰和法家出身,逐漸兼修儒學的廷尉李斯兩人,在朝堂之上針對政議,有著彼此不同的意見,也是很正常的。
事實上,不止是這兩位,還有著其他很多人,深受影響。
對於這一點,相信不止趙辰知道,始皇帝嬴政早已經是清楚明白,只是對方並沒有進行理會。
在這段時期之內,始皇帝嬴政還是很樂意見到這些人暢所欲言的樣子。
百家爭鳴之下,為大秦一統六國,做出了不少的助力,這是不能夠忽視的。
提到這個,就讓趙辰想到了丞相王綰後面會發生的事情。
這位在大秦帝國建立的背後,立下了卓越功勞的丞相,在之後的一場儒生牽扯中,受到了牽連,不得不將自身的丞相之位辭去,消失在了歷史的記載之中,很難找到更多詳細的記載信息。
而對方在朝會上的對手廷尉李斯,則是在史書上留下了很多。
趙辰將這件事情,牢牢地記在心裡,看看到時候能不能夠幫助丞相王綰一把,免得對方下台以後,就是廷尉李斯上台了。
後者,在擔任了丞相以後,也是沒有提出太多好的建議。
太多的惡行,讓趙辰都忍不住咋舌。
尤其是,在始皇帝東巡駕崩以後,這個李斯做出來的決定,真是讓人一言難盡。
趙辰覺得有機會的話,還是可以出手一下。
既然有這個條件來改變可能存在的既定事實,那為什麼不能夠嘗試一番呢?
「公子,我明白了,並沒有真正的朋友,也沒有所謂真正的敵人。像是丞相和廷尉兩人,其實是站在彼此自身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之前我想的有些片面了,這才會以為他們在幫咱們,或者是在故意針對咱們……」
上官梅意識到了這一點,有些不好意思地開口說道。
這要是趙辰沒有提醒的話,她恐怕在這朝會結束之前,都無法意識到這樣的情況。
「還有很多事情,其實都是能夠看出來的。當然,我說的不是簡單的用眼睛去看,也要用這裡去看。」
趙辰還是對於讓上官梅理解這些事情,在思想方面得到蛻變,有著很大的興趣。要是有機會的話,他甚至想要讓對方學習很多後世的那些東西。
畢竟,上官梅離開了原來的地方,那麼趙辰這裡就是對方的家了。
總要接觸到新鮮的事物,趙辰還是很希望對方能夠不斷地進行學習,在很多事情方面,能夠給予他不小的幫助,算是彼此都互利吧。
趙辰想到這裡,心裡對於開辦一所學堂,有了些許的想法。
對於他來講,後面的話,肯定是無法事無巨細地去對那些人指導。
尤其是,跟著他的那些人,起碼需要知道很多基本的知識,而且在思想方面需要得到解放。
趙辰還是存有私心的,不至於徒勞費神又費力的去改變對方那頑固的思想,而是採取一些投機取巧的辦法去改變。
現在想這些,對於趙辰來講,依舊有些遙遠,只能夠依照著目前的這些情況,慢慢將自己的基業根基打牢,爭取在這片天徹底大變之前得以壯大。
當然,趙辰已經是有了這樣的議郎身份,能夠參與大秦的朝會,對於其決策有了一丟丟微不足道的改變力量。儘管力量薄弱,但勝在能夠讓他能夠有機會對大秦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
這樣帶來的經驗,以後趙辰自己也用得著。
就權當是在替自己以後征戰沙場,開過定天下的一次提前演練吧……
趙辰覺得還是挺有趣的,在已經知道部分重要時刻的情況下,他能夠將問題解決掉呢?
