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直接上本
文武官員分作兩隊,按照等級排列成行。一臉肅穆的穿過左右掖門,沿金水橋一路走去。行進之間,除了被風吹起的官服衣角啪啪作響外,近千人的隊伍肅然無聲。
天邊慢慢泛起晨輝,道道紫氣劃破天際。一片金色的霞光碟盈環繞在黃色的琉璃瓦之上,金光彩薇間映襯著堂皇宮殿,猶如天上宮闕。
曠闊的廣場,高大的龍樓鳳闕,猶如釘子般站立的侍衛,處處顯示著莊重,也處處都顯示著威嚴。行走其間不由得讓人感慨萬分:「什麼位極人臣,什麼起居八座出警入蹕。到了這裡,才會真正的明白,你為之奮鬥了一生,所擁有的那一切,與這人間的帝王相比相差的是多麼遙遠!」
在乾清宮門前重新整理好隊伍之後,官員們魚貫走進大殿之中。人人肅穆莊嚴,沒有一點聲音。就在官員們排班站定后不久,西暖閣的房門悄無聲息的打開,一名校尉抱著一條長鞭走出門來。「啪、啪、啪」三聲靜鞭,讓所有的官員心中都是一凜。緊著靜鞭之聲,殿外廊沿下站著的宮廷樂師們一齊奏起了鼓樂。
在黃鐘大呂,瑟箏笙篁聲中,崇禎皇帝從西暖閣門中走了出來,向著大殿中央,高高在上的御座穩步走去。
年輕的崇禎皇帝微微仰著頭,從幾百名大小官員的身旁走過,走上了銅鶴寶瓶圍繞的金基,坐上那鋪著綉龍黃綢面靠墊,雕著飛龍祥雲的天下第一寶座之上。
坐下后的崇禎,面色平靜而威嚴的俯瞰著整齊的站在下邊的眾多臣子。
徐應元走上前,高喊一聲:「樂止!向吾皇行覲見大禮!」
隨即,滿殿的臣子揚塵舞蹈,一拜三扣首,覲見的呼聲在高大的乾清宮中回蕩。
崇禎皇帝微微點點頭,雙手平伸微微向上一抬示意大家免禮平身。
等臣子們謝恩后重新站好,崇禎拿起書案上單獨放置的一份折本。在那份折本之上,一條條羅列今日朝會上要當朝解決的一些事情。這些事情大多都已由內閣擬好了解決的方案,並且崇禎已經批准。現在不過是在朝堂之上再由發起的官員從新念一遍奏摺,走一下程序。
其實,在崇禎第一次上朝時,除了那種難言的緊張和興奮之外。崇禎最大的感覺就是彆扭。比如,原本按照大明朝會的規矩,奏事的官員在奏事之前要預先咳嗽一聲。而後這名官員再由班末行至御前,跪奏。在奏事時還不能使用口語,而是大聲的朗讀奏章。如果官員要承旨,就要高聲回答「阿!」字,並且這個『啊』的聲音要拉的很長。
崇禎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受了後世的那些電影電視劇的影響,總覺得看著面前這些大臣們一臉嚴肅的做這些事顯得是那麼滑稽。他不止一次的暗想,要是哪天想要奏事的官員多了,那這個朝會還不成了醫院的門診--一片咳嗽之聲?至於那回答『啊』的規矩,更是差點讓崇禎在朝會上笑場。記得就是在崇禎第一次上朝時,一名年歲比較大的官員出班奏事,事情奏完之後,崇禎下了聖旨。那個老大人可能激動的,也可能是自己耳背害怕皇帝聽不見自己回答的那個『啊』,所以,那個老人家便跪在地上聲嘶力竭的嚎了一嗓子。那憋的通紅的老臉,露出七零八落牙齒的大嘴,讓崇禎先是一驚,隨即抑制不住的想笑。
一兩次早朝之後,崇禎便下旨將將這些彆扭改了過來。他將奏事前咳嗽改為在奏事前先喊臣,再報官職而後說有本啟奏。當然他之所以這樣改,主要是因為這種形式,他覺的很熟悉。畢竟後事的那些歷史劇都是這樣。至於那個讓崇禎尷尬不已的「啊」,也改為了「臣遵旨」,「臣領旨」。
崇禎元年正月二十九的朝會,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一名名奏事的大臣,在班中高聲呼喝一聲后,便從班末躬身行至御前,在跪到之後,大聲的朗讀奏章。隨後,在得到崇禎皇帝的旨意之後,叩首高呼領旨,再退回班中。
時間消逝,一個多時辰之後,列在那份摺子之中的事情將將辦完。坐在寶座上崇禎下意識的伸了伸腿。坐在這把四邊不靠的椅子上兩個多小時,讓崇禎覺得腰酸背痛。而且,又因為這把椅子高高在上,是所有人視線的中心,為了皇帝的威嚴也不敢亂動,所以更是讓人覺得累得慌。眼看這既累人又無聊的早朝就將結束,崇禎暗暗地鬆了一口氣。掃了一眼大殿中大臣,心中不禁撇了撇嘴,天曉得這些一臉嚴肅而認真的人中,此時有多少人心中正在想著一會要如何吃飯補覺。
眼見著大殿之中無人說話,崇禎微微側了側頭。站在一旁,一直在留心著皇帝神情的徐應元,便向前走了幾步,正要宣布皇上退朝。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忽然在文臣班中叫到,「臣,禮部右侍郎吳宗達有本啟奏。」突兀的聲音嚇了徐應元一跳,他連忙抬頭看去,就見一名五十幾歲方面大耳的官員,懷中抱著本章從班中走了出來。
吳宗達走到御座之前,雙手將拿著本章舉起。徐應元連忙向一邊側了側身,看向坐在御座上的崇禎皇帝。崇禎心中雖然有些不耐,不過這畢竟是自己登基以來,第一次有人脫開內閣直接上本。崇禎也想知道,到底這個官想要奏什麼事?
崇禎對跪在面前的吳宗達微微點點頭,說道:「講吧。」
「是。」吳宗達應了一聲,打開手中的那份折本,稍稍清了清嗓子,便大聲的宣讀起來。
坐在御書案后的崇禎凝神細聽。然而沒過多久,崇禎便已經知道所奏的事情了,心中也不禁暗暗的有些無奈。原來,這個吏部侍郎上奏的事,是想讓自己重開經筵。在崇禎這一世的記憶中,所謂經筵就是幾個老夫子,給皇帝宣講一些毫無用處的大道理。無論是現在的崇禎還是後世的崇禎都覺得,這個經筵除了可以表現一下皇帝愛學習之外,實在沒有其他的什麼用處。所以,開經筵的這件事雖然很早就有人提出過,但崇禎一直拖延這沒有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