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此去通途31

  ("為祖國之崛起而穿書");

  從山上下來,

  方斯聞第二天渾身都疼,只有那兩位,跟沒事人一樣,

  第二天照樣到處跑,收集數據,

  晚上挑燈整理相關的資料。

  第三天大清早方斯聞就被叫起來,

  蘇擎又拉來老吳和其他設計院來的同事一起開會。

  蘇擎在工程隊里,外號永動機。

  永遠有激情,永遠不疲憊,永遠不氣餒。

  系統:我懷疑你們在……

  言歸正傳。

  有想法很簡單,但關鍵是如何落實。

  老吳,

  有豐富經驗的一線工人,

  走南闖北,

  什麼樣的橋沒見過——這麼高的地方修橋,

  他還真沒見過。

  從山頂往山下看,

  有雲霧的時候,

  還看不到谷底!

  而省內負責這條高速公路的建設指揮部來的人——孫力,

  也是資深的工程師,

  一聽蘇擎的想法,就知道他們要搞大事情。

  的確,

  這一路段是整條高速工程最難的一段路,

  如果能完成這一段,

  這條從滬城出發,穿過崇山峻岭的高速路,

  將打通大山兩側的交通閉塞,把更多的發展機會,送到西部去。

  但是,

  在這麼高的地方修橋,在雲上修橋,依然是個極其大膽的想法。

  謝雁介紹道,「現在世界在建的最**,是蘭西國的塔恩橋,預計年底就能通車。」

  「塔恩橋面和地面垂直高度為兩百七十米,它也是為了高速修的,當時,蘭西國的a75號高速路在修建中,這是一條極其重要的高速路,貫穿蘭西國南北。而在修建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塔恩河谷。」

  正如他們現在,遇到了落谷河。

  當地傳說,落谷河是因為天上的神仙打架,從天上落下來的一條河谷,這條河谷分開了兩地,卻哺育了萬物。

  「當時,所有的設計者提供的方案,都是在塔恩河上修一座橋,跨過河流就行,」

  她說,「但有一個設計者提出了大膽的想法——修一座橋,不只是跨過塔恩河,而是跨過塔恩河谷!」

  「如果經過盤山公路,塔恩河谷的路段需要四個小時才能通過,但a75高速如果以高架橋的方式通過河谷,全程只需要十分鐘。」

  這就是橋的作用。

  十分鐘,通過原本需要花費四個小時的路程。

  而三人組提出要在山頂建橋,也是為了節約時間。

  孫力考慮了一會,「你們說的這座大橋,我也聽說過,總設計師原本就是世界著名的建築師,他不僅追求的是跨過河流這麼簡單,更注重建築的外形和創意,負責建造的公司也是埃菲爾鐵塔的建造者所創立的。」

  「對,」

  方斯聞將收集的資料放在孫力面前,「高架橋的橋墩,最高的兩個分為為245米和220米。」

  兩百多米的高度,讓這座橋成為世界知名的雲端之橋——雲在橋下,車在雲上。

  蘭西國的埃菲爾鐵塔之所以全世界出名,就是因為在當時,高達三百米的鐵塔是蘭西國首都最高的建築。

  老吳抽了口煙,「但是你們要知道,無論是埃菲爾鐵塔,還是世界最**塔恩大橋,他們與地面的垂直高度,一個是三百米,一個最高的地方,能有三百多米。」

  他指了指窗外的大山,「而你們選的這兩座大山,從山頂到谷底,至少有五百米!」

  如果說塔恩大橋是在雲端上的大橋,那麼跨過落谷河河谷的時這座橋,是雲端之上的雲端。

  「沒錯,」

  謝雁道,「塔恩大橋即將竣工,事實證明,兩百米的橋墩是可能出現的,當然,我們不會修建五百米的橋墩,橋墩如果修在山上,只需要一百多米就足夠了。」

  即便是只有一百多米的橋墩,也意味著塔頂到地面,會有接近六百多米的垂直高差!

