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有人成長
雄渾的道法氣息洋溢在後山時,並不狹窄的山洞中到處充斥了通天道人的道韻,到了通天道人這樣的地步,一舉一動便已經道韻盎然,此時動用滿神的道九之術給陳錫康剔除體內的頑疾,洗滌污垢時,無形之中泄漏出現的氣息便足以讓天下無數修士可望不可即。
雖然嘴上的嫌棄之意濃郁之極,不過對於陳錫康這個師侄,通天道人同樣喜歡得很。
朝堂之中政權奪利的事情通天道人確實提不起興趣,不過對於自己這個師侄於江湖之中所展現出來的變態,通天道人可是知道得清清楚楚。
雖然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可是現在的陳錫康已然成為了龍虎山中的最強氣運所在!
整日待在山上,有事無事之下通天道人都會去到氣運蓮池前看看,尤其是最近陳錫康風聲水起之下,氣運蓮池之中屬於陳錫康的氣運之蓮隨時都在變化之下,通天道人便更加去得輕快了。
心中想著身前的小子能將龍虎山帶到什麼地步時,感受到從陳錫康體內傳出來的滯塞感時,通天道人眉頭也微微一皺。
「這小子這是和誰打的,竟然在身上都留下了這樣嚴重的頑疾,難怪要大老遠跑來山上。」心中這樣嘀咕時,通天道人不得不加大手上的輸出。
好一會過去后。
「你小子在戰場上是遇到了,讓你這有乾陽元氣滋養的身軀都承受不住?」本以為輕輕鬆鬆地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之後,終於將陳錫康體內的所有經脈都修復並使其通暢無阻時,通天道人也嘀咕開口。
「師叔,當年亂世之下,你不是也參與到天下亂局之中去過嗎,該不會不知道這戰場之中,藏龍卧虎吧?」活動著經過洗滌的身軀,只覺得飄飄然之下身子輕盈無比時,陳錫康也毫不在意的開口。
江湖中人皆認為自己乃是修仙之輩,於修為與實力上而言,自當是強大的,不過卻不知道,那些於戰場中的陷陣英雄,非是修為低弱,非是實力不夠,而是因為這些豪雄志不在江湖之中而已。
修鍊固可證道登仙,不過沒有見過仙人之下,也不是所有修士之人都是為了求得仙道以開門的,生而為人,於千萬人之中鶴立雞群,何嘗不是人生快意之事?
聽到身前的小子竟然可以用這樣平靜的語氣說出這樣一番話后,知道身前的小子確實已經成長之後,通天道人也沒有再說話。
當年大秦帝國的政權一夜傾倒,天下風雨飄搖之下,便是修仙的江湖亦不能逃過亂世的紛爭與有心人的計算,而那時盛極一時的龍虎山自然是一眾朝權之人算計利用的最大選擇,也正是因為如此,最後氣不過自己堂堂修仙大家竟然淪為朝權爭奪的武器后,通天道人下山之後,放下了震驚天下所有人的殺戮!
而且當年的通天道人只殺至強之人,在當時的亂世之中所造成的轟動驚人之極!
「我雖是動用道九之中的道則將你體內的污濁抹去,不過你還是呆在山上再潛心修養幾天才好。於你而言,天下江山固然重要,可莫要因此而將自己登天道的天賦與才質給浪費了。古人有雲,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應當知道這個道理,而你也正是那一座青山所在。」
「師叔教誨,錫康銘記在心。明,后兩日,我會繼續在山上清修,屆時可能要去蓮池前打坐。」
「去吧,那氣運蓮池之中可是有不少變化,你自己去看看也好。」話音落下,道法氣息瞬間變得濃郁時又在瞬間消失的一乾二淨,而這樣的變化之間,通天道人已經消失在原地。
所謂修仙,若不是太過執意於天門背後的世界,通天道人與黃半仙這樣的人,通天的修為之下何事不可為?
天地雖大,何處不可去,故以仙稱之二人又有何不妥之處?
