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八四之我要活的精彩> 第四十九章雙批市場方案(一)

第四十九章雙批市場方案(一)

  謝冰家裡,禹天受到了熱情款待,劉阿姨一直眉眼帶笑,對禹天那是越看越滿意,越看越喜歡;

  謝冰爸爸的表現中規中矩,只是眼神中難免有一些失落、還有一點鬱悶;

  都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還有說前世情人的,禹天也是當過爹的(咳咳,感覺有點彆扭。),女兒就要投入別的男人懷抱,是個當爹的就沒有舒服的,至少剛開始都是如此,這跟那個男人優不優秀沒有任何關係。

  謝冰媽的說話風格禹天已經有過領教,對於謝冰爸的性格,他還有點摸不清楚;

  謝冰跟禹天提過自己的家庭狀況,謝冰爸叫謝子長,烈士遺孤,今年45歲,現役軍人,上校軍銜,現在總後勤部物資管理處工作;

  謝冰媽,43歲,現役軍人,文職,在總政文工團做行政工作,和周宇的小舅媽邢淑蘭是好姐妹。

  謝子長和張利國從年齡上看,都屬於軍中少壯派,不過從事的工作性質不同,給人的第一感觀不一樣,張利國在下面帶兵,性格直爽、面容剛毅,生氣或是激動的時候有些氣勢凌人;

  謝冰爸可能因為從事繁瑣具體的管理工作,性格顯得有點深沉,眉間皺紋有點深,眼神內斂、平和,不像張利國那樣有點霸氣外放。

  「謝叔叔,我們的軍隊家大業大,您平時的工作應該很忙吧?」禹天現在情商可不低,找話題的本事小意思,關鍵是他腦子裡儲存的信息太多,哪方面他都能跟人聊得上;

  何況,自從知道謝冰爸的工作單位和性質,他想到了一個涉及物資運作的項目,能否可行他有點拿不準,今天準備從謝冰爸這裡探探路。

  「呵呵,還好吧,工作是很多,但軍隊和地方不同,幾十年下來,軍隊早就有了自己獨立的一套成熟的體制,只要不亂來,秩序是能保障的。」

  謝子長也在暗自調整自己的心態,話說禹天屬於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好女婿人選,女大不中留,父母再捨不得也要為孩子著想,『可憐天下父母心』。

  「禹天,聽冰冰說,你退役以後打算開公司?你在燕京大學讀的是經濟專業吧?」謝冰爸看來不想多談軍隊的事情,關心起未來女婿的發展。

  「是的,謝叔叔,我計劃最多再參加兩屆奧運會,然後就退役,用我在大學學習的專業知識發展經濟,國家現在提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今後華夏的經濟會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我現在邊訓練、邊學習,有機會還要做一些商業實踐,檢驗自己是否真的消化和理解了學到的知識.……」禹天一邊回應一邊引導話題方向。

  「小天,你做什麼商業實踐?賣東西嗎?」謝冰媽有點好奇,這年頭商業實踐難免讓人聯想到個體戶,賣東西的。

  禹天心裡感謝了一下謝冰媽,「不是!劉阿姨,我學的專業里有一門國際金融,教授股票和期貨的投資知識,您也知道,我的幾首歌曲還有小說都是在港島發表的,因此也認識了幾個港島方面的商業人士,有他們的幫忙,我拿小說的稿費試著在港島做股票和期貨投資,用實踐來檢驗自己。」

  「股票我知道,咱國內今年也要有了,期貨是什麼我就不知道了,聽說國外的股票投資風險還是很大的,你賺了還是賠了?」謝冰媽就是那麼可愛,禹天決定以後把她當親媽待。

  「嗯,賺了,賺了6億美元。」

  禹天一副我不是有意炫耀,我只是不想對你們撒謊的表情,至於為什麼主動暴露財富,他是想為接下來要談的項目做鋪墊,先表露實力,你說的話、想做的事情才能引起別人的重視,再說了,自己在謝冰家露富,他們還不至於給自己宣揚的到處都是,這個他還是有信心的。

  屋子裡三個人目瞪口呆!

