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股份分配
,最快更新重生從700萬開始最新章節!
別的不說,就拿某一家基本上只做空調的公司來說。
他們在某地修建的空調基地,一年產值百億,產能650萬,平均一台空調出廠價格為1000到1500元,但市面上,民用空調基本上在3000以上,中央空調或者立式空調則更貴。
這些東西身為互聯網巨頭的四位老總在清楚不過了。
因此他們也明白,如果是代工,那麼品牌商賺取的利潤會更高。
讓代工廠直接在線上平台上出售,的確可以避開商家為了線下與線上渠道矛盾的困擾,節省很大一部分成本。
但很多商品在這條路不太好走。
羅凡也清楚這一點,他笑著說道:「我知道,大家可能覺得有些產品不適合走這個路子,這個也是我想搞拼多多的原因之一。
家電、數碼產品或者其他一些涉及安全、涉及用戶體驗、價格比較貴的商品,在我們這種平台上是走不通的,我也沒想過做這些生意。
因為這些東西的基本盤是劉總的京東啊!我們要連這個都做了,劉總那邊怎麼辦?大家是合作的,總不能讓一方來承擔損失吧?
所以我從頭到尾想做的,就是一些簡單的,低廉的商品。
比如說刀叉廚具、襪子手套、五金工具、衣架、衛生紙等等。
這些很多都是快消品,用戶一般不看重品牌,而市面上的品牌方一般也都是嫌棄生產麻煩,所以都採用了代工模式。
如果我們能夠給直接的生產廠家提供渠道,那麼對廠家來說,這就是最低的營銷成本。」
聽完羅凡的話,李總和雷總那邊暫且不論,東哥明顯是鬆了一口氣的。
他還真怕羅凡搞出來個購物平台跟京東搶生意的,到時候他是跟還是不跟呢?
事實上,羅凡就從來沒想過要跟京東槍生意,他只是想把淘寶、京東丟掉的東西撿起來。
羅凡更不想觸碰現階段佔據網購中斷市場的淘寶,高端市場的京東的利益。
網購平台做的再大,
也不可能壓制所有的商家,商家們注重線下渠道,那就註定了淘寶這樣的互聯網平台沒辦法革掉線下數層經銷商的命,頂多就是有所影響,讓他們沒那麼黑了。
對於已經成型的巨大利益團體,只有跳過去,實現降維打擊才有可能成功,當然,這個成功不是擊敗所有商家,這是不可能的,不過做到更大程度的影響,還是有可能的。
「那我們現在就要開始找這些產品的供應商了?」李總問道。
羅凡搖頭說道:「暫時不急,我們一旦做電商,很容易被阿里關注到,所以在初期,我們只做一種產品,當做這是一款垂直電商來經營。
等到我們的用戶有了足夠數量,那時候再進行向全面電商的轉移!」
「垂直電商?羅總那我們要做什麼產品?」雷總問道。
「我們要做的產品,在初期必須是大部分人都需要的,而且在生產環節也被經銷商壓迫嚴重的類型。」羅凡笑著說道。
「被經銷商壓迫嚴重的類型,不會是農產品吧?」東哥喃喃自語道。
到底是做電商的,東哥是第一個反應過來。
雷總和李總聽完東哥的話后也是恍然大悟。
「羅總你的快樂農莊還在送水果嗎?」雷總問道。
「當然在送了,我們星聊的不少用戶都一直在堅持領取水果,這就從側面證明了用戶們對於水果的需求。
現在除了我們的星聊還是支付寶,wx都在送水果。
但不管是星聊還是支付寶,亦或是wx,都不可能滿足的了人們對水果的日常需求,所以我們可以從這裡開始,打通水果營銷渠道的直接關係鏈。」
羅凡都說到這份上了,雷總對羅凡後續的想法已經是清楚一些了,他試探著的問道:「羅總你的想法應該是我們建好平台,邀請果農在網上開店,再根據我們手中的用戶數據,引導他們去這些網店購買水果?」
「可以這麼說,不過這只是其中的一種模式。」
「還有其他方式嗎?」李總問道。
「當然有了,我們想改變傳統的營銷模式,但也不需要完全否定這一切,至少在終端零售這一塊,我們也需要充分利用。
