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楚史亂國志> 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家利弊,項明決斷

第三百二十六章 名家利弊,項明決斷

  哲學,是一門旨在探究人類存在意義以及世界運行本質的學說,它不是茶米油鹽,也不是高新科技,但卻是人與其他生靈本質不同的地方。

  如果說,人優於其他動物的地方便是存在思考,那麼哲學便是思考的內容以及方向。

  當文明發展到一定層次,必定會將探索宇宙道理作為外在探索方向,並以科學來探究,那麼哲學便是人們探索內在價值的途徑以及方法。

  兩者在層次和意義上幾乎等同,沒有孰高孰低之別。

  假如認真討論,人類所探究的所有層面都能夠歸結為哲學,無論是儒、法、道、易、數術,在最開始都是哲學的一部分,只不過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被分割了。

  而名家所探究的道理更傾向於後世那種大浪淘沙后剩餘下的,研究物質與思維之間關係的理論觀點。「合同異」和「離堅白」之爭,同後世的唯心唯物之論存在很大的相通性;就算辯論為主的方式,亦是後世辯證理論的由來。

  雖不算完全等同,但對於這個時代而言,已經是超乎時代的思想觀念。這些觀念,來自後世的項明無疑要更加熟悉。

  但這種哲學在某種程度上不具備普遍性。

  尋常百姓,關注日常生活,在意科學發展,但若是花大量時間探究人類存在意義,以思考更深層次的發展,想必大多數人是不願踏入哲學領域的。

  即便是在思想開放,大眾知識水平較高的後世,哲學也是一門相對冷門的學科,實用性不高固然是其中一個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門檻太高的緣故。

  世人的精神境界尚未達到那種層面,這種思想在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普及。

  後世尚且如此,更不要說當世,能夠理解名家理論真正意義的,恐怕也就只有項明一人,甚至於名家弟子自身,也沒有意識到自家學說的無可取代。

  毫無疑問,名家的存在對於整個文明的發展起到的是絕對積極的作用。

  雖然這種學說在當世不會被世人理解,但放在長遠角度上看,此類學說的存在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世人的精神境界,提高眾人的普遍智慧,從而推動文明的向前發展。

  倘若名家就此斷絕,無疑是一件痛心疾首的事情。

  不過,如何安置名家也成了困惑項明的一大難題。

  問題主要還是體現在兩大方面,首當其衝的的,便是名家的發展問題。

  名家學說想要取得進步,需要依賴眼光超越時代的思想家指引。如此大智慧之人,倘若真的讓他專門探究哲學領域,項明也會心有不甘。

  況且,世人思想境界尚且不夠成熟,名家想要壯大,必須要衝破愚民政策的束縛,唯有民智提升,才能夠發展壯大。

  但壯大之後,問題也隨之而來,這便是名家理論自身存在的弊病,甚至說,是哲學的弊病。

  這個世界終究還是物質大於意識的世界,唯有物質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才有資格去討論精神層次的提升。否則,能夠獲得的只是虛妄的精神安慰罷了,對於整體文明並沒有實際意義。

  項明雖然尊敬那些苦行僧的行為,但並不提倡人人如此。

  如何在發展名家的同時對其做出相應限制,也是一大難題。

  而且,名家雖有超越時代的思想,卻並不代表他們沒有糟粕,例如,辯證某些錯誤觀點的行為,就是徹徹底底的詭辯。

  從某種程度上,不經討究而只憑主觀想法便下定決論,並且通過口舌迫使他人認同這種錯誤觀點,這樣的詭辯無論對於何種學說都是危害極大的。

  倘若想要讓名家發展,這種詭辯的思想必須提前剪除,否則後患無窮。

  項明思緒翻轉之間,整個書房便陷入死一般的寂靜,公孫常見對方面部表情不斷變化,心情也隨之起伏,甚至連大聲喘息都做不到。

  直到項明似乎下定了某種決心,最終抬起頭,再度看向公孫常。

  「名家其勢危矣,倘若某能夠指點名家後路,名家能夠給予某什麼幫助?」

  雖然公孫常言辭懇切,但這或許是名家辯術,雖說口說無憑,但項明也需要通過一些問答來確定對方的態度,從而最終決定如何安置名家的問題。

  「倘若吳侯真能保我名家不亡,名家上下,皆唯吳侯之命是從,定不違背!」

  公孫常見項明言辭之間,似有保全發展名家之法,頓時精神一振,誠懇道。

  「為此不惜動搖名家之理?」

  項明進一步試探道。

  「吳侯此言,某不甚明白。」

  公孫常一愣,脫口而出。但隨即反應過來,笑道:

  「倘若吳侯不觸動名家根本,有些東西還是可以商量的。」

  名家雖然有固執的一面,但也要觀乎形式,此時已經是學派生死存亡的關頭,倘若對方的要求不過分,改變一些也未嘗不可。

  項明聞言,也不禁微微搖頭,名家除詭辯以外,還有一個特點,那便是妥協性。

  畢竟詭辯又不是必然成功之法,詭辯不成,名家弟子往往會選擇妥協,這是學說特性使然,雖不全面,但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懦弱。

  當初大秦橫掃六國之時,斥責最甚的便是名家弟子,而當始皇一統天下之後,遊說百家弟子放棄復國想法,順從大秦朝堂。

  從絕對客觀層面上看,名家所做之事無疑是正確的,但加上道德與精神層面,名家的做法便為世人所唾棄。

  可能這也是名家臭名在外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過,正是由於這種妥協性,才讓項明找到了抑制名家的方法,只要站在正確的一方,名家便會隨同。

  當然,這裡的正確指的並不是道義上的正確,而是力量與大勢的綜合優勢。

  項明倒是希望對方存在妥協,這便意味著自己有進一步掌控名家的可能。

  主意打定,項明面色一正,深邃的眼眸直視對方,一字一句道:

  「讓名家列入某之麾下,何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