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我的年號是景泰> 第四十五章 禮部尚書的決定

第四十五章 禮部尚書的決定

  朱祁鈺定下了談判原則和底限,提出了幾個條件,一口氣說完。

  幾個大臣聽完,同時跪服在地,齊聲道:「殿下英明,臣等遵命。」

  胡濙對朱祁鈺的主意讚嘆不已,他發現,如果真的按照朱祁鈺的想法來做,那大明真的有可能會得到一場必勝的談判,在現如今皇帝被俘,京師空虛的時候,這樣一場談判對於提振軍心民心會有多大的幫助。

  商輅則是對朱祁鈺的原則和底限極為佩服。

  大明嘛,就應該這樣霸氣。

  你找我和談,我還給你銀子,這樣做談何大明威勢。

  只有這樣只佔便宜不吃虧的談判,才能體現出煌煌大明之威勢。

  胡恭則只對朱祁鈺的原則感到大開眼界。

  畢竟,他們鴻臚寺向來都是花銀子的,外使前來朝見,往往都是十倍的還禮,哪裡見過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是不需要花銀子的。

  只有楊善心頭忐忑。

  是不是朱祁鈺在太後宮中埋下了耳目,知道自己和太后的密議,打算破壞他們的計劃呢?

  不過即使他再忐忑,也不敢表現出來,只是和其他人一樣跪地行禮。

  朱祁鈺扶起胡濙道:「老大人不必如此。」

  「此次出使之事,還要老大人費心呢。」

  胡濙哈哈一笑,道:「如果今後邦交都是這等事,那老臣願意費心。」

  眾人齊聲大笑。

  朱祁鈺又轉向楊善道:「此次出使,本王想讓楊大人你作為正使,還希望楊大人多多努力,最好給本王一個驚喜。」

  楊善大聲道:「臣,必不負殿下厚愛。」

  從朱祁鈺這出來,時間就已經到了散衙下職的時候,楊善緩步踱回家,一進家門就把自己關在書房裡,誰也不見。

  朱祁鈺的任務讓他很為難。

  一方面,經過一下午的討論,他清晰的認識到,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作為文官,能夠通過外交手段為國爭光,為朝牟利,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個揚名天下的好事,上兵伐謀,不動刀兵就能讓敵人俯首稱臣,這是文人們至高理想之一。

  朱祁鈺把這個任務給了他,無論如何他都要感恩才行。

  但是另一方面,孫太后同樣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的機遇。

  配合孫太后拿掉郕王朱祁鈺,讓太后可以臨朝聽政,那他作為第一功臣,陞官是毫無疑問的,一個右都御史配不上他,左都御史才是他的基本目標。

  王直和胡濙都是垂垂老矣,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告老還鄉,到時候禮部尚書或者吏部尚書也是可以憧憬一下的。

