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那小廝> 三百一十六 鎮三山(九)

三百一十六 鎮三山(九)

  那小廝三百一十六鎮三山「伍和一聲鏢車走,半年江湖平安回——」

  宿州河清郡以北黃嶺郡,自古以來便是膏腴之地,百里沃野,葯園葯圃極多,當地百姓以此為業者甚眾,所產數種名貴藥草品質於大堯十六州內首屈一指,其中佼佼者更躋身為大堯皇家御用貢品,宿州世家豪閥更是竟相購入。

  世世代代積累了相當財富的黃嶺郡繁華盛況甲於宿州,其郡城在宿州百姓口中更有「小武杭」之稱,其富庶也可見一斑,縱是受數年前那場飢荒影響,此間前來收購藥材的行商還不及往年極盛時的七成,卻依舊使得黃嶺郡城內大小酒樓人滿為患,連郡城附近客棧也多被行商隊伍包下,掛出客滿的招牌。

  無奈之下許多並未尋見有空房客棧的行商只得在黃嶺郡城外就近紮營,這些為收購藥材隨身攜帶大筆現銀銀票的客商,即便花大代價雇傭路護和鏢局人馬保鏢,可每年總會有那麼幾隊行商於往返途中不知所蹤,其中不乏有雇傭了大批護衛的老字號商隊,整隊人馬都在宿州境內杳無音訊,官府也沒能查出個所以然來,案牘庫內至今仍積壓著十數宗懸案疑案的卷宗。

  縱使年年有同行在黃嶺郡內人間蒸發,大堯十六州的行商們仍前赴後繼趕來,商賈逐利而行,可見一斑。

  張八順眯縫起眼睛,意圖在塵土喧囂的大道上看清此後二十里路程的走向,奈何大道是盡延綿不盡的行商隊伍,馬蹄和大車掀起的塵埃讓這位伍和鏢局鏢頭心裡頭有些焦躁,可又不好當著手下鏢師和僱主的面顯露出來。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總不至於有人來劫鏢,鏢頭且寬心些。」近旁的年輕鏢師策馬上前,「咱們這一路上但凡有賊寇盤踞的山頭都繞開了去,雖說多走了百餘里路程,可到底路上安生許多,更何況才出黃嶺郡城二十餘里,想來.……」

  「干咱們這行當,哪兒能事事都想當然?」

  相較起數年前與魏長磐初見時還算意氣風發的漢子,如今兩鬢白了大半又滿面憔悴之色,對身旁這初出茅廬才跟著押第一次鏢的鏢師耐心解釋道;「黃嶺郡城是不遠,可也絕不近,走出二十里地去來回就是四十里,遇上什麼三長兩短,即便能走脫人去請援兵,少說也得個把時辰耽擱在路上,到時也只能是做些收屍的活計。」

  「謹小慎微,在你們年輕人看來確實是憋屈得緊,可到底把命攥在自個兒手心裡,快意恩仇,在你們年輕人眼裡是一等一的好漢作為,可痛痛快快地活著,說不準哪天也便痛痛快快得死了。」

  年輕鏢師聽得似懂非懂,不過這位歸老后又復出的張鏢頭,在眼下的伍和鏢局內是頭一等的老資歷,然而當年在這宿州地界行鏢時出了大差池導致那鏢人手摺損嚴重,他身為鏢頭難辭其咎歸老,近來鏢局人手奇缺,這才被重新召回鏢局任職,初經手便是這般油水肥厚的母豬鏢,還領著鏢局內兩隊精悍人手,屬實讓伍和鏢局內其餘鏢頭眼紅得緊。

  脊背傳來陣陣刺痛,在眾鏢師面前卻不能伸手去錘,深知此行兇險的張八順回望了眼馬車后那幫沒心沒肺的小崽子們,不由嘆了口氣。真當鏢局將兩隊人手聚成一隊,又配了這麼些高頭大馬下來,當真是給你們這些小子逞威風用的?

  這鏢人手除他在內寥寥幾人是老鏢以外,其餘儘是青鏢壯鏢,興許在外行人看來煞有一番氣勢,可張八順心知肚明,一趟鏢內老鏢青鏢各佔半壁江山才是最合理的搭配,不過伍和鏢局內這會兒若有足夠老鏢役使,哪裡用得著請他出山……

  在河清郡華府內栽了老大跟頭的張八順自出晉州起便滴酒不沾,除去這鏢人馬吃喝拉撒大事小事事必躬親以外,這位鏢頭還憂心那幫青鏢的小崽子後半夜擋不住睡意,幾乎每個後半夜都陪著守夜的鏢師一起挨到東方既白才敢回去歇息。

  伍和鏢局的鏢旗萎靡不振地耷拉在旗杆上,一如伍和鏢局而今的窘況。

  打那以後宿州彷彿成了伍和鏢局的凶地,近三年來足有六七鏢人馬在宿州境內被劫,光是鏢局賠付給貨主的款項就足有小十萬兩雪花紋銀,幾乎讓整個伍和鏢局過去六七年的往來奔走都成了無用功。

  若僅是劫鏢貨物也就罷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憑籍伍和鏢局在這行當內的信譽,不愁沒有主顧上門。然而那些劫鏢的宿州地頭蛇似乎次次都是奔著將伍和鏢局人馬斬盡殺絕而去,以至於那六七鏢人馬,最終能全身而退回晉州並圓城的尚不足十之二三。