  孫力翻了翻塔恩大橋的資料,半晌,他抬頭問,「塔恩大橋是斜拉索高架橋,你們難道也想修斜拉橋?我聽說——」

  他掃了眼三個年輕人,心中暗自感嘆歲月不饒人。

  「你們在大學的時候,就參與過滬城多座大跨徑斜拉橋的設計和修建工作,這方面的經驗應當很多吧!」

  沒等三人回答,他又搖搖頭,「但是這個地方,可不適合修斜拉橋。」

  孫力展開河谷的測繪圖,「峭壁的坡度太陡峭,這點不用我多說,兩座山之間的距離,至少也有近千米。按照斜拉橋單塔二百多米的跨度,千米的跨徑至少需要四個橋塔,這樣一來,橋塔不可能都落在陡峭的山體上。」

  在大山山頂修橋,和地面的垂直落差高度比世界第一**,還要高出三百米!

  孫力提出的這個問題,由蘇擎回答——「誰說我們只會斜拉橋?」

  老吳熟悉他們的性格,知道能開會,他們肯定早就有了方案雛形,「你們要有主意,直接說就是了!」

  「對啊!」

  「斜拉橋肯定不行。」

  「五百多米的橋墩,和山一樣高?」

  上了年齡的,性格都比較沉穩,考慮的問題更多更雜,而年輕人們則多的是對這座修建在天上的橋感興趣。

  如果能建成,這將會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孫力一愣,「不用斜拉橋?」

  蘇擎點頭,道,「用懸索橋!」

  謝雁來到這個世界,修建的第一座橋——其實也算是懸索橋的一種,或者說直白一點,弔橋。

  斜拉橋是通過橋塔延伸出去的鋼索,拉住橋面,形成三角形。

  而懸索橋,則是用懸索支撐整個橋面的橋。

  正如當年的[小鬼崖弔橋]——古代的華國人最早開始利用繩索、藤蔓吊起橋面,但這種弔橋,只能讓行人通過,無法通車,橋面很窄,踩上去還會搖晃。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材料的進步,懸索橋也開始了高速的發展。

  從一開始幾十米,踩上去搖搖晃晃的弔橋,變成了現在跨度百米、千米的現代懸索橋。

  懸索橋技術最早開始運用的是利國,不可否認的是,十八世紀的利國,在橋樑等各個方面,都擁有著領先的技術,隨後,歐洲和日國也開始趕追。

  他們所修建的懸索橋,主跨度在兩百多米到五百多米之間。

  幾年前,日國的海峽上修起了一座跨度九百六十米的懸索橋,這個跨徑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

  而華國的懸索橋發展則來的更晚,在八十年代后,華國才開始研究大跨徑懸索橋,真正的動工嘗試和井噴式地發展,是近十年才開始的。

  但起步晚,不代錶速度慢。

  方斯聞將相關資料拿出來,「前幾年在長江上的幾座懸索橋,也有主跨三四百米的,也有□□百米的。」

  修橋,不是越長越好。

  江面、河谷、斷崖,需要他們修多長,就多長!

  也就是說,以現在華國的技術和能力,雖然還有很多問題和難題沒有解決,但已經可以嘗試挑戰大跨徑的懸索橋。

  長江是華國最重要的河流,這些年在江面上,無數座跨江大橋如雨後春筍,懸索橋的技術,也因此一路突飛猛進。

  「跨江、跨海,都可以用懸索橋,那麼跨山,跨雲,也可以!」

  蘇擎說,「如果採取懸索橋的方案,主跨大概在九百米左右,加上兩側的引橋,總長一千多米。而橋塔也只需要兩個,落在兩座大山的山頂!」

  橋塔落在山頂,橋身穿過雲霧。

  行駛在上面的車輛,可以看見車窗外的雲海,看見日出日落,看見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光將這裡的輕雲染成暖金色,又看見雲團自己蔓延出清灰的外衣。

  看見銀河在頭頂流淌,看見沉雲在腳下翻滾。

  幹活很累,但是做夢很香。

  蘇擎三人描繪的未來,讓屋裡的人都好像自己看見了未來那座仙境中的夢幻雲橋。

  「干!」

  「不就是懸索橋嗎!沖就完事了!」

  「對,有什麼修不出來的,長江上能修,天上就不能修?」

  「懸索橋千米不是問題,人心齊,泰山移!」

  孫力也是有經驗的人,他知道除了美好的未來,他們現在擁有的更多是現實的難題,「懸索橋的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案,但是還有很多問題和困難。」

  謝雁一笑,「我們來這裡,不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嗎?」

  **

  決定了!

