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災厄來途> 第十一章 分化兩極

第十一章 分化兩極

  兩日後的朝堂。

  皇帝還是安靜地坐在寶座的上端,而座下的群臣們早已是群情涌動。

  吏部刑部為首的一大幫官員全部站在皇帝的左手邊,而以禮部戶部為首的大臣們則站在另一邊。

  左右兩方的官僚很早前就互相不對付,對於這次錢嶺事件,他們又有了巨大的想法分歧,讓朝堂上的火藥味越加濃烈起來。

  吏部與刑部與一大幫老臣們,年紀越大,越是怕死,他們昨夜便提前準備好了出逃的物資,這次他們準備說服皇帝領頭,帶他們舉家避瘟,這樣既可以有忠名,又能避瘟離京。

  禮部和戶部這一側的年輕官僚缺乏經驗,經常在朝堂上被壓制,這次他們也是有備而來,其中的戶部尚書死死捏著自己腰間的金魚袋,裡面藏著的是極其危險而有利的法寶。

  吏部尚書首先發話:「其稟陛下,三日內,錢嶺等三人先後死於內府,宮中或已有瘟病,情勢危急,老臣請陛下與眾朝臣四品以上者出宮前往清涼山避瘟。」

  清涼山位於中都西部的山區之中,距離中都四百里,有行宮在山腳。

  禮部尚書發須黑濃,身形健碩,他闊步上前,腰間的金魚袋來回搖擺:「大人既是老臣,應知天下所謂保境安民之道,朝廷乃國之根本,天下之注目,中都之持重,一旦有變,天下震動,民心惶惶,豈能隨意遷移。」

  禮部尚書身邊的刑部尚書年紀更大,是二朝老臣,聽到此言便立刻上前,他一手拄杖,一手持芴,拱手道:「陛下,錢嶺死,一日後仵作死,再一日,衙吏亦死,腦摧頭裂,病勢洶洶,醫官不可解,倘若不移朝,病瘟宮中流傳,恐怕一旬之內,朝中已無人矣。」

  禮部尚書:「那百姓如何,也隨閣老移城嗎?」

  「百姓多雜,擾動則生亂,百姓無知,移城時恐怕將小瘟作大,到時候民情混亂,恐怕中都因此不安。」

  「哼。」

  「況且我等在宮,瘟病終要傳入百姓家,我等離宮,瘟病無人,自不可傳,百姓安居如故,這是愛民之道,禮部大人年輕,實所不知。」

  「是啊,是啊。」吏部刑部這側的老年大臣們紛紛表示認同。

  禮部尚書偏過頭,不再發言。

  借著辯論的優勢,刑部和吏部二尚書齊聲道:「移朝實乃天下至幸,請陛下即刻下旨。」

  就在皇帝準備口諭時,戶部尚書從一另排人中走了出來,此尚書狀元出生,謙虛謹慎,年輕有為,手下還掌管京城醫官:「閣老所言,自有道理,但據小臣所知,兩人的死因恐怕並非瘟病,自然不需大費周章避瘟。」

  禮部尚書:「三人接觸,前後而死,死狀一致,病程一致,若非瘟病是為何物?」

  戶部尚書作揖道:「閣老不知,三人雖死,但有衙役數人,運送死屍,他們無事,處理屍體的官衙下人,也是無事,錢嶺來中都,所接觸人甚多,醫官一一排查,還是無事,這是為何?而且……」

  戶部尚書低下腰,從自己的金魚袋中取出一包白石灰。

  這包白石灰是他的絕密武器。

  「此物從仵作顱上取下,我與眾醫官,人手一份,亦無人有事,這是為何?」

  旁邊的大臣們本還一臉坦然,看到此物不禁大驚失色。有幾人一陣腿軟,甚至摔倒在地上,他們忘了自己的矜持,只連滾帶爬往後躲藏,戶部尚書周圍空了一大圈。

  另一側的大人們驚的嘴都合不攏,好幾個人衝到御座前,攔在皇帝和戶部尚書之間。

  「快,快保護陛下,你,你,你大逆不道,竟然將污穢物帶於身上,還藏匿到朝中官員之間。若是有事,你該當何罪?」

  「若是有事,我昨日已死。」

  「混賬!!!」

  「豎子大膽!!!」

  刑部尚書還在原地,他敲著拐棍,怒從心起:「來人,快來人,將此宵小拿下!!」

  衙軍應聲沖入朝堂門內,一邊喊著:「保衛皇帝」,一邊束縛住了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掙脫開兩邊束縛自己的衙軍士兵,抬起雙肩,將手中的那包白石灰隔空甩了過去。

  「啪——!」

  這包東西,直接飛越過空中,拍在了刑部尚書的臉上。

  「啊啊!」

  刑部尚書一把年紀,受到驚嚇昏了過去。

  尚書周圍的下官一鬨而散,他們躲得遠遠的,然後伸著頭焦急的喊著躺地上的刑部尚書:「大人,大人!」

  大家都怕自己頭崩腦裂,沒有人敢靠近臉上還貼著白石灰的尚書大人。

  趁著衙軍士兵一臉懵逼,戶部尚書向御座衝去。

  本來攔在御座前的官員,嚇得紛紛向兩邊躲避。

  戶部尚書衝到御前,他抓著皇帝的裳角,匍匐在地:「陛下,小臣以性命擔保,此事絕非緣由瘟病。

  陛下是否忘了,今乃輪迴第五十九年,年關未過,災厄不明,世人隱有憂慮,此時若朝廷遷移,城外次日即知,到時恐怕人人猜言災厄恐至,而朝廷棄百姓走矣。

  若是中都無主,則天下惶惶,人心散失。百姓惜命,雖有重臣解釋萬般又有何用,世間不公多矣,加此,怕真要使天下生亂。古來天下之亂,無不起於微末,動於人心,望陛下深計。」

  朝廷出走,中都就會陷入真空,所以再封鎖消息都沒用,任何一個小民,都能從空蕩且安靜的宮門口發現端倪。

  一旦朝廷遷移的消息傳遍整個中都,結合與災厄有關的輪迴宿命,就算是之前堅信輪迴結束的人都會開始疑惑。

  書上記載,災厄必定是有關山水天地,瘟病是災難,但不會是六十年輪迴的災厄。

  但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早就告訴大家不是災厄,只是瘟病又有什麼用呢?百姓信奉的是不怕一萬隻怕萬一的實用主義,一旦有人真的開始逃難起來,天下的秩序可能很快陷入混亂。

  臨近五十九年卻沒有發現任何災厄的影子,本應該混亂的天下一片安然的原因,是因為無論是讖語,天象,還是佔據主流的想法,都認為災厄已經消失,一旦這種信仰崩塌,那天下的未來就不好說了。

  況且,人群中還有一些人一直認為災厄還在,他們必定會首先將災厄的恐懼訛傳開。

  以往,提前三十年就可以發現災厄的影子,三十年前的人因為離真正的災厄還遠,所以不害怕,等災厄到了之時,大規模的防禦工事已經鑄成,害怕的人群也已經搬家到安全地區,大家無論從心理還是物理都做好了準備,也能保持有序。

  這次不同,因為沒有發現災厄的影子,所以災厄對人類來說已是不設防,災厄消失是對自己內心最好的交代,若是突然有災厄當頭而來的消息,無論真假,恐怕就要面臨心靈的崩潰。

  戶部尚書說的似乎有道理。

  皇帝在震驚中陷入了兩難。

  隔了半晌,才終於說出話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