  為此身為伍和鏢局總鏢頭的宋彥超,也不是未曾請託宿州人脈徹查此事,畢竟伍和鏢局交遊甚廣,之所以能經久不衰,靠的就是黑白兩道通吃的手筆,實打實的銀子遞出去不算,鏢局內許多客卿鏢頭在入鏢局前,在一州一郡之地報出名號來也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一兩人積攢下來的香火情或許起不了什麼效用,可大堯十六州儘是舊識故交,任誰想劫伍和鏢局的鏢,都得掂量掂量能否經得起伍和鏢局和當地勢力的秋後算賬。

  增添了近兩倍數額的青鏢,在伍和鏢局內都算是身手上乘的年輕人,其中不乏有軍伍中退下的悍卒和晉州江湖內鬱郁不得志的武人,這是明面上這鏢人馬最大的倚仗,宋彥超既然讓這麼一隊兵強馬壯的鏢師堂而皇之打出伍和鏢局的旗號,未嘗沒有要向那些膽敢幾次三番向伍和鏢局下手的人示威之意。

  倘若讓張八順再做一次抉擇,哪怕是歸老之後落魄到上街乞討,他都不會再帶著自己那鏢人馬應下河清郡華府的請提,他心中明了伍和鏢局保鏢之所以屢屢遇襲,多半與那昔日的卧牛山大王武二郎脫不了干係。要知曉那武二郎當初親兄弟雖說被其失手誤殺,可歸根結底還是與伍和鏢局鏢師想以此為要挾,說是那武大郎死在伍和鏢局之手,其實亦也毫不為過。

  「這兩年鏢局裡賬面銀子吃緊,只能暫且顧全鏢局人馬往來最為頻繁幾條路線上的打點,現如今每隔一年半載就換字型大小的山頭比比皆是,這些年鏢局苦心孤詣籠絡的那些大王們十有八九腦袋都搬了家,總鏢頭這些年砸下去這許多銀錢,看來都打水漂嘍.……」

  開口說話的是當初張八順那鏢人手中為數不多還在鏢局押鏢的鏢師之一。得了那筆橫財后許多鏢師都向總鏢頭宋彥超請辭,有人回去拿銀子蓋了三進三間大瓦房,過那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神仙日子,也有些把持不住自個兒的沾染上吃喝嫖賭的惡習,將手頭銀子揮霍一乾二淨以後不得已又回了鏢局押鏢的,張八順身後大車車廂內的便是後者,若非此人身手尚可又在他昔日那鏢中人馬中廝混了將近十載光陰,光憑這人在妓院賭館內欠下幾百兩銀子債這條上張八順便絕不會讓他重回自己這鏢人馬,即便放他回了,這鏢內稍緊要些的事物也絕不會讓他來過手。

  什麼人孰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那是讀書人的說法,張八順不是讀書人,他一介草莽武夫,做錯了事該斷手斷腳,該三刀六洞,再大些那就割了頭顱二十年後又是條好漢。

  他在宿州做了錯事,他帶人自個兒回來擔著。

  「總鏢頭砸那些銀子下去為的都是鏢局人情脈絡經營,你砸銀子下去是為了與那些賭坊老鴇籠絡情感?」

  對這鏢師絲毫未曾留半分情面的張八順回望了一眼車隊中央的那十餘輛大車,從黃嶺郡收購的藥材因其藥性和儲藏條件大相徑庭,故而動輒十餘輛大車分載藥材,再有搭載伍和鏢局人手物資的幾輛大車和鏢旗,即便在宿州大道上也是頗為惹眼的隊伍。『

  在前探路的鏢師策馬回來,說是前面有兩輛大車相撞將整條大道堵得水泄不通,眼看還有要抄傢伙動手的架勢,想來一時半刻也不會暢通云云.張八順雙手扒在車廂側緣借勢翻上車頂,在高處遠眺而去,果然如那鏢師所言,不遠處已蓄起百餘輛大車的隊伍,那大車相撞將整條大道阻塞的雙方眼看從隔空對罵到要抄傢伙動手,也並未有各退一步的意思。

  貨主憂心路途顛簸損傷藥材品相竭力要求緩行,讓本就不算快的行程又慢上不少,心中有些焦躁的張八順從大車車廂頂翻身而下后,便招呼一旁策馬前行的鏢師向後幾輛大車貨主問詢一聲能否換道而行。

  在鏢師這行里廝混了半輩子,張八順隱約覺著大道前那相撞兩輛大車有些蹊蹺,卻也說不上來究竟為何,要是擱在過往伍和鏢局勢大時他倒還說不準有那閒情逸緻去調解一二,可現如今他這一行本就是泥菩薩過河,哪裡有餘力管他人的閑事。

  於是插有伍和鏢局鏢旗的當頭一輛大車拐入了大道旁的一條岔路,而後十餘輛大車緊隨其後。

  此時的張八順不會知曉,正是他趨吉避凶的本能將他和他身後的人馬帶入了死地。

  不遠處高草矮樹叢本該是草木之色,此時卻有鐵光閃動。

  伍和一聲鏢車走,半年江湖人不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