從之前和秦正先生有提到過的皇帝制度,以及郡縣制來看,應該是可以得到細微的改變。
對於郡縣制的話,趙辰還專門有對秦正先生提了一些改正完善的建議,使得其更加符合大秦帝國現有六國故地的情況,不至於提前出現暴政稅苛等等情況。
現在大秦帝國初步建立,對於趙辰來講倒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要是等到後面公子胡亥登基的話,那就已經是很晚了,妥妥的病入膏肓的節奏。
就算是趙辰想要改變,那也不太可能的。
他費那個心思,還不如等到大澤鄉起義,直接順勢而為,揭竿而起。
將胡亥這個傢伙踹下去,自己一屁股在龍椅上,順應民意,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帝國,那不是很好嘛。
一切,重新開始洗牌,總比在爛泥里找黃金要強。
而且,這個時候,還沒有開始焚書坑儒,集權思想文化,那麼趙辰大可以有機會看看,那些只在流傳中,但沒有下落,甚至不幸被毀的典籍啊!
光是想想,哪怕趙辰很鹹魚,只想著要躺平的人,都有些興奮起來。
在趙辰和上官梅兩人低語之際,丞相王綰和廷尉李斯已然是開始了激烈的交鋒。
「王丞相所言,臣可以理解,也表示認同。」
廷尉李斯面朝著端坐在龍椅之上的始皇帝嬴政,話鋒一轉,繼續說道:
「但是,臣以為這兩百名士卒,並不會浪費。本身,在面對擅長騎射的匈奴人這樣的敵人之際,我帝國大軍自然是不能夠簡單的以步兵和車兵這樣的兵力,來進行對付。就像是趙議郎所言那般,理所應當建立一支騎兵為主要進攻力量的大軍,在匈奴人的優勢之上進行碾壓。如此,才能夠有機會將其斬草除根,避免春風吹又生的局面出現!」
丞相王綰聽到這話,眉頭微蹙起來,對方的這個意思,他似乎明白了。
確實,這兩百名士卒派出來,肯定是不會浪費的。
畢竟,在廷尉李斯看來,這麼多的士卒,尤其是在很可能絕大多數都是武官們麾下能夠以一敵多的精兵悍卒,那麼肯定是不能夠這麼興師動眾的情況下,只是簡單的讓王離和趙辰各自挑選十名士卒就完了吧。
因此,廷尉李斯的想法,則是在這個的基礎上,讓那些剩下來的一百八十名士卒,得到充分的利用,將價值發揮出來。
而不是像丞相王綰這般,只是認為王離和趙辰之間的比試,用不到這麼多士卒的想法,然後就是讓始皇帝嬴政稍微的改一下命令,使得沒有這麼多士卒勞心勞力。
「所以,陛下,臣以為在趙辰和王離各自挑選出來十名士卒以後,那剩下來的這一百八十名士卒,理所應當編成新的一支精兵軍隊,以進行騎兵的操練,務必以最大的優勢,將匈奴人斬盡殺絕,成為我帝國大軍的一支有力的利刃!」
廷尉李斯直接將他的想法,以建議的形式,果斷的闡述了出來。
他覺得大秦帝國需要一支主要進攻力量的騎兵大軍,來給予匈奴人沉重的打擊。
而這挑選剩下來的一百八十名士卒,就將是第一支騎兵精銳軍隊!
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以此基礎進行擴充,將原來屬於輔助效果的那些騎兵之中,進行嚴格的挑選,組成新的一支騎兵之軍,擴充到其中來。
總而言之,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大秦帝國,以建設一支充滿戰鬥力的騎兵大軍!
