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扶持劉備> 第三十章 英雄困於時勢

第三十章 英雄困於時勢

  看著這面前一切都了如指掌的劉備,荀逸才想起來眼前的這位識才之術,應該是冠絕漢末三國時代吧?

  這軍中真的有什麼大將之才,還能逃過他的法眼?知人善用,莫過於此吧!可笑他還在軍中尋覓,看看還有沒有那些他有所眼熟的人物。

  他的認知,還建立在後世史料的基礎上!可漢末三國時代那麼多人,這名留在史的人自然是豪傑,可那些沒有在史冊上的人物呢?這史冊不可能記錄得那麼完整,這又不是百度百科。他的那點兒識才之術,在劉備的眼中,也算不得什麼的。

  這就如歷史上劉備難道就不知曉關羽、張飛的性格嘛?他就沒有規勸過嘛?可規勸過,這兩人又能不能聽?這能聽又會不會聽一輩子?

  這性格是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失誤,可關鍵是能不能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有專門針對的方法來給他必殺一擊呢?

  不可小覷天下人啊!

  荀逸這麼一想,真的是驚出一身冷汗來。難怪說這天下沒有常勝的將軍,這沒有人是沒有弱點的,只是他沒有遇到那個能夠利用他的弱點擊敗他的人。

  「公樂這天氣很熱嘛,你為何出了這麼多汗?」

  劉備望著一時間怔住的荀逸,輕聲詢問道。

  荀逸立即反應過來,慌亂之中倒了一杯濁酒,仰頭飲了下去,「英雄困於時勢,明公能夠知人善任,這麾下卻無賢才!以致於我這位無用之人,也能夠和明公在一起妄談國事!」

  望著面前的荀逸,劉備微微皺眉,「公樂何必如此謙遜過人!何為無用之人?你通政務、曉軍務、識大局,舉賢薦才,良言規勸,這是很多人都有所不及的。未得你時,我尚且屈居人下,居於小沛而無遠志,哪怕是東進徐州,尚且猶豫不決!有了你,我才有匡扶天下、安定徐州的勇氣啊!沛縣時,你我所說的君臣不負,難道還是在懷疑我的誠心嘛?」

  荀逸頓時驚住!

  不可小覷天下人,他卻也小小覷了自己嘛?

  一直以來,他都是竭盡全力的依據後世的諸多見識去幫助劉備,讓劉備去避免這在徐州的結局不至於那麼凄慘!可不知覺間,他居然成了劉備的信仰以及依靠了!這麼一個理想堅定的人,他也是會有迷茫,有對前路的不知所措的時刻。

  在這前進的路上,劉備可能看不到那麼一絲光明,他想不到最終的結局會是什麼。可他知道,只能一直這麼走下去!直到荀逸的到來,使得劉備豁然開朗,在劉備的面前,荀逸永遠都是那麼自信而又堅定的,這就給足了劉備勇氣!可如果荀逸都在此時喪失了這種信心,那劉備又該找哪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下去呢?

  何其榮幸!他荀逸妄自菲薄了嘛?這擁有遠超兩千多年的見識以及知識,為何就偏偏感覺一無所能呢?這只是他缺乏更多的經驗!他若是真的沒有任何才智的話,以劉備的識人之明,還會跟她在這議論這麼多嘛。

  原來,我居然是個天才?

  荀逸暗中一喜,拱手而道,「明公知我,我知明公!」

  劉備笑了笑,他感覺荀逸的氣勢似乎又回來了!這終究是好的,這人啊,不能太過於自傲,但也不可妄自菲薄。誰不是打拚出來的呢?難道有人天生就才智過人嘛?

  兩人繼續回到了剛才的話題上。

  「明公若是想要招賢納士的話,我倒是想起一人!東萊太史慈,明公可還知曉?」

  「太史子義?那位為報孔北海的恩情,從賊困圍困的北海城中單騎前來勸我發兵救援北海的義士嘛?」

  劉備腦海中回憶起來。

  孔融在北海讓黃巾蛾賊所困的時候,卻是太史慈前去求救於劉備的。劉備亦是感嘆於孔融居然知曉他的名字,立即發兵援救。

  實際上,劉備那時的名望真的不高。可孔融在北海,劉備在平原,都在一個州,怎麼說也是聽說過劉備這麼一個人物的!那時候危急時刻,還有別人來救嘛?這該找的人,都是要找一遍的。

  只能說,也就只有劉備這樣的人物會發兵去救,倒是也成全了這太史慈的一段佳話。

  「正是此人!」

  荀逸說道,「此人不僅僅只是一位義士啊,他的膽略勇武都是世間無雙的!明公經常感嘆沒有遇到良才,這太史慈不就是明公所渴望的良才嘛?」

  「公樂竟然知曉此人?」

  劉備頗為驚訝,太史慈也算不上什麼知名人物,哪怕是有這樣的忠義名聲,可還是有地域局限性的!這以州郡視為一國的時代,荀逸這個流浪在豫、徐兩州之間的人氏能夠知曉太史慈這號人物,著實讓人吃驚。

  然而,劉備倒是也沒有去糾結荀逸為何知曉此人的,「太史子義的確非同凡人,其人頗有傲氣,我在北海有過招攬之意,孔北海也想留下此人,可此人報完孔北海的恩情后,卻是執意歸去,都未曾應允。」

  「此一時彼一時也!明公在北海時,尚無立身之本,太史慈為天下豪傑,怎會輕易託付?今明公貴為徐州牧,天下諸侯無不矚目,更何況太史慈這樣的豪傑呢?明公若是能夠誠意相邀,許以重位,或許能夠將其招攬!」

  這不管行不行,總還是要去試一試的!這可是太史慈啊!怎麼能放過?況且,這太史慈也是和劉備有那麼一點兒淵源的,不會讓人感覺到那麼突兀。

  荀逸明白,他哪怕知曉很多的賢才,卻基本上不可能挖到的!

  在這個鄉土觀念、人情世故很重的時代,別人能夠依附你,這要麼是你家的門生故吏,要麼是你的宗族子弟、親朋好友、或者在你擁有的地盤上。總要有那麼一點兒淵源的,不然別人憑什麼去跟隨你?僅僅憑藉那一兩封書信,就能夠讓別人傾心相投了嘛?

  說實話,若不是知曉劉備和太史慈有這麼一段淵源在。荀逸都不大可能去舉薦的,不然的話,只怕就是在說夢話,天方夜譚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