  在山頂修一座世界最高的懸索橋!

  這個方案,由公規院負責設計,省內高速建設指揮部擔綱建設,對外進行招標,中標公司負責施工建設。

  但與此同時,三人也真正開始面臨這個難題。

  他們要在三個月內將方案拿出來。

  問題太多,需要提前做的實驗也很多。

  方斯聞負責應對的是常見問題——橋塔混凝土裂縫。

  蘇擎則要和長江科研所的人一起完成有關隧道錨的實驗。

  先說裂縫問題。

  之前加國的世界第一橋(曾經的)就是因為裂縫問題,出了大問題,雖然懸索橋和斜拉橋不一樣,但在用刀混凝土的地方,依然要考慮裂縫問題。

  落谷河這裡的環境和長江上不同,這裡的氣候多變,濕度極大,而懸索橋的承台和塔座,都是由混凝土構成的。

  一旦水化熱溫身高,很容易產生溫度裂縫。而這裡多變的氣候,強烈的山風,晝夜溫差太大等等問題,都會造成致命的影響。

  當年林鑄江飛加國,把安娜島橋身上上百條裂縫都拍了下來,一條條記錄,一條條分類,分出四種裂縫,找到裂縫產生的原因,然後再逐一解決。

  從大的分類上來看,裂縫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因為外力引起的,另一種則是因為材料的原因——比如溫度和混凝土收縮。

  外力問題,可以通過計算解決,材料問題,就需要進行試驗,找到最佳的混凝土成分配比,確定其內部的拉應力。

  方斯聞在試驗和數據計算上的天賦不能說好,只能說好到家了,「經過實驗,已經得到了我們需要的數據,這個問題,可以有兩個解決方法,兩個方法同時進行。」

  他講完自己的實驗,道,「第一,對混凝土進行保溫和養護,實時監測它的變化,第二,從材料的配比上,選擇最合適的配比。」

  即便是完成了實驗,在後續的施工過程中,還要進行實時的監控。

  他說完了,下一個,是蘇擎負責的內容。

  「錨啶。」

  「落谷河兩側的山體為灰色薄層緻密灰岩……」

  大橋的主纜繩會產生巨大的拉力,從而讓隧道錨部有產生移位和變形的影響。

  「我和科研院的人在附近找了地質條件差不多的地方,進行一比十二的實驗。」

  蘇擎把實驗資料,厚厚的一疊筆記放在桌上,「實驗還算有突破,但除了這些,我覺得,還可以嘗試新的技術。」

  他將自己設想的錨定系統說了一遍。

  謝雁說,「這種系統,還沒人試過。」

  「沒錯,」

  蘇擎點頭,「但是可以預想到,它將會有更好的優勢。」

  她估算了一下這種方案的可行性,「行,按你說來的來試試。」

  在筆記本上記上之後,她又將自己做好的整體方案和兩人交流了一下。

  因為落谷河特殊的環境,他們需要因地制宜地採取各種沒有前例的技術,從焊接技術、吊裝技術到設立觀風塔等等。

  材料問題、錨定問題還有其他細節都解決了。

  方案也在日益完善。

  「但是,還有最後一個問題。」

  謝雁看向掛在牆上的那種落谷河橫截面圖,「拋索問題。」

  從他們來這裡開始,兩座大山上的森林已經覆蓋上了白雪。

  天氣越來越冷。

  高海拔的山上,有凍霜和落雪。

  寒風呼嘯的天氣,一個月里佔據了大多數時間。

  有時候下著的連日的陰雨會變成大暴雨,大風從山頂刮下來。

  山上會下冰雹,砸的噼里啪啦。

  現在他們還沒開始施工,等正式開始施工,屆時的環境惡劣程度可想而知。

  謝雁能做的,就是在方案階段,就把一切都做到最好。

  這裡,的確是風景異常優美的「仙境」,但同時,也是工程隊的「噩夢」和「禁區」。

  夢想很美好,可實現夢想的過程,是艱難而痛苦的。

  但,沒有一個人會放棄。

  兩座大山之間,單是謝雁設計的懸索橋全長就有上千米。

  在修橋之前,要先在上面修一條「施工道路」,這條路,由兩根先導索先飛過峽谷,落在對面,然後搭建出來。

  先導索先過去了,才有後面的懸索再過去。

  但問題就在於,如何把先導索,送到千米外的對面大山上去?