一般的水果店,進水果的成本也不低,小縣城還好,一些水果可以從各大果農那裡直接拿貨。
大城市可就不行了,他們基本也是運輸鏈上的一環。
如果這些水果店能夠以大批量在網上購買足夠的水果,那麼數量夠多的情況下,運輸成本可能比單獨賣給用戶還要低。
而且因為量多,經常性購買,網店這一邊也會很重視質量,這對我們來說,也可以說是一種雙贏。
服務行業,服務怎麼樣,一般看的就是這個客戶是不是長期客戶,是的話服務必然佳。
不是的話,分為兩種情況,熟人十有八九會宰一刀,不熟的話就看老闆的為人了。
第三方網購平台,質量問題極為常見,淘寶經營了無數年,採取各種措施,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反而京東這種因為統一採購,而能更好的控制質量。
而水果運輸就不用說了,可以說任何平台做水果交易都會有問題,但如果能以優異的價格供水果店,那麼質量上絕對要好很多。
當然,以後的拼多多,自然也會對終端用戶產品質量的控制。」
聽完羅凡的話,雷總點了點頭說道:「如果能夠先做成水果行業的垂直電商,那的確可以覆蓋大部分用戶了,而且後續也還能由水果轉為全部的農產品。
接著還可以再次增加新的產品,這樣也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
「我就是這麼想的,而且星聊在這方面本身就有一些基礎,拿來利用一下正正好。」羅凡笑著說道。
「那要怎麼宣傳呢?」李總問道。
「宣傳方法這一塊,我打算利用用戶相互之間的社交關係鏈來進行傳播,類似於曾經的團購,不過不是在自己的平台上,而是可以轉發到社交軟體之中,然後拉人完成團購。
在初期的話,主要是以星聊、wx、qq上為主,不過企鵝如果知道了拼多多是我們的產業,肯定不會同意,所以在初期,我打算讓人單純成立拼多多,不放在我們四家公司的產業之下,我們只需要持股就好。
等到了以後合適的時間,再獲得我們四家公司的流量以及資金支持。」
「這個辦法不錯。」東哥第一個表示贊同。
「的確,這樣既能避開阿里企鵝,又能讓拼多多安心發展。」李總也表示了贊同。
「那總部放在哪?」雷總問道。
「這個不用在意,放在滬上,帝都都行。」羅凡說道。
「羅總說的對,一家新的垂直電商而已,不管在哪初期都不會引起什麼關注。」東哥說道。
「沒錯,所以這段不會引起別人關注的初期就是我們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現在需要做兩件事。
第一就是做app,未來拼多多主要用戶群體就是手機用戶,pc端以輔助為主。
第二就是組建團隊,劉總你那邊有沒有人才,特別是擅長運營或者供應商管理類型的?」羅凡問道。
「有啊!我可以派幾個人過來。」東哥說道。
「我這邊能貢獻財務部門和法律部門的人才。」李總說道。
「那我們星遠就負責在滬上的場地和技術方面的人才吧!」羅凡說道。
說完三人不約而同的看向了雷總。
「別看著我啊!我們大米可沒人派過來,現在大米的人手就已經夠緊張了,哪有人派到新公司去?」
「我們都派人了,你多少得意思一下啊!」羅凡笑著說道。
雷總聞言也懂了,羅凡的意思是這個公司是四家合作的,多少都要有自己人在。
雷總想了想后說道:「那後勤就交給我們吧!我湊一湊應該可以。」
三人聞言點了點頭。
「對了,還有個事兒,我們的拼多多初期應該不會投入太大資源宣傳吧?」雷總問道。
「不會,如果拼多多剛剛成立的時候,直接以我們四個公司的資源來引流,發展是會更快,但也很容易遭到企鵝與阿里的封殺,自己業務還小的時候,這種封殺即使不致命,但也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所以前期還是以低調為主,我把快樂農莊的水果供應數據給拼多多一份,有了這份數據,拼多多資金沒問題的話,基礎盤很容易就幹起來了。