  一方面是名,一方面是利,楊善左右為難。

  及至深夜,楊善終於舒出一口氣,做出了決定。

  與楊善不同的是,胡濙離開后就直奔王直府上。

  王直對於胡濙的突然拜訪非常驚訝,不過還是熱情接待了他。

  正好趕上晚飯之時,王直索性邀請胡濙一起用餐。

  胡濙也沒跟他客氣。

  二人用過晚飯之後,來個客廳坐好。

  王直笑呵呵地問:「源潔今日前來,不是特意來老夫家蹭飯的吧。」

  胡濙笑道:「行儉說笑了。」

  王直也是笑道:「我就說嘛,源潔的俸祿還是夠用的。」

  「既然不是來蹭飯,源潔有何事要找老夫啊?」

  胡濙放下笑容,道:「老夫感覺要出事。」

  王直聽了大驚:「源潔可莫要驚嚇老夫。」

  胡濙點點頭,道:「行儉可知,今日太后喚老夫去了後宮,談論了一番陛下迎娶也先妹妹的事情。」

  王直點點頭,表示知道。

  這很正常,皇家從來就沒有什麼秘密,大明朝臣這幾百雙眼睛盯著,但凡有點風吹草動,消息很快就會傳開。

  今天下午太后召胡濙覲見的事,沒到一個時辰就在六部里傳揚開了,許多人還分析出了太后召胡濙是為了婚事。

  如今胡濙親口承認,也不過是驗證一下而已。

  但是聽胡濙又說:「老夫離開之時,碰到了右都御史楊善。」

  王直也沒感覺到什麼奇怪,又只是點點頭。

  胡濙板起臉道:「老夫剛出後宮就被郕王殿下叫去,商議阿剌知院講和之事。」

  王直道:「阿剌知院講和之事我也知道,不過郕王殿下的決斷老夫還沒聽說,要不源潔給老夫說說?」

  胡濙搖搖頭,道:「此事稍後再說也不遲。」

  王直奇道:「那源潔所說的要出事.……?」

  胡濙板起面孔道:「商議阿剌知院講和的事,有老夫,有鴻臚寺少卿胡恭,還有……」

  「就是右都御史楊善楊思敬。」

  王直有點急了,道:「源潔快說。」

  胡濙緩緩地道:「只是,郕王殿下與老夫和胡恭商議了快兩個時辰之後,楊善才緩緩而來。」

  王直有點聽懂了,問道:「源潔是說這楊善有問題?」

  胡濙搖搖頭,道:「老夫說的是,太后!」

  王直大驚,連忙問道:「源潔是什麼意思?太後有何問題?難道?」

  胡濙點頭應是,解釋道:「老夫原以為,太后召楊善過去,是讓他作為使節之一出使瓦剌,但是楊善居然留在後宮近兩個時辰,這便解釋不通了。」

  「況且今日在郕王那,郕王殿下安排結束時,老夫觀楊善的舉止有異,表情略有奇怪,便感覺事情不妙。」

  「再聯想到這段時日以來太后的所作所為。」

  「老夫懷疑,太后要對付郕王。」

  王直嚇得差點把茶碗摔碎,連忙問道:「源潔所言可有證據?」

  沒辦法,這個消息太過驚人。

  在這個時候,太后要對付郕王,後宮與前庭衝突,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朝局必然會再次混亂,外面也先又虎視眈眈,手裡握著朱祁鎮這張王炸,搞不好是會動搖社稷江山的。

  不過卻見胡濙搖了搖頭,道:「老夫只是擔心,手中並無明證。」

  王直這才鬆了口氣,剛要接著問,卻又聽胡濙繼續道:「行儉不覺得,這種事一旦見到了明證,那不就是生死相搏之時么?」

  王直的心情這會已經舒緩了很多,聽到胡濙的話,心態已經可以穩了下來,道:「源潔,這種事可不能胡亂猜忌啊。」

  胡濙輕笑道:「還不是你王行儉搞的?」

  王直疑道:「這和老夫有什麼關係。」

  胡濙淡淡解釋:「前幾日你經常來找老夫,總是擔心郕王越權,又擔心太后干政,正話反話都讓你說了,老夫心中能不記掛?今日又剛好碰到此事,老夫怎能不懷疑?」

  王直佯怒道:「那老夫也只是擔心,哪裡像你這樣,一上來就言之灼灼地說要出事的。」

  胡濙哈哈一笑,道:「前幾日你總是來煩老夫,就不能今日老夫來嚇唬你一下?」

  王直怒道:「源潔,你這個人怎麼……」

  他都不知道怎麼說胡濙了。

  這傢伙老了老了,心中卻生出了玩鬧之心,居然拿這種事來嚇唬他。

  不過也怪不到人家,畢竟是他先做出懷疑的,胡濙只是順水推舟。

  安慰了下王直,胡濙嚴肅起來,道:「不過此事未必不是真的。」

  「若太后真的要出手對付郕王,行儉打算如何做?」

  王直理所當然地答道:「當然是死諫,讓太后回後宮。」

  他相信,憑他王直的面子,做一個後宮與前庭的平衡砝碼還是可以做到的。

  不過胡濙的下一句話卻打破了他的想法。

  只聽胡濙淡淡地道:「此事太后並未讓你我知曉。」

  王直聽了,心頭又是一驚。

  是啊,這種事如果要成,無論如何都跨不過去他和胡濙這兩位文官領袖,如今不找他們商量,說明太后已經對他們失去信任了。

  其實這事理論上還可以找英國公去,不過前任英國公張輔剛剛戰死,現任英國公張懋還是個七八歲的小娃娃,商量個什麼。

  不過王直還是問道:「源潔是如何打算的?」

  胡濙反問道:「如果行儉必須要在太后與郕王之間選一個,行儉打算如何選?」

  王直愣住,半晌答道:「如果非要老夫選,那老夫選.……」

  「郕王。」

  其實不用胡濙問,他都知道結果。

  王直作為文官首領,無論如何都不會選擇孫太后臨朝理政。

  胡濙點點頭,答道:「老夫也是這個意思。」

  王直奇怪,問道:「之前源潔不是還對此事不聞不問么?」

  胡濙道:「那時老夫也沒發現楊善楊思敬的舉止有異啊。」

  「而且今日與郕王商議過阿剌知院的事情之後,老夫發現,郕王有一代英主的潛質。」

  王直問道:「今日郕王與你是如何商議阿剌知院之事,快與老夫講講。」

  胡濙便將今天和朱祁鈺開會的經過大略講了一遍,並且提到了朱祁鈺的分析。

  王直聽完,愣了一會,方才緩緩道:「郕王殿下高才。」

  胡濙也是點頭道:「正是今日之議,才讓老夫感到郕王的不凡之處。」

  「而且,郕王提出的與番邦交往之原則,更是讓老夫心懷大慰。」

  「正是因為如此,老夫才暗下決定。」

  「太后不出手則罷。」

  「只要太后出手,老夫必斷其念想。」

  「推郕王上位。」

  胡濙終於把他的決定向王直攤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