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我們是冠軍(上)
「這個結辯,我給他打滿分!」
「牛嗶,牛嗶!除了牛嗶,我說不出任何的讚美的話來了!我是朱銓「奧利給」小哥哥的死忠粉了!」
「樓上的文學素養配當朱銓小哥哥的死忠粉嗎?請把漢語文化學好了再來吧!」
「哎哎哎,努力學習就是了!這話說的,好像沒有文化素養就不配當朱銓的粉絲了一樣!這樣不對哦!這不是給朱銓小哥哥招黑么?」
「就是就是!」
「讓我們記住這個2019年大專辯論賽決賽上的華國隊四辯朱銓的總結陳詞吧!這肯定是會成為華語辯論賽的一個里程碑。」
「那個.……有哪位大佬可以幫忙講解一下啊?我只能對剛剛的那段辯詞說666!」
「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這篇辯詞的精妙之處吧!
這篇巔峰辯詞無論從各個層面來看,都堪稱是華語辯論中陳詞的不世精品。
從文字視角,其攻擊言簡義賅,針針見血;
從思想角度,其對於人性本惡這一命題分析入木三分,生花的妙筆寫出深邃的哲思;
從結構角度,其駁論、立論、升華的比例適當,攻擊性與說理性完美結合;
從邏輯層面,其論證嚴明,層層深入;
從辯風方面,儒雅大氣,舉重若輕;
從傳承而言,註定是要被後來的辯手一唱三嘆,玩味再三的;
這個是詩意與氣魄並重的結尾。」
「握草,樓上驚現大佬!這分析的也太厲害了!不明覺厲!明了更厲!哇哈哈.……」
「看著個ID很眼熟啊!我叫蔣建昌?蔣建昌……莫不是1993年第一屆的MVP?」
「什麼MVP?」
「握草!我剛剛上網查了,確實,當年第一屆大專辯論賽的最佳辯手是蔣建昌!當時還是以大學校隊的形式參賽的。蔣大佬是雙旦大學的四辯!也是當年的MVP!」
「難道就是荔枝台那個節目的主持人嗎?」
「歡迎大佬!」
「沒想到大佬到現在還關注大專辯論賽啊!」 ……
「沒想到還有人記得我!」
「大佬,大佬!我們華國隊這次的冠軍穩了沒?」
「肯定穩了!除非舊減窪連臉都不要了,那就再也沒有國家跟地區參賽了,我們華國到時候直接是甩開他們單幹!」
「蔣建昌大佬威武!」
「威武!」
「提前祝賀華國隊獲得冠軍!」 ……
某平台上驚現大佬蔣建昌的言論瞬間從這個平台上擴散開來,對於這種遠古辯論大神的評價,華國人還是十分相信的。
眾觀眾已經開始提前慶祝華國隊冠軍來了。
通過剛才這些分析,觀眾們也是看到一個好的結辯陳詞所應具備的特點,那就是「內容的誘人美」、「形式的藝術美」、「論證的邏輯美」,「論爭的和諧美」以及「辯者的風度美」這五點來。
蔣建昌作為華國隊領隊在後台華國隊休息間坐著,一邊看著現場的實況轉播,一邊用手機看著國內觀眾們的反應,心中很是欣慰。
作為開啟華國在大專辯論賽霸主之路的人,他對於大專辯論賽的感情是極為深厚的。
而在十六年前,連續五屆沒有能夠獲得冠軍,總是飲恨決賽,甚至於半決賽的時候,蔣建昌臨危受命,擔任華國隊領隊與教練。
為此還荔枝台還將的錄製時間給移到了下半年,從而來支持蔣建昌的決定。
果然,大佬出馬,一個頂一萬個。
之後的兩屆,那都是拿到了冠軍。
而現在,隨著朱銓的發言,三連冠的可能性那幾乎是百分之百了。
在僅有一小時的查找資料與進行商討的情況下,蔣建昌知道佔據了「先手」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在駁論階段時,己方的駁論一定是要具有攻擊性的,並且一定得切中要害。
慶幸的是,在前面三個辯手的表現下,死死地壓制住了舊減窪隊,給朱銓最後的結辯贏得了「戰略空間」。
因為無論是反方的結辯手還是正方的結辯手,都肩負著一個重任,那就是對於對方在整場比賽中犯下的錯誤進行攻擊。
因此,在「舊減窪辯論模式」,也就是四位辯手依次陳詞下,結辯手往往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
能否劍指東南,力挽狂瀾,一劍破敵,也就成為結辯手能力的集中體現。
為了體現對「勝負手」的重視,蔣建昌巧出奇兵,讓朱銓第一次擔當四辯進行結辯,從而讓他在前面的三輪發言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分析對方辯詞的漏洞,為完善最後的結辯做積累。
果然,朱銓不負眾望。
這篇結辯陳詞開篇作出的兩次攻擊可謂切中要害,一語中的,雖然攻擊著墨不多,但寥寥數語盡顯最佳辯手本色。
在這場比賽中,舊減窪隊產生的錯誤很多,但是朱銓並沒有全部抓住,而是放小抓大,抓住了兩處真正的致命傷:
一是概念上對於「本」字始終模糊,不斷迴避,不斷搖擺,怯於直面,時而將「本」定為人類發展的初始階段,時而將「本」定義為個體的出生;
二是邏輯上,正方立論中存在嚴重的邏輯問題,不能自圓其說,只是說「人性善」,將各種各樣的惡通通歸於社會的客觀影響。
尤其是後面的第二個錯誤,這顯然很難為大眾接受。
因為很容易就得出一個兩難推理:
如果社會是客觀的,相當於將社會等同於物質環境,物質環境的惡本來就無從說起。
那麼脫離了人的主觀因素,社會如何能對人性產生影響,使本善的人作惡;
如果社會不是客觀的,則承認了社會是一個人與人的關係的集合,承認社會的惡就相當於承認人的惡。
如果社會不是惡的,那麼在這樣一個非惡的集合的作用下,非惡的人性如何做出惡的行為就成為又一一重矛盾;
在自由辯論中,這兩點成為華國隊的火力集中點,而舊減窪隊的邏輯錯誤更是被華國隊五次指出。
在這種情況下,朱銓的陳詞用最簡約的筆墨達到了最大的效果。
誠可謂,一劍封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