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章 熱度上升
「淚目了,淚目了!」
「握草,國視現在的尺度有些大啊!居然這樣的都可以放出來?」
「講道理,像這樣的採訪,從第一個純屬於翻車,第二個也是,第三個勉勉強強不是翻車,但肯定是與採訪的問題相違背的。可是現在這三個都可以播出了!」、
「我覺得這是咱們國家願意正視問題,不藏著掖著,採用積極的手段去解決,而不是裝作看不見,直到事發了才去解決。」
「這才大國風範!」
「什麼叫做自信?這特么的就叫自信!」
「我覺得,這些個「應被剪掉的段落得到播出」體現了國視的厚道。」 ……
雖然,在之後,朱銓又去了首都其他地方進行了街頭採訪,訪問的素材也是沒有翻車,或者說是沒有像前面三個那樣的嚴重。
但是,討論度最多的還是「你幸福嗎」的話題。
很顯然,這個話題已經出圈了,在網路上迅速的的發酵起來。
熱搜榜的前十有四個話題與此相關。
#國視的街頭採訪,你幸福嗎?#
#我姓曾#
#朱銓:我太難了!#
#幸福是什麼?聽一聽華國人民的心聲# ……
而在斗音上也出現了採訪是朱銓問話「你幸福嗎」的BGM,很多好事者都假裝自己接受了國視關於「你幸福嗎」的採訪。 ……
像這樣的視頻很快的就多如牛毛,令人應接不暇。
當然了,觀看最多,點贊最多,評論最多,轉發最多的依舊還是原本的「我姓曾」的那個,被國視新聞、人民日報、華新社、四處觀察等官方媒體賬號進行了轉發。
下面的評論很多,代表性的意見都是對這段「翻車」的採訪打五星好評。
看著這個上面的評價,朱銓得意的朝著節目的編導說道:「蔡導,我說的是對的吧,這個『翻車』的評論不出意外的爆火了!」
蔡順禮是的節目編導,是個工作近十年的新聞老手了,此時看著節節攀升的節目收視率以及全網關於此事的熱度,笑的合不攏嘴,道:「小朱啊,很真有你的,可以啊啊!」
說到此處,蔡順禮鼓勵的拍了拍朱銓的肩膀,並給朱銓安排了明天繼續街採的任務。
朱銓自是開心的接受了。
畢竟,出一次鏡,可以得到一百塊的補貼呢!
這一百塊中還不連基本的出行費用!
如此一算,兩百五十塊錢是有的了!
這個「你幸福嗎」的節目之所以能紅,在朱銓看來,是因為相比於以往的街訪,國視給民眾留下更加「真實」的感想。
許多觀眾以為「應該被剪掉」的片段,都原汁原味地呈現在屏幕上。
而正是這種原汁原味,讓民眾對於這次的節目產生了興趣。
進入2020年,國視變了很多,標誌性的雖然依舊是熟悉的主題曲和固定的腔調,但是以康光軍、歐陽丹夏為首的新一代「國臉」主持人越來越年輕、越來越靚麗;
紀錄片頻道拍出了喜聞樂見的紀錄片,記錄華國普通人的生活,富有市井味道;
不少評論員大型盛事的解說也開始出現了白話版;
甚至於,連著春晚都開始撿起年度的熱詞。
央視正在像地方台、衛星台一樣變得越來越親民,也越來越實誠。
但是在朱銓看來,這還遠遠不夠!
因為這並沒有常態化,而是固定的場合,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套路,次數多了也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所以,在這次的街頭採訪「你幸福嗎」中,接連受挫的朱銓並沒有失望,反而是眼中發光,立即打電話向的編導蔡順禮請求一定要播出「翻車」片段的採訪。
而蔡順禮雖然有權,聽了朱銓的理由覺得可以一試,但是為了安穩起見,又打電話給了上級領導。
在新聞總監徐強以及康光軍的支持下,朱銓的這一提案才算是通過,決定試水一番,看看效果。
可沒想到啊,居然這麼的火爆,熱度一直上升著。
雖然在一片祥和的評論區中也有不少人表示,這樣的街頭訪問過於簡單,有些主題先行的味道,有些無感。
有人質疑道:「一到節日,就一定要說「幸福」么?節日的喜慶氣氛,非要用這種「逼人就範」式的追問給烘托出來嗎?況且,這個還沒有節日,直接問,好傻X啊!」
「就是就是。幸福不是靠追問就能得到的,作為媒體應該深入去採訪幸福的細節。」
「看不出這期節目重點在哪裡。」
「比起問「幸不幸福」,媒體更應關注老百姓犯愁的問題,例如農民為賣糧難的焦慮、打工者回不了家的焦慮,離鄉者見不著兒女的憂傷。就像採訪的第三個外來打工的老人,問他們有什麼困難。」『
「如果真要調查「你幸福嗎」,記者要去的地方很多,比如假日高速路,假日景區,兒童被拐賣家庭……並且,提問的問題應該是「你幸福嗎」的相反面。」
「大家仔細回憶一下第一位『我姓曾』的受訪者,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他可是上下打量了一番朱銓的,然後才答道:「我姓曾」。大家覺得這個還是無意識的理解錯了回答么?「
「不管那位『曾先生』有沒有故意理解錯,就單論這樣一個看似無厘頭的回答,背後卻有這道不盡的辛酸和沉啊!」
「我覺得,偌大的城市,從未向他們真正張開過懷抱!」
「對!林立如雲的水泥森林、五彩斑斕的夢幻霓虹、滾滾而過的金屬車流.……等等這些城市的風景畫,對於他們來說既熟悉又遙遠。
他們熟悉是因為,他們用自己的力氣和汗水,蓋起了高樓大廈,修建起寬闊的馬路;
陌生的是覺得自己永遠與這道風景隔著一道窗子。
在幸福之門依然緊鎖的個體那裡,『我姓曾』已不全然是語言的解構遊戲,更是堅硬殘酷的現實。」 ……
隨著熱度的上升,看到這樣評論的朱銓陷入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