一夜的時間過去,身體前所微弱的舒適之下,甚至能感受到體內乾陽元氣微妙的流動軌跡時,一大早醒來的陳錫康只覺得神清氣爽,人神皆圓滿無暇時,也是去到了蓮池前。
因為昨夜師叔的話,陳錫康對於氣運蓮池的變化還是有好奇之心的。
關於氣運蓮池之中的青蓮,所代表與所象徵的用意之前通天道人都已經對陳錫康說過,所以再次見到一泉清池之中的蓮花的變化時,陳錫康也是喜憂參半。
氣運蓮池中的五朵氣運青蓮之前有三朵呈綻放姿態,而身為虎的袁丘墟之前在長陵道之中算是渡了自己的劫后,代表其人的青蓮也終於不再是含苞待綻,而是已經有花瓣展開,只是綻放的程度不大而已。
至於代表了師叔與師傅的氣運青蓮,則是沒有太多變化。到了二人這等境界,能影響到二人氣運的人和事,也僅少之又少了。
視線盯著蓮池之中那朵依舊緊緊閉合,一片片粉嫩的花瓣如同是要將裡面的蓮子護的嚴嚴實實的青蓮,陳錫康的臉上又惆悵,也有擔憂。
那閉合的青蓮的象徵著長燕瑤月。
知道氣運青蓮不展花瓣意味著什麼后,陳錫康的臉色也有些沉重,不過帶著這份沉重看向遠在一邊,如同遺世獨立一般的屬於自己的氣運青蓮時,陳錫康凝重的神情也漸漸舒展一些。
此時的蓮池之中,那象徵著陳錫康的氣運青蓮花瓣寬大溫潤,粉嫩透紅之下,於一泉清池之中亭亭玉立,遠遠看去,別有一番意味在其中。
那麼久的時間過去,陳錫康的氣運青蓮整整大了一圈,便是莖葉,也都隨之而增大,不過之前巨大的青蓮之上,之前出現的殘缺處依舊沒有補齊。
第一次見到陳錫康時,老神仙周易不僅賜予了陳錫康一樁造化,還給摘走了陳錫康氣運青蓮上的一片花瓣,所以青蓮上那遺失的花瓣,至今還在老神仙的手中。
不過雖說花瓣是被老神仙摘走了一片,但此時老神仙手中的花瓣不僅沒有凋零,同樣如蓮池之中的青蓮一樣正在漸漸成長。
自己也是修士,身邊也有諸多恐怖之人,甚至是有著師叔、師傅和黃半仙這樣的存在,也曾見過全力出手之下,有登天之力的老金和武神江神子,可每每見到身前的氣運青蓮,陳錫康還是會升起與一種神乎其神,玄乎其玄的感覺。
見過老神仙,也見過老金當初萬古如同長明夜一劍之下驚現的天門,不過對於天上神仙,陳錫康卻始終有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
長嘆一口氣,將因為氣運青蓮而升起的雜念都拋去之後,想到之後自己於洛城之中可能會出現的激戰,陳錫康與朝陽之下倒映出影子的涼亭之中盤坐時,天地彷彿在這一刻都安靜下來。
陽姬靜靜的躺在陳錫康的身邊,而隨著呼吸均勻,吞吐平靜時,陳錫康身上也有獨屬於乾陽元氣的溫暖氣息出現。
而當陳錫康靜心於龍虎山上調整自己的狀態,以為接下來的洛城決戰做準備時,江南洛城之中,自己派出去的人時隔許久,一個都會回來報告后,知道竊取影子內閣情報一事不會再有任何收穫之下,褚翰墨反而變得平靜起來。
一切都準備就緒之下,褚翰墨也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了,因為其已經將現在的洛城鞏固防禦到了一個最為完美的地步了,若是如此還被西陲大軍的鐵騎踏破的話,那也沒有任何辦法。
對於現在的洛城的防禦,褚翰墨認為不管誰來,都不可能做到如自己這般完美無瑕了。
然而褚翰墨不知道是,其在洛城之中所布下的局確實完美無瑕,不過其人不知道的是,洛城終究受其所空,其眼中的這樣完美無瑕,會因為自己心中的大意而不再固若金湯。
