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投桃報李
已經入夜,黃瓊接到傳召也是心中一緊,莫非又出事了?
匆匆趕到中德殿,劉志卻還沒到,黃瓊等了片刻,才見到御車不緊不慢地駛來。
劉志眉目舒展地走下車,黃瓊心裡的石頭便落了下去,看來應該是好事情了。
二人步入書房,黃瓊躬身請完安,「不知陛下連夜召見老臣,有何要事?」
「太尉先看看這個吧。」
劉志也不解釋,將楊儉的密報遞給他。
才看了兩行,黃瓊便拱手恭賀劉志,「恭賀陛下,青州大捷,賊寇不日將亡。」
等他一口氣看完,劉志這才問道,「青州和兗州等地,兵亂之後一地狼籍,救災重建之事迫在眉睫,太尉有何妙策?」
這是個十分嚴峻的問題,如果不能儘快妥善解決,後續賊兵會不會死灰復燃,還很難說。
君臣之間相處這麼久了,黃瓊自然知道,常規的救災安置方法,肯定不能讓劉志滿意,必須提出些有建設性的方法來。
低首思索了片刻,黃瓊才慎重回答。
「以臣之見,需得先徹查當地官府,但凡曾與賊人暗通款曲者,須得連根拔起,嚴懲不貸。
否則一切的救災事宜都無濟於事。」
劉志滿意地點點頭,黃瓊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
「太尉說得是,明日召開緊急朝會,商討此事,看看要如何處置。」
其實,他更想借著這個機會,把那些個貪官污吏也一併解決了,窮點怕什麼,最怕的就是這些個國之蛀蟲,從根子上就給蛀空了。
大漢的官吏架構過於龐大臃腫,閑人太多,由此產生的問題很多,貪腐成風,政令不通等等。
是時候該一步步著手整頓了。
這次趙戒叛亂對他來說,其實也是好事,本來他打算花上數年的時間,一點點把軍權抓在手裡。
結果一次叛亂,直接加速了進程,如今京師所有的兵權都已經被他掌控,所以之前的改革計劃,有許多都可以開始實施了。
「陛下,近日京師秩序井然,是否應該下詔重啟大考之事?」
大漢帝國的第一次大考,就命運多舛,之前重重困難都挺過來了,到了該赴京趕考時,卻又遇上了京師叛亂,一延再延。
好在太尉黃瓊一直鍥而不捨地在跟進,州試的名次早已出爐,除了幾個匪患嚴重的郡縣,其餘的都還算正常。
原定的大考日期是十月中旬,現在下詔啟程,應該還來得及,大不了往後推到十月底,最不濟就冬月初開考。
反正無論如何,也不能半途而廢。
「此事不必廷議了,我明日一早下詔,將考期暫時后延至十月底,令各州郡協助考生儘快赴京。」
這是考慮到一部分寒門學子無錢坐車,時間緊迫,等他們徒步來京城,還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呢。
不如由朝廷統一安排,這樣才能保證如期舉行。
見陛下決心如此之大,黃瓊亦是精神振奮,「陛下魄力非凡,臣亦替天下學子欣慰。」
「此事就這麼定了,不過尚書台倉曹那邊,還望太尉多方協助,儘快籌措賑災糧食。」
投桃報李,黃瓊自然連聲答應,倉曹雖然從太尉府劃出去了,但依然與那邊存在著許多關聯。
平日里太尉府與尚書台的關係十分微妙,兩邊都有些看不慣對方,卯足了勁的相互為難,幾乎已成習慣。
不過此次茲事體大,皇帝既然發了話,黃瓊也會囑咐屬下儘力配合,絕不會允許那些沒眼力見的胡來。
畢竟雙方在利益相同的情況下,也會拋棄成見通力合作的。
兩人又聊了些細節,劉志便安排人將他送回太尉府了。
中德殿內,劉志卻毫無睡意,皇權初定,他該好好地思考一下,如何提高生產力,儘快解決糧食問題了。
其他的體制改革,也不能一蹴而就,只能步步為營。
要提高生產力,就必須改進生產工具,推行科學而先進的耕作理念,以及對於品種的優選改良。
之前他已經憑記憶畫了曲轅犁的圖紙,讓少府打造了十幾部,交給京郊的皇家莊園試用。
畢竟他沒有親自使用過,對一些細節記憶模糊,只有在使用中才能發現缺陷,不斷加以完善和改進。
叛亂之前,他便已經寫下了許多能回憶起來的種植方法。
例如選種、深耕、漚肥、間作、輪作以及嫁接、授粉等等現代人十分熟悉的方式。
其實他也沒種過田,因此不可能了解詳細的方法,只能說提供一個理念,讓他們順著這個框架去實踐和研究。
當然,第一輪試驗田就選在了自己的皇家莊園,今年的秋季作物,全部按照新的方法種植。
但在劉志的認知中,即使種植方法成熟,全面推廣到全國,也不可能真正解決糧食短缺的現狀。
畢竟許多現代高產的農作物,譬如玉米、馬鈴薯、紅薯等等,都是原產於南美洲,至明代中期才從歐洲輾轉傳入我國。
這些作物現代人司空見慣,產量高,又能當主食填飽肚子,尤其是紅薯,在土地貧瘠的山地上,依然能夠獲得很高的產量。
上輩子,他兒時就常聽老一輩的人說,當年自然災害時,就靠著紅薯救了無數人的性命。
除此之外,現代人常見的南瓜、花生、向日葵、西紅柿、四季豆等等也都是後世陸續傳播進來的。
沒有這些東西,要想解決溫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派遣人飄洋越海去南美洲尋找種子,以現有的航海技術,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唉,難吶!
幸虧張騫出使西域,帶進來許多外來品種,核桃、蠶豆、芝麻、葡萄、石榴、香菜、胡蘿蔔、黃瓜、大蒜等都是這一時期傳進來的。
其中能夠作為輔助糧食的,唯有蠶豆這一個品種,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重視,看樣子應該及早推廣開來。
說起來,還有一個物種,按道理也應該隨著絲綢之路傳了進來才對,那就是棉花。
但那時的棉花與現在的品種有區別,應該原產於古印度,雖然棉花與填飽肚子無關,但卻是後世最重要的紡織原料。
只是,為什麼到目前為止,他並未見過棉花的影子,也沒有發現棉布的蹤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