丞相王綰在聽到這裡的時候,心裡暗自嘀咕起來,果然是如他所料,這個廷尉李斯真的是如此打算。
只是,這想法確實是挺好的,以本身就是精兵級別的士卒,來改編成為騎兵,那麼肯定在戰鬥力方面不會太差。
在戰馬之上的時候,遠距離騎射,而不在騎乘戰馬之際,也能夠持兵發揮十足的近身搏殺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但是吧,這想要實施起來,就比較的困難了。
別以為丞相王綰沒有想到這一點,他在提出士卒過多的這看法之際,就已經是衡量過這個利弊關係了。
將這些精兵改編成為一支騎兵,那麼獲得的利益,就同李斯所言相差無幾。
對付擅長騎射的匈奴人的話,大秦帝國之軍也不至於在前期初次戰鬥的過程中,落入下風。
他們還是很清楚,擅長騎射的匈奴人,戰鬥力肯定是不俗的。
經歷過這麼多次的戰爭,他們還不至於將匈奴人輕視,以至於認為對方就是待宰的羔羊,沒有任何的反擊能力。
輕視敵人,那麼意外發生之際,就是傷害的自己。
正所謂老虎撲殺,亦用全力。
在大秦帝國初步建立的情況下,嬴政肯定是不會允許戰功赫赫的大秦軍隊,面對外族匈奴人有慘敗的可能。
要打,就要打十拿九穩,擁有必勝把握的仗!
那麼,組建這樣的一支騎兵之軍,顯然是很有必要的。
以往的時候,騎兵都並不是主力,這一次的改編,就是讓其成為主力。
丞相王綰也很想這樣的一支騎兵之軍出現,這樣在大秦北邊邊境之處的戍邊,將會變得比以往任何的一次,都要輕鬆很多。
要說最有力的證據,那自然是自從趙武靈王推動胡服騎射開始,原本面對匈奴的犯境,以及其他諸侯國的壓力,而無能為力的局面,得到了極大的改變。
不僅是,在很快的時間之內,完成了整個趙國國力的提升,將被侵犯的領土奪回,揚了國威,還使得時常犯境的外族匈奴長期不敢南下。
這樣的例子,擺在這裡,丞相王綰不至於拒絕。
組建騎兵大軍,那肯定是需要用錢的。
能夠從現有的大秦軍隊之中,將那些精兵進行改編到騎兵之列的話,那毫無疑問要省去不少的麻煩,節約許多的成本。
對於這些情況,丞相王綰也是一清二楚。
只是,在按照廷尉李斯這個做法,想要將那剩下來的一百八十名精兵級別的士卒帶走,改編成為騎兵的話。
丞相王綰覺得自己的態度,都不是很關鍵,而始皇帝嬴政會不會同意,或者是反對呢,他在對方開口表態之前,自然也是不知道的。
關鍵的地方,就是這二十名武官,還有那一百八十名精兵士卒……
那些武官們,本來就在為了保住自己的十名精兵級別的士卒,在始皇帝嬴政最開始詢問的時候,裝聾作啞,沉默不做聲。
以至於,需要始皇帝嬴政直接下令,使得二十名武官倒霉的必須都拿出來十名精兵級別的士卒,只有少數幾個幸運兒的存在。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武官們還很悶悶不樂,想要將自己麾下的那些精兵,得以留在身邊,不被白白送出去。
甚至,還想著往十名士卒之中,塞一個精兵級別的士卒,其餘九名都是普通的士卒,或許還可能會是剛服役的新兵蛋子。
一切的一切,終究是歸結於這些武官們不想讓自己好不容易帶出來的精兵們,白白地送出去,成了別人的嫁衣……
在二十名武官之中,已經是大大分擔了彼此精兵被挑選出去風險的情況下,尚且會膽大到那種程度。
那等到廷尉李斯打算將除了王離和趙辰比試所需的各自十名士卒挑選以後,剩下來的這一百八十名精兵帶走,組建一支騎兵之軍的時候,這些武官們會是什麼樣的反應,丞相王綰已經是能夠非常清楚的預料到了。
武官們對於始皇帝嬴政的威嚴,不敢正面觸碰,依舊很是敬畏的情況下,還是不捨得。
那麼,對待廷尉李斯這樣的文臣,肯定是情緒非常激動,以至於會做出一些衝動的言行舉止!
對此,丞相王綰只能夠讓廷尉李斯自求多福了。
這茬子事情,碰上那些武官們,有理都難說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