到時候我們在引入流量,讓拼多多迅速擴張。」
「那為什麼要主做app呢?購物網站應該還沒有到退出歷史舞台的程度吧?」李總問道。
「當然沒有了,主做app領域,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星遠的大數據演算法。
另一方面還是因為有在pc上購物的用戶,在移動互聯網的影響下應該也已經習慣了在手機上購物,將這些用戶吸引過來的成本會非常低。」
李總沉思片刻后問道:「既然拼多多走的是最低價路線,那物流這一塊該怎麼選擇?」
「既然拼多多走的是低價路線,那物流方面的成本也是越低越好,至少初期要這樣。」東哥回答道。
「確實是越便宜越好,不過時間方面也不能太長,這個平衡要把握好。」羅凡也跟著回答道。
「未來拼多多做起來了,規模大了,我們就可以用劉總的物流網路。
不過不一定走的是京東那種快速送達的政策,這樣成本會相應提高不少。
現階段的話,就讓網店店主自己決定,從各大快遞公司那邊選擇比較好。」雷總說道。
隨後眾人又商量了一些細節問題,基本確定了拼多多的未來發展方向。
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股份分配問題了。
雷總第一個表態他對拼多多的運營並不感興趣,大米目前的重心也不在這方面,所以雷總在股份上只要10到15%。
李總倒是很感興趣,但他也知道自己在電商方面沒什麼經驗,之前幾次嘗試都失敗了,所以李總也沒有貿然開口。
東哥那邊多少還對拼多多有一些顧慮,他肯定是想多掌握一些拼多多股份的。
所以眾人商量一番后決定,四家公司一共出資3億元建立拼多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
其中大米佔據10%的股份出資3000萬,百度佔據23%的股份出資6900萬,京東佔據33%的股份出資9900萬,星遠佔據34%的股份出資1億零200萬。
宣傳資源什麼的由大家一起承擔。
雷總還表示大米的投票權會直接交給李總那邊,他不負責管理和運營。
拼多多的方案已經定了下來,為了保密,四大公司在挑選完來滬上組建拼多多的員工后,對這些員工進行了培訓。
而星遠這邊則是由王景帶領,秘密進行著app的開發。
同時,星聊那邊開始整合水果森林之中,各個用戶對水果的喜好類型,為後續拼多多成立之初的精準引流做好準備工作。
一切都井井有條的進行中。
星聊作為目前互聯網行業第二大社交軟體,在移動端已經擁有了大量的忠實用戶,樣本數量也是足夠的,了解了這些用戶的需求基本就等於全部網友對水果的需求。
這部分數據直接拿來拼多多那邊用是絕對沒問題的。
有了數據支持,短短一個月拼多多的app就已經製作完成了。
隨後京東那邊的管理從京東辭職,在滬上成立了拼多多。
正如羅凡他們所預料的,一個定位於農產品.……不對,現在應該說是定位於水果的垂直電商的出現根本沒有引起一點注意。
這種電商每年都會出現百八十個,阿里是不會在意的。
即便開這個公司的人曾經是京東的高管也一樣。
因為每年阿里公司不知道有多少人出去創業,京東還能每個都去關注一下不成?
就這樣在無人注意的角落拼多多在滬上紮根了。
百度,星遠,大米的員工也陸續進去了這家新公司。
不知不覺又是一個多月過去了,拼多多藉助星聊的數據,成功聯繫到了第一批商戶,有了商戶用戶也漸漸多了起來,拼多多的app開始慢慢變得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