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迎風北去,臨別高歌
蔡邕他們自然不知道匈奴戰事,見到項明這副打扮,難免加以詢問。
聽聞項明大致的講述,眾人都知道了事態的嚴重,蔡邕和周瑜皆瞪大了眼睛,蔡琰一雙美眸之中也儘是擔憂。
「天子這是何意?竟然派你以八千新軍抵擋十萬匈奴,古人云螃臂擋車,也不過如此吧?」
蔡邕忍不住出言道,匈奴人的兇殘強大,蔡邕雖然並沒有親眼所見,但東觀史書之中,無不充斥著對匈奴的深惡痛嫉和無可奈何。
對比西園軍,成軍一年有餘,從未經歷過大型戰鬥,唯一一次算得上戰鬥的還莫名其妙成為了大漢之恥,在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蔡邕看不到項明有完成任務的可能。
「蔡翁言重了,匈奴強雖強矣,卻並非無解,明之所以答應天子,是有足夠的把握的。」
「更不要說,當初與蔡翁約法三章,前兩件事明已經接近完成,至於那第三件事,此戰雖然兇險,但卻也是一個機會,不是嗎?」
「你……唉。」
蔡邕想起當初自己與項明的約定,有心取消,卻對上項明堅毅的眼神,也便放棄了打算。
也是,項明此番出征乃是天子的命令和他自己的要求,之所以說出那個約定,不過是給自己一個安慰罷了,即便收回當初所言,項明也還是要去。
想清楚這一點的蔡邕只能發出一聲無奈的嘆息,便不再多言,緩緩退到了後面,示意周瑜和項明告別。
他也可以看出周瑜對項明有些不同的情感,但由於周瑜年幼,也沒有往君臣那方面去想,還以為是那種有些依賴的叔侄之誼,項明臨近遠征,他覺得應該留一點時間給兩人道別。
周瑜此前就緊跟在蔡邕身後,他聰慧過人,自入蔡邕門下,不到兩年時間,已經將蔡邕的治經要領學了個七七八八,同時,還和蔡邕學習了音律與詩詞,深得蔡邕喜愛。
在顧雍已經出師,在蔡邕的薦舉下返回吳郡,擔任婁縣縣丞之後,周瑜便是蔡邕最為看重的弟子,蔡邕傾盡自己所能教導周瑜,讓周瑜成長得極為迅速。
「主……叔父,不如讓瑜隨叔父出征,為叔父出謀劃策?」
周瑜目光清明,將近兩年的成長讓他的面龐多了幾分稜角,依稀可見未來玉面周郎的模樣。
項明看著周瑜認真的模樣,伸出手來,搭在周瑜肩頭。
周瑜這兩年長高了不少,項明覺得自己也不應該再用對待小孩子的方式對他,所以項明並沒有再選擇摸頭,而是直接沉聲道:
「孫策被某留在了雒陽,此戰你也不能去,若你真想在未來助某一臂之力的話,那麼便拿出十二分的精力來學習知識。」
「諾!」
周瑜目光變得堅定起來,他不像孫策死纏爛打,項明不同意那便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現在他只希望自己能夠儘快成長,幫助項明,而不是躲在雒陽,看著自家主公領軍征戰沙場。
「很好。」
項明滿意地點點頭,輕拍周瑜肩頭,神色之中帶著欣賞。
周瑜永遠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種聰明而忠誠的麾下把握在手中,未來的作用不可估量。
想到這裡,項明俯身,貼在周瑜耳畔,輕聲道:
「待某歸來,很大可能不能留在雒陽,到了那時,便是你出師去學習軍略的時候。」
聽聞項明的話,周瑜身體微微一震,隨即點了點頭。
此言,出項明口入周瑜耳,並沒有被其他人聽到,蔡邕看到周瑜的反應,雖然猜到項明許諾了什麼條件,卻絕對沒有想到項明已經打著讓周瑜出師的算盤。
說完此言,項明緩步來到蔡府大門旁,除了周瑜,他對蔡邕的一眾門徒都不感興趣,時間緊迫也沒有必要一一道別,如果說在場之中他還有想要道別的,那便是躲在門后的蔡琰。
項明並沒有推門而入,而是靜靜地站在門前,門后也如同沒有人一般,鴉雀無聲。
要不是一襲白色若隱若現,項明便會以為蔡琰已經離去。
兩人就這樣默默隔門對立,時間彷彿在這一刻陷入了靜止。
過了許久,蔡琰才幽幽開口:
「何時歸來?」
聲音依舊是那麼婉轉空靈,與項明記憶中的一模一樣。
這是蔡琰與項明的第二次談話,就在上一次談話后,項明便牢牢記住了這個聲音,絕對不會忘記。
蔡琰並不像與項明通信那樣長篇大論,僅僅四個字,問出最想知道問題的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經過一年多的紙上交流,他們兩人雖不曾見面,關係也發展到了沒有必要那麼客氣的程度。
「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哪有尚未出征便考慮歸期的道理。」
項明笑笑,聲音平靜,似乎還帶了一點……溫柔?
「勝算幾何?」
蔡琰惜字如金,再次開口問出的又是一個極難的問題。
「能夠守住便好,何談勝算?」
項明答道,他再怎麼狂妄,也不敢說能夠用這八千人戰勝對方十萬大軍。
「不要死了。」
項明仰天大笑,震得人耳膜發顫。
「某絕對會活著歸來,待某歸來之時,便來登門求親。」
項明笑過之後,也不避諱眾人,大聲說出一句話。
門后的蔡琰滿臉通紅,雙手下意識地撫上臉頰,才發現自己原來戴著白紗。
一旁的衛寧緊盯著項明的背影,雙眼之中快要噴出火來,他一直將蔡琰視為自己的禁臠,如今項明說出想要迎娶蔡琰,使得衛寧極為不快。
但他轉念一想,對方兵甲在身,自己此時絕對不是對手,但對方太過愚蠢,妄圖以八千兵力撼動十萬匈奴,必定會死無葬身之地,退一萬步,就算他得勝歸來,那又如何,爭得過自己這個衛家二公子嗎?
衛寧強行壓住心頭怒火,只是冷冷地看著項明。
「……嗯。」
蔡琰的回答如同蚊蠅,只有項明一人隱約聽見。
他再度仰天大笑,笑罷,隨即翻身上馬,沖著蔡邕一抱拳:
「蔡翁保重,明,走了!」
他調轉馬頭,背著陽光灑落的方向逐漸消失在眾人的視野當中,只留給眾人一個威武雄壯的背影。
遠遠地,傳來高昂的歌聲。
「文生夜聆東觀雨,年經許,筆落藏華,堂前奏對,化卻錦裘遮襤褸。」
「將軍逢戰披金甲,跨戰馬,迎風北去,為報君恩,封狼功名葬塵沙!」
一騎西北去,戟指玉門關!
(本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