  「飛機?」

  這是方斯聞和其他人想到的第一個辦法。

  這是修建山區懸索橋常用的方法,用直升飛機將先導索帶過去。

  謝雁搖頭,「我設想過這個方案,一架直升機,兩名飛行員,從最近的機場起飛,大致花費是二十二萬,時間順利的話,只需要一天。」

  旁聽的其他隊員說,「預算應該不是問題。」

  「但是,這裡是落谷河河谷。」

  謝雁說,「我們要架橋的地方太高了,山峰四周會有紊流,更不用說大山四周對飛行視野的影響,霧有時會繞在山體上,一旦起霧,什麼也看不見,容易發生撞機事件。而且,這裡也沒有可供直升飛機停靠的地方。」

  直升機停靠,至少需要五百平方米的停機坪。

  但對面的懸崖峭壁,坡度太大,根本沒有足夠的平地。

  無論是從飛行安全還是別的方面考慮,直升機都太危險了。

  「那就別弄那些高科技的東西了,」

  老吳說,「直接人拉過去,別的地方也是這麼弄得,旁邊的高壓電力線路,不也是這麼弄得嗎?」

  「這個我也調查過。」

  謝雁說,「至少需要十六個人,比起直升機一天完成,人工把先導索拉過去,需要三個月。總費用——二十一萬。」

  的確,無論是什麼方案,都不是費用的問題。

  而是危險性的問題。

  她說,「高壓電力的安裝就是前車之鑒,人工拽拉危險度極高,而且我們需要在峭壁懸崖上修建相應的通道,還會對周邊的自然環境產生一定的破壞。」

  「危險?」

  有人問,「有什麼危險?」

  這些年跋山涉水,他們看見過無數架在山上的高壓電塔,無數條高壓輸電線,穿過崇山峻岭,將電力輸送到祖國的每個角落。

  但少有人會去想,當初那些工人們是如何在這樣的絕境中完成這些不可能工程的。

  「架設高壓電力當時花了三個月的時間,」

  謝雁頓了頓,道,「施工過程中,一死三重傷。」

  這些危險,不是說說而已。

  無論是飛機,還是人工,都太危險了,而且人工拉線,需要至少三個月的時間。

  這對於方案設計以月為單位的謝雁等人來說,是一個等不起的時間,

  先導索等三個月,雲橋就要等三個月,高速正式通車,就要往後推三個月。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先導索送不過去,後面一切都白搭!」

  「是啊,如果都否了,那還有別的方法嗎?」

  「這裡的環境太惡劣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大家議論紛紛。

  就連蘇擎和方斯聞,也陷入了思考。

  謝雁說得對。

  國內外都是這樣解決拉索問題的。

  要麼直升機送,要麼人工送。

  可無論哪個方案,都因為這裡險惡的地理環境,將危險性提升了一大截。

  這裡為什麼被稱為「工程禁區」,就是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極高的危險。

  他們不能拿工人和飛行員的生命冒險。

  老吳坐了一會,忽然看向謝雁,「謝工,這些方案,你全都否了,那我們怎麼辦?」

  謝雁說,「集思廣益,我想看看大家有沒有其他辦法。」

  「這都討論了好一會了,」

  老吳搖頭,「說實話,真沒有合適的辦法,人也不行,飛機也不行,還能怎麼辦呢?」

  謝雁等了會,大家依然沒有別的方案提出來。

  「我的想法,並不一定能成功,而且我聯繫過有關部門,他們說目前為止,沒有先例,他們更把握一定能做到。」

  這也是她沒有直接提出來的原因。

  「說說吧,其實拋索問題,我們也想了很久了。」

  但那個時候,大家都以為至少還有人工拉索這個方案可選,沒想到謝雁會否定這個方法。

  「對啊,有別的方法?」

  「無論什麼方法,都要人去完成,依然會有危險性啊!」

  謝雁想了想,道,「這個方案,如果能成功,費用也是在二十多萬左右,但沒有人工危險,八個小時就能完成先導索的安裝。」

  「八個小時?」

  用飛機都至少需要花費一天的問題,能有法子,八個小時就解決?

  作者有話要說:  十二點之前如果寫的完就加更qaq

  我越來越慢了。

  2("為祖國之崛起而穿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