  全國人民都知道禹天有錢,文、體巨星嘛,廣告、稿費收入肯定不菲,電視上禹天代言的廣告天天有,更別說那些報刊、雜誌以及廣場上的巨幅廣告牌;

  禹天這些年還向社會捐了不少錢,有媒體曾經統計過,公開的捐款數額超過了400萬,這可是城市職工月薪不足500元的時代,400萬對普通家庭來說已經是天文數字了,6億!這得多少個零啊?還是美元!

  謝子長知道,89年國家外匯儲備都不到100億美元,每次從國外引進裝備、技術都是斟酌來、斟酌去的,盡量節省,能把具體經辦的人給難為死。

  接下來,禹天一番似是而非的解釋,讓他們相信自己是運氣好,有港島富豪相助,碰對了時機,連續幾次都預測準確,嗯,國外金融市場風波險惡,回報高,風險更高,之前只是想實踐所學,以後重心會回到國內,做實業和慈善……

  國際金融投資本質上還是離不開一個「賭」字,國人現在不太容易接受,暴富暴貧的日子,誰家攤上都得提心弔膽。

  等到謝家人消化了這個驚人的信息,屋裡氣氛更上一個台階,謝冰興奮的臉頰如火,也不知道是激動地還是驕傲地;

  謝冰爸媽當然也為女兒開心和驕傲,這樣的乘龍快婿恐怕全華夏也找不出第二個了!如果女兒真能和禹天結成連理,女兒一輩子都不會為錢發愁了,呵呵,也不能怪他們這麼想,這個年代,只要上了點歲數的人都窮怕了。

  「謝叔叔,我正在規劃一個項目,是關於建築材料市場的,我社會資源有限,對這一塊的情況摸不太清楚,想向您請教一下。」禹天開始進入正題。

  「建築材料?我接觸的確實挺多,廠家和材料種類,你想了解哪一方面的?」

  「目前市場上供需矛盾大不大?嗯,比如,賣家不容易找到買家,買家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賣家,還有,因為質量和信譽產生的糾紛多不多?」

  「供需矛盾?」謝子長沒想到禹天問的是這個問題,想了想,肯定地說:「有,還不小,現在市面上專門有一些人做這種『對縫』生意,你應該聽說過。他們為供需兩方提供信息,兩頭賺取傭金;至於糾紛那肯定是數不勝數了,賣家質量不過關,以次充好,中間人虛假承諾,騙子橫行,糾紛的形成的原因太多了.……」

  「那我們為什麼不設置一個專業的交易市場,讓買賣雙方可以直接信息交互和交易。比如,在首都三環外,建一個佔地面積巨大的建材交易批發市場,在裡邊蓋他幾百個商鋪,前面是展示店面,後邊是倉庫,對所有門類的建材生產廠家招租,只要產品符合國家質量和安全標準的,都可以入場銷售,買家需要什麼都可以在這裡買到,還可以貨比三家……」

  「對呀!就像商店和菜市場,大家都省心省力,小天,你好厲害!」謝冰為禹天的好點子拍手叫好。

  謝子長愣了一下,想象一下禹天所說的大型建築材料市場,確實可以解決大部分的供需矛盾和糾紛,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可是地方政府為什麼沒有搞呢?土地,不是問題,蓋店鋪和倉庫那更簡單,買家肯定是非常願意去的,賣方會不願意嗎?有什麼環節會影響賣方不參與呢?

  謝子長腦袋有點不夠用了。

  只能說幾十年的計劃經濟模式已經固化了國人的思維,改革開放已經十年了,市場經濟的概念遠沒有深入人心,連表皮都沒有滲透,華夏上層意見都沒有完全統一,表現在下面地方上,就是改革開放步履維艱,走三步退兩步,偶爾還來一次大退步,觀望、猶疑,等、靠、要的舊思維依舊在延續,幾十年後在華夏叱吒風雲的民營資本,這時還處於萌芽階段,做些小打小鬧、倒買倒賣的行當,還遮掩掩的,沒人看得起。

  「是啊,那國家為什麼沒有建這種市場呢?」謝冰媽也問出了這個疑問。

  「謝叔叔,劉阿姨,這個問題我向學校的教授請教過。華夏改革開放最重要一點是經濟運行機制變革,也就是要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最後實現以市場經濟為主,計劃經濟為輔的新的機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