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死亡陷阱
妖鯨大駭,轉頭向海中投去,背後飛劍緊追不捨。
候蔦有必斬它的理由!
他擔心的是,如果妖鯨們感覺不對,不再和他在海面上戰鬥,而是全部轉入水下,他們該怎麼辦?
現在的情況是能化身的妖鯨八頭,追他的有三頭被斬了一頭,盧士綸和曾幾當面的還有四頭,最後還餘一頭在水下調度鯨群。
也就是說,如果妖鯨們全都退回水中,他們就將面臨六頭妖鯨的圍殺;在水下,他自忖就是一頭妖鯨也未必能對付得了,何況一人對付兩頭?
前提是,另外兩人還有勇氣跟他一起入水。
海洋,是海族的主場;這樣的主場優勢甚至還要遠大於禽鳥之於天空;人類修士學習飛行所花費的精力很多,但在水下方面努力的卻很有限;而且水下環境對人類戰鬥力的影響也遠大於空中。
術法放出就會被海水稀薄,飛劍也是如此,他早就試過,在水下的有效穿透力都超不過十丈,如果再考慮虎鯨的皮糙肉厚······
水下的戰鬥,起碼在他們現在這個階段,仍然會以最原始的近身為主,他可能還能勉強支應,但另外兩個下去就是尋死。
唯一的破解之法,就是先殺死領鯨,只有這樣,習慣於聽命行事的鯨群才有可能陷入混亂,眼見人類強硬,自行退去。
所以,哪怕明知道入水之後可能會有危險,他也不得不去;至少對付一頭總比對付好幾頭要容易得多。
領鯨很狡猾,發現不對就立刻往下墜,絲毫沒有猶豫,也沒有那種妖族應該有的凶暴,這讓候蔦的飛劍在追斬中只是在其身體上割了幾條口子,對皮糙肉厚的虎鯨來說遠未傷筋動骨。
高度還是有點低,哪怕候蔦已經把御劍術發揮到了極致,也不能阻止其墜入海中。
領鯨故意平拍入海,龐大的身體拍起十數丈高的巨浪,身後劍修緊跟入水,只差毫釐就能斬到這頭狡猾的虎鯨。
他還有一次機會在海水中隨形劍附,這是最後的手段,如果還是不成,他也不會窮追不捨,畢竟比起西南諸國的資源來說,自己的小命更加重要。
人一入水,飛劍緊攝斬出,將及鯨身時,候蔦隨形劍附而至;領鯨巨大的鐵又盪起水滔陣陣,但候蔦根本不在乎這個;水下的動作雖然不及在陸上得心應手,但之前和魚群的共游讓他對這樣的感覺並不陌生。
身體一靠近,人已經吊在鐵又上,順叉桿滑斬而下,這樣詭異亡命的近身方式讓領鯨亡魂皆冒,再想脫手扔出鐵叉已經來不及,就只能用空閑的一隻手拚死還擊。
候蔦知道這是自己的最後機會,錯過此回,想在水中抓到一頭虎鯨和讓他去摘天上的星辰也沒什麼區別。
只能以傷換命!
身體一側,硬接虎鯨倉促一擊,同時手中長劍深深刺入虎鯨頭顱,炁罡噴涌,瞬間把領鯨頭顱搗成一團漿糊,但讓他意外的是,這東西的頭顱中也大部分都是脂肪,腦仁小得可憐,就他這然罡一絞,絞碎脂肪如漿,但一時間還真沒傷到領鯨根本。
緊貼鯨身就要再來一下,卻突然感覺心中一悸,顧不得多想,舞劍團成一團,往領鯨肚腹藏去。
哪怕他的反應已經快到了極致,仍然不能避免一團水龍捲掃過身體,就感覺有陰寒入體,直侵丹田。
水下有陰影閃過,就是那頭一直沒露面的虎鯨,但在虎鯨背上,卻還有一個騎鯨人!
水龍捲這種法術當然不會是虎鯨所發,只可能是人類修士所為,候蔦千防萬防,還是在水下著了道;哪怕他的動作已經很快了,但仍然沒逃過此人的處心積慮。
危險還沒有結束,水龍捲后,此人立刻翻出一件法寶,形如水蛭,彎曲
如蛇,兩隻大眼,凶睛畢露。
這還沒完,又有四頭妖鯨落入海面,尋蹤而至,顯然,他的同伴沒有能力幫他拖住這些海妖。
絕境,驟然降臨。
頭頂上,六頭虎鯨急撲而下,還有一隻兇險莫名的怪蛭和一個來歷不明的修士,他知道,硬扛毫無意義,在海面下他就算是想玉石俱焚都沒有機會。
襲殺,一次接一次,讓他終於明白了什麼是修真界;離開了剡國,沒有師門的庇護,以他現在還不夠堅強的翅膀還真未必能扛下來。
哪怕他已經對此有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但在暗殺來臨時,仍然讓他猝不及防。
他很優秀,別人也不是吃屎修行的,漫長的時間差異現在就顯現出了效果,又一次的絕境,比上次被困在地下還要不堪。
因為他沒有多少迴旋的餘地和時間。
和海洋生物在海里比速度比藏匿,難度太大。
六頭虎鯨,一隻水蛭怪,一個人修,從頭頂上壓下來,他沒有任何的逃脫間隙;御劍術也可以在水中運行,但效果很一般。
沒有辦法,就只能往下,去海底!
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擁有一戰之力。
哪怕他已經受創兩次,領鯨的一拳還好說,但人修法力的陰寒之無卻如附骨之蛆,徘徊在他的丹田經絡,讓他痛苦不已,時刻消磨著他的法力偏偏他還騰不出時間來處理調息。
三十丈的深度不過是幾個呼吸就到了底,腳-落地立刻化沉為遁,身體沒入海底中消失不見。
土行遁也是可以在海底使用的,只要你敢沉底。
但這是一把雙刃劍,海底土壤鬆軟可以遁得更深,但缺點就是遁行時會留下痕迹,無處不在的海沙會暴露他的位置,如果只想憑土遁保一條命,這個想法太過一廂情願。
他也不是一個願意把生命交給氣運的人,與其被人在海底憋死,就不如痛快心意。
虎鯨不過是一群打手幫凶,真正的元兇可能還遠在萬里之外,他能夠找的,就是那個執行者-騎鯨人!
在蟹爪島他無奈放過了第一個殺手,現在可不想重蹈覆轍。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