運用了所有一切能運用的資源,現在的洛城盡數現在褚翰墨的掌控之中,不過因為心中已經潛意識的對陳錫康產生了輕視的想法后,褚翰墨絕對不是滴水不漏的。
為了讓洛城之中的褚翰墨無形之下之下會對自己產生輕敵的舉動,所以之前攻打金陽與懷吉時,陳錫康故作魯莽愚笨之舉動,就是要讓褚翰墨對自己產生一眾年輕氣盛,處事不周的想法。
而現在,陳錫康的這樣做的效果將在接下來的決戰之中表現出來。
不過在褚翰墨萬事俱備,只差陳錫康領著西陲大軍扣關時,長安之中,確實有兩支大軍分頭行動。
之前有過商議之下,漢帝宋恆決定親自帶兵去到汴京之中,想要通過一戰的勝利來挫挫夏春秋的銳氣,也想以此來展示自己的帝王威信,至於江南,宋恆則安心的交給了丞相。
對於漢帝與丞相兩人突然便要帶兵而征一事,大明宮中的文武百官只覺得驚駭時,仔細想過之後,大概能猜到如今執掌朝中大權的漢帝和丞相出征目的何在後,心中也滿是期待起來。
對於新登基的漢帝宋恆,一眾朝臣對其出征所抱有的心情更多是好奇,畢竟其人再次之前從未展現過任何領兵而戰之姿。
風雨飄搖的動蕩大世之下,以為能於戰場之上驍勇善戰的家國帝王固然要比只會書法文章的君主要強。
不過對於漢帝是期待的心情,對於丞相,人們的心中則是震撼。丞相平時安安靜靜,不苟言笑,但人們都知道,朝中萬人之上的丞相,只是將一身凌厲的鋒芒都收斂而已。
而聽到丞相所去之地乃是最近接連吃癟的江南時,人們的眼中彷彿已經看到了那個最輕戰場赫赫威名的年輕陳王失敗之後,臉上出現陰霾神情了。
漢帝與丞相動得突然,懂得迅捷,也同樣動得安靜,所以併除了在大明宮中外,並沒有掀起太大的動靜,天下,也還處在短暫的平靜之中。
盤龍郡的盤龍山之上,仙風道骨的半仙人韋秀清看著身前徒兒身上衝天的劍氣后,臉上也出現欣慰的笑容,而在另一邊,因為鋒銳劍氣而離得遠遠的竇仙兒只是目光駭然,神情獃滯的看著那周圍劍氣滌盪,劍氣滌盪之下自動化形的狂暴劍氣。
「這還是那個沒用的衛青嗎?」好一會過去,竇仙兒才終於看著前方那道神采奕奕的身姿而怔怔出聲。
之前的沐平之中發生了那麼熱鬧的事情,以竇仙兒的性格,是斷然不會缺席的,不過好巧不巧的時,在這個時候衛青卻突然有悟之後閉關了,而衛青這一閉關,就是整整兩月之久。
雖然平日間對於衛青總是愛答不理,不過竇仙兒還是很在意衛青的,所以聽到師傅說衛青此時閉關重要無比之後,有著俠女之心的竇仙兒也將想要到沐平之中湊熱鬧的心抑制了下來。
衛青是無境之人,而黃半仙之前也說過,所謂無境者,可遠遠沒有人們所認為的那麼簡單,而如今終於得悟自己大道之後,衛青也在瞬間脫胎換骨,完成了蛻變。
也正是因為是無境之人,所以衛青的悟道與錢正中不同,與紅豆也不同,與任何修士都不同。
別人悟道,那是有新的收穫,從外界得到新的認知,而衛青悟道,則是將自己體內已經擁有的東西盡數釋放了而已,只是悟道之後所帶來的不同,便是以前的衛青不能隨心所欲的控制自強大的力量,而現在,其卻可以隨心所欲的使用自己的力量了。
雖說盤龍山上的衛青正在發生一件足以震動天下江湖的事情,不過因為山上只有寥寥幾人,和一些鎮守此地龍脈,卻對山上發生的神異一直一臉茫然的士兵外,無人知道這裡發生的事情。
而此時的天下大地上,之前從踏著良辰吉日去到太武的開國公,已經帶著黎管家就近來到了乾乾停下戰火的汴京之中。
雖然可以從禾州之中直接回到沐平,不過開國公可沒有那個心思繞路,而且走禾州那一條路的話,有些荒涼,開國公不願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