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九一八

  國魂世界是一個小世界,系統小蜜得到一些控制權並不難,甚至說遊刃有餘也不為過。時間的快速流逝除了蒙易,薔薇她們無法察覺,這讓蒙易不禁腦補,這系統到底有多強啊!那創造系統的人又如何的厲害?

  時間轉眼來到了30年代。蒙易叼著西北省的馬合煙,說:

  「O型腿的倭奴要侵略關外了。」

  「誰也別下去,懂沒?」蒙易告誡二女特別是那軍人出身的。

  看到民族曾經的經歷,心情也不怎麼好,他已經為這個世界甲午的英雄們報了個小仇——擊毀松島號。

  他不想再過度干擾進程,除了擔心歷史改變,還要擔心因果。摧毀松島號后小蜜警告了他一次:

  「消滅這些人不會有隱患,反而獲得功德。但是!會一定程度的干擾歷史進程,受歲月因果!過多干擾這方世界便會排斥我們,儘管這方世界的天道還沒有出現,其法則的排斥不能小覷!」

  所以蒙易也擔心了起來,他本質還是鹹魚,他可是很惜命的。

  「只能默默做個看客了」蒙易嘆息。

  1931年9月18日的深夜,瀋陽北郊的柳條湖附近鐵路一段傳來一聲巨響!……

  9月18日,華夏人民永遠難忘的一天。這天晚上10時20分,倭國關東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第三中隊所屬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經過長時間密謀和精心策劃,炸毀了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一段南滿鐵路,栽贓嫁禍於中國守軍。以此為借口,倭國關東軍向中國軍隊發起猛烈攻擊,炮轟了瀋陽東北軍北大營和兵工廠

  「九一八」事變前,倭奴的侵略魔爪早已多次伸向華夏。

  倭國對華夏東北垂涎已久,把侵佔東北作為其吞併華夏、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首要戰略目標。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倭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侵佔朝鮮、華夏的台灣、澎湖、遼東半島,並攫取在華夏設廠、開礦等特權。1904年到1905年間,日俄在華夏東北交戰,倭國在東北亞取得軍事優勢,非法獲得在朝鮮半島和華夏東北的駐軍權利,並攫取了華夏遼東半島、旅順、大連及長春到旅順鐵路的權益。

  1894年,倭國挑起甲午戰爭,1895年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侵佔華夏領土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

  1905年,倭國取代沙皇俄國,攫取了租借遼東半島和南滿鐵路等權益。不久,倭國把遼東半島改稱「關東州」,設立殖民統治機構「關東都督府」,把駐紮在東北的日軍命名為「關東軍」。

  1914年,倭國攫取了德國在山東的殖民地利益,侵佔了青島和膠濟鐵路。

  1915年,倭國以武力相威脅,向北洋袁世凱政府提出滅亡華夏的「二十一條」要求。

  在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倭國內閣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訂了《對華政策綱領》,露骨地聲稱華夏東北「在(倭國)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係」。同年7月,內閣首相、陸軍大將田中義一向天皇奏呈《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公然宣稱:「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其他如小中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於我。」,從而確立了以「滿蒙」為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

  對倭國的侵略行徑,舉國震驚、各界憤慨。當時,倭奴關東軍不到2萬人,東北軍有20萬。除有小部分進行軍事抵抗外,東北軍奉行「不抵抗政策」。事變發生后,東北軍參謀長榮臻傳達張學良的命令: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由於奉行不抵抗政策,日軍300人就擊潰了北大營的8000守軍,9月18日當夜很快攻佔北大營,第二天佔領了整個瀋陽城。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裡,東三省大好河山淪入敵手,3000萬父老成了亡國奴。

  不抵抗政策造成的惡果,使倭國的侵略慾望更加膨脹,肆無忌憚地擴大侵略戰爭,明目張胆地為其侵略行為詭辯。

  倭國發動的事變,不僅是對華夏主權領土的嚴重侵犯,也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公開挑戰。(反正這個國際聯盟也沒什麼卵用)

  蘇聯政府致電華夏表示同情,對倭國侵犯蘇聯在中東鐵路擁有的權益提出強烈抗議。但與此同時,出於自身利益和在華夏東北的權益,為避免與倭國直接衝突,事變后,蘇聯政府兩次向倭國致函表示,對於華倭衝突將採取不干涉主義的中立立場。

