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鴻圖> 第八十九章:科舉分科

第八十九章:科舉分科

  看著面前那幾個人神情緊張的樣子,崇禎不由的暗暗撇了撇嘴,讓你們這些老狐狸和我耍心眼。心中雖然這樣想著,但在表面上崇禎卻皺了皺眉頭說道:「有何不可?」

  黃立極連忙躬身說道:「陛下,大明天下讀書人眾多,哪一個不想為國效力以求封妻蔭子。陛下每三年只選如此少的人數,會令多少讀書人失了進身的機會?再者,如此變革,恐怕真的。。。。。。真的會讓朝堂震動,社稷不穩。」

  「陛下。」黃立極剛剛說完,袁可立也皺著眉頭說道:「朝廷就猶如一個人,吐故納新,選優汰劣才能讓這個人健康成長。如果陛下不讓這個人吃飽,他又怎麼能內修其身,外御強敵。請陛下三思啊。」

  「怎麼?你們都覺得人數少了?」

  「正是。」

  「朕以為,每科考中的進士都應是國家棟樑,都應有著高潔的品行。以後,非進士者不得入翰林,非翰林者不得入內閣。並且朕要給進士加恩,還要讓其青史留名。所以,朕覺得這進士之選寧缺毋濫。」

  「這個。。。。。。」聽到皇帝這麼說,幾名大臣都面面相覷。皇帝雖然減少了每科進士的數量,但卻明顯是想提高進士的地位。尤其是非進士不入內閣那句,雖然這句話早就存在,但是一直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潛規則。如果皇帝真的下旨,讓這件事變成的朝廷的律法,那麼所有進士出身的人都會臉上有光。

  這段話讓都是進士出身的幾個人一時難以決斷。幾個人心中都清楚,文人心中大多都有傲氣,雖然每科只有三十幾個名額,但參加科考的怕是都認為自己會中。對待縮減名額這件事未必會有多大的反應。可是要是知道自己幾個人擋住皇帝對進士們的加封和賞賜,讓以後的進士們不能得到更大的體面,那自己幾個人怕是要受到士林的指責了。

  黃立極幾個人相互看著,一時間都有些猶豫不覺。然而,袁可立在聽到崇禎說到內閣時,兩道壽眉便微微一動。他是知道皇帝有心要將軍機處變成執政中心的。那麼看似煊赫的內閣,說不定就會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機構。這樣看來,將進士與內閣聯繫在一起,也就不是什麼恩典,甚至有些將這些通過科考上來的人邊緣化的意思了。那麼皇帝對進士,到底是如何想的,就要細細琢磨了。

  崇禎眼神爍爍的看著猶豫的幾個人,一言不發。

  片刻之後,黃立極站起躬身說道:「陛下想從科舉制度入手改善朝中吏治,老臣覺得陛下甚是英明。不過,我朝中每年因種種原因去職的官員都有不少。老臣雖然說不出具體的數字,但其數值必然要超過三年三十幾人。所以無論是從陛下澄清吏治考慮,還是從平穩朝局考慮,由科舉選出的人才都不宜過少,還望陛下三思。」

  隨著黃立極的話其他的幾名大臣也都站起身,躬身說道:「請陛下三思。」

  崇禎坐在書案后,擰著雙眉沉思半晌,執拗的一咬牙說道:「朕要的進士必然要是品德高潔,德才兼備之人,否則朕寧願不要。。。。。。」他的目光在幾名大臣的臉上一掃,又想了一會,才有些無可奈何的說道:「如果你們非要增加人數也成。。。。。。但是,必須要和進士區分開。而且,進入朝堂之後,這些增加的人員也要同進士有所分別。」

  除了袁可立之外的幾個人心中都是一松,心中暗想:「皇帝還是年輕,原本每年科舉也都會分為一甲進士及第;二甲進士出身;三甲同進士出身這三個級別。而且這三種人在進入官場后,得到的升遷機會也有不同。現在皇帝要將進士的名字給前面的三十個人倒也無所謂。就整體的科舉來看,也不過就是換湯不換藥罷了。」

  幾個人想到這裡相互望了一眼,就想著再一起說幾句頌聖的話,讓新皇帝高興高興,然後就結束這沒什麼意思的話題。

  可幾個人還沒張嘴就聽皇帝說道:「朕說要有區別,就必須有區別。第一,進士要單列一科就叫進士科。古人云詩言志,所以進士科不僅要考八股還要考詩賦。第二,在進士科之外另立兩科,依唐朝時的舊曆,就叫做明法科和明算科。這兩科不許考八股文,不歸禮部管,考中也不得簪花遊街。明法科主要考大明律以及各省報上來的案例,歸刑部主管。明算科主要考數理以及核算各省報上來的數據,歸戶部主管。第三,明法科和明算科這兩科考中的考生,不得入翰林院,如選官亦不得為主官,只可為各處的佐貳之官。」崇禎說道停了下來,微眯著眼睛看著幾人。

  聽到皇帝一口氣的說了這麼多,幾個人稍稍一想便都明白了過來。原來這個分科選人才是皇帝的最終意圖。不過,由於事關重大,所以幾個人一時之間都沒有說話,只是皺著眉頭思索著。

  坐在上面的崇禎,慢慢的端起桌上的清茶淺淺的喝了一口。

  那些大臣沒有想錯,將進士科單獨分出,增加明法與明算兩科就是崇禎皇帝目的。而且,崇禎的目的還不僅於此,他還想通過這次變革,改變大明的吏治。

  在後世之中,有無數的專家學者,也有無數的網友分析過大明滅亡的原因。有人說大明亡於天災,有人說大明亡於土地兼并后的農民起義,還有人說是亡於滿清的入侵。。。。。。在崇禎看來,這些都沒錯,都是大明滅亡的原因。不過,崇禎認為這些都只能算是外因。而大明滅亡的最重要的一條內因,則是在於大明官員的腐敗。試想,如果有高效廉潔的官員自然可以減少天災造成的損失,可以緩和社會矛盾,可以抵禦外敵。。。。。。在一個人治的封建國家中,吏治是一切問題的中心。所以,想要活命,想要挽救大明,就必須改善大明的吏治。而崇禎想到的改善吏治的方法,就是從改變科舉開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