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鴻圖> 第一百零五章:鹽利之厚

第一百零五章:鹽利之厚

  看著張國紀那略帶尷尬的神情,錢川心中微微一動。他的視線在崇禎和張國紀的身上飛速的轉了兩圈,心裡也開始不停的權衡著。不過最終他還是暗暗的搖了搖頭,放棄了那不可能實現的想法。錢川輕輕的嘆了一口氣,躬了躬身說道:「既然龍公子與張伯爺都想聽聽那些無聊的事情,那錢川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好好。坐下說,坐下說。」張國紀連聲說著,而後轉頭對侍候在一旁的家人呵斥道:「剛才誰讓你喊送客了?老夫不過只是口渴想喝口茶而已。可惡,要是再敢失禮,仔細你的腿。」張國紀瞪著眼睛說完,便吩咐僕人們給三個人重新換了香茶。

  崇禎和錢川兩人都沒有去理會張國紀做的那些遮羞的舉動。崇禎只是饒有興趣的看著對面那個默默思索的錢川。

  沉吟了一會,錢川抬起眼,微微笑了笑說道:「張伯爺,龍公子。錢川家中歷代從商,到了家父那一代,也算小有積蓄。因此,家父便想著改換門庭,讓我從小讀書應試。可惜錢川十八歲中了鄉試之後,家父不幸亡故,川也就接替父親的事業,轉而從商。而後的十年之間,得益於父輩留下的良好的商譽,加之一些運氣,到也讓在下掙下了一份還算說的過去家業。」

  錢川對著兩個人笑了笑,繼續說道:「生意做的順手,也讓川的心越發的大了起來,此後幾年我便從原來所做的買賣中跳了出來,開始去求那些利潤更大的商路。」

  錢川說到這裡轉頭看著張國紀問道:「京中盛傳伯爺也愛經商之事,不知伯爺可知道當今何種生意最為有利可圖?」

  聽錢川說自己愛商之事,張國紀微微有些臉紅。自己可是讀書人出身啊,如果不是皇帝硬派給自己這麼一件鬧心的事,自己又如何能留下這個貪財重利的惡名。

  張國紀似笑非笑的抿著嘴,慢慢的搖搖頭,視線中帶著淡淡憂鬱的瞟了皇帝一眼。

  雖然看出了張國紀神情中帶著古怪,錢川卻並未理會。而是繼續說道:「當今的大明雖然並不太平,但是就整個大明天下而言,卻是自國朝建立以來商貿最為繁榮,民間最為富有的時候。。。。。。」

  聽見錢川這麼說,張國紀下意識的咽了口口水。又偷偷的瞟了一眼崇禎。他可是知道的很清楚,現在的皇帝,除了抄家得了些銀子之外,內庫差不多已是空空蕩蕩。前些日子還聽說,皇帝為了省錢還把御膳的排場給減了,除了特殊的時候,每頓飯也就四個菜一個湯。節儉的讓人聞之心傷啊。皇帝如此,宮中的各個后妃也都同皇帝一樣,就連自己的女兒也將膳食減少了。並且,上次進宮時還聽女兒說,周皇后在找她聊天時偶爾說起,還想著在宮中織布。。。。。。皇家為了省錢如此的節儉,錢川卻說民間富有,這。。。。。。這不是再打皇帝的臉嗎。。。。。。但願這個年輕的皇帝別一時氣憤做出什麼事來,不管是增田賦還是加商稅,都會是天大的事情。那時候要是讓人知道了,是自己找的人告訴皇帝這些事的,自己恐怕也落不下好。。。。。。張國紀緊張的思索著,忽然,他覺得自己的牙齒開始慢慢的疼了起來。

  錢川並未注意到張國紀的臉正在一下一下的慢慢抽動,他微笑著看著崇禎繼續說道:「現在大部分人都認為,當今天下利潤最高的有三項。」

  看著崇禎並沒有像自己擔心的那樣動怒,反而興趣盎然的介面問道:「那三項?」張國紀高高提起的心才稍稍放了放。

  「鹽,海,織。」錢川邊說邊一一豎起三根手指。一旁張國紀的心也隨著這三個字連跳三下。

  「哦?」崇禎的眉毛挑了挑,說道:「願聞其詳。」

  「龍公子可知道天下三大商?」

  「可是晉商,徽商與潮商?」

  錢川笑著點點頭說道:「正是。不過晉商也可叫山陝商幫。公子可知那晉商與徽商雖然經營的範圍很廣,但支持這兩大商幫成為眾商之首的就是鹽利。」

  「哦?請先生細說。」

  「好。想當年太祖高皇帝,領義軍推翻暴元。為了防備敗走漠北的蒙元殘餘勢力。太祖不得不沿長城設九邊,以拱衛關中,保護京師。在這九邊之中固原、寧夏、延綏、甘肅四鎮便在陝西境內。后又設「三邊總督」統率人馬數十萬,住節之處也在固原。

  邊塞之地氣候苦寒,加之人煙稀少,數量龐大的邊防軍每年耗糧數以萬千石計。如此多的軍糧,要是都由朝廷由內地調運,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民眾也會多有不滿。因此高皇帝於洪武三年下旨,開始實施「食鹽開中」之法,也就是允許民間商人向邊關輸送糧食換取鹽引。而且所換的鹽引還是價值最高的淮鹽的鹽引。

  此法一出,商多趨之。很快邊軍之需便告解決。而坐享地利的山陝商人,在其中得益最多,也由此積累起巨額的財富。

  到了弘治五年,因種種的原因,朝廷將輸糧換引的「開中法」,改為以銀換引的「折色法」。商人們也由此不必再千里迢迢送糧食到邊關,而是直接拿出白銀購買鹽引。因鹽場多在兩淮,這便將地理更近,關係更熟的徽商也引進入的鹽業之中。而後徽商便迅速的發展起來。由一個『鹽』字而興起天下兩大商幫,可見『鹽』業利潤的豐厚。」

  崇禎聽著點了點頭。他記得在戶部交上來的摺子上曾經看到過,天啟六年一年,交上來的鹽稅大約就有兩百五十萬兩左右,這是大明朝除了田賦之外最大的一項收入。如果再算上部分的拖欠,以及各級官吏各種花樣的瞞報和貪污,『鹽』的確是大明最賺錢的生意。

  「是啊。這鹽之一項的確是最為利厚的生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