  事變前一天,美國國務卿與倭國駐美大使出淵勝次達成一項秘密諒解:美國保證不干涉倭國在華夏東北的行動,倭國則保證其在華夏東北的行動應限於錦州以北。直到倭國侵佔錦州,並向錦州以南進犯時,美國國務卿史汀生才照會華夏和倭國,宣布倭國對華夏東北的侵略是對華夏領土主權的干涉,違反了凡爾賽和約,美國政府對此不予承認。由於沒有採取遏制倭國侵略的具體行動,美國的這一政策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效果。

  1931年12月10日,在華夏代表一再要求下,國際聯盟通過決議,決定由英國人李頓爵士率英美法德意等五國代表組成調查團,實地調查事變情況。

  1932年2月,調查團從法國出發,一路上邁著蹣跚的步子,歷時兩個多月才抵達瀋陽。國聯調查團在東北進行了總共6周的所謂實地調查……

  還起草了共14萬多字的調查報告書。總體上看,調查報告書模糊是非、混淆黑白,暴露了西方列強對倭國侵略華夏東北的綏靖政策。李頓調查團報告書一出籠,全國人民表示強烈反對。

  32年10月6日,華夏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出通電,指出這個報告書「公開地最無恥地宣布了瓜分華夏的新計劃」,號召全國民眾武裝起來,「以革命的民族戰爭,來撕碎李頓的報告書」。

  華夏共chan黨率先發出了抗日救亡的號召。事變發生后,中共中央和當時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分別於9月20日、22日、25日、30日和10月12日連續發表宣言、決議、告全國同胞書等,深刻揭露了倭國帝國主義發動事變的罪惡目的和反動本質,嚴厲譴責了蔣光頭政府的賣國、辱國的不抵抗政策,提出了「以武裝民眾的民族革命戰爭來抵抗倭國帝國主義的侵略」的抗日救亡主張。

  中共中央號召全國民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起來,自己武裝起來,「真正地進行革命的民族戰爭」,驅逐倭帝國主義。在有關決議中特別要求當時的滿洲省委加緊組織群眾的反帝運動,發動群眾鬥爭來反抗侵略,加緊組織軍事力量進行游擊戰爭,直接給倭帝國主義以打擊。

  事變發生后,中共中央向全黨指出:「立刻發動與組織廣大工農群眾反對倭帝國主義佔領滿洲」是黨的中心任務,特別在滿洲應組織武裝力量,「直接給倭帝國主義以嚴重打擊」,並連續多次發表宣言,作出決議,聲討倭***的侵略罪行,為了北上抗日和避開國民黨的大軍,在1934年工農紅軍進行了長達25000公里的偉大長征。

  1936年2月,在華夏共產黨領導下,東北各抗日部隊統一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他們在東北的白山黑水間打擊侵略者,全國各地翻騰著抗日救亡的怒濤。其中湧現了趙一曼、楊jing宇等英勇烈士。

  他們就義的場景,蒙易拉著極不情願的薔薇看了個遍,給她看看這些雄兵連的「神」憑什麼生出看不起普通士兵的心態。

  特別是看到趙烈士所寫的遺書還有日軍解剖楊烈士所掏出的棉花和樹皮,這個年輕的女軍二代以前那高傲的姿態煙消雲散、代替的只有滿眼淚水。她抱在一旁的追身上哽咽。

  「這些身體脆弱的核前時期軍人究竟有著什麼強大信念讓他們如此……」這是追的疑問。她也得出了結論:這個民族所擁有的強大精神不可戰勝!

  追的結論是正確的,後來的確如此。

  事變后,東北錦繡河山淪陷敵手。東北軍官兵,東北百姓,攜妻帶子被迫流亡關內。

  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開始了。

  此時,出現了一首歌曲,它還沒有出版,就在民眾及東北軍中廣為傳唱,而且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它不僅唱出3000萬東北同胞悲慘遭遇和悲憤之情,更唱出了全國軍民一觸即發的抗戰呼號。這首歌就是後來廣為傳唱的———《松花江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