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雜談名士,同號文成
「原來先生想要一展所學。」
項明瞭然地點了點頭,原來劉基並非為知識所累,而是想要印證自己此前學得的東西是否為真。
這就像他書寫《農典》一樣,明明可以寫得事無巨細,但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在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框架之後,讓農家來補充印證。
一是避免出錯,二是一種行為態度:
原本可以在一條路上走到極致,但是沒有必要。
大概凡博學之士,心中所想儘是如此。相較而言,董決那樣一心投身農事便顯得無比純粹。
不過,這種事情並沒有絕對的好壞,博學有博學的好處,精通有精通的優勢,二者之間,根本分不出孰優孰劣。
看著項明複雜且略帶認同的眼神,劉基大概明白了對方心中所想,這一次,他並沒有提出異義。
但他依舊補充道:
「某不過是想要入世完善所學罷了,放眼天下,某還差得遠。」
「先生何須妄自菲薄?在某看來,先生學識已經冠蓋當代,某所見能人異士不少,但若單論學識,先生可是獨一無二。」
在項明看來,劉基這番話卻是謙虛,於是寬慰道。
「吳侯謬讚,天下諸多豪傑,僅基所見便有數人強於基,何談獨一無二?」
面對項明的盛讚,劉基下意識地選擇了規避。這番談話不為外人所知還好,一旦傳出,那他劉基便成了狂妄自大之徒。
對方那個天下第一,是用一場又一場戰鬥積累的絕世凶名,而他劉基不過剛剛出世,這個名號,就他個人而言,絕對擔當不起。
「哦?還有比先生學識淵博之人,某倒是想知曉一二。」
項明卻並不在乎劉基的自謙,他意在攬劉基於麾下,自然不會傳出這種事情,他所在意的,是劉基言數人強於自己。
劉基這樣縱貫古今之人,竟然也承認不如他人,如此,項明確實想要見識見識究竟是誰能夠勝過劉基。
「第一人為家師汪頊,其學淵矣,深不知幾何。某之學識皆源於師,故此,自認不如。」
「然家師清心寡欲,若非關乎天下興亡之大災,輕易不會出山。」
劉基補充道,他也知道項明的意思,無非是想要打聽是否能夠加以招攬,不過他並非善妒之人,項明想要納對方於麾下也無可厚非,坦然繼續道:
「第二人為徐州一老者,數年前黃巾亂起,某曾下山觀天下亂局,曾路遇一老者,交談下來,其學識淵博如海,甚至略勝家師,更是遠勝於基,某自愧不如。」
「此人曾言,欲效法古人待明主來尋,不過此人來去不定,尋無可尋。」
項明點頭,他確實存了招攬人才的心思,能讓劉基自認不如的,必定是名冠古今之人,不過,劉基給出的範圍太過寬泛,項明一時間還想不到此人是誰。
「第三人為一青年,三年前曾登鬼谷來訪,某以為其是來拜師,卻沒有想到其與家師相談甚歡,家師更是言明,其學識遠超於某。」
「正是因為如此,某才認識到自己不足,推遲了三年方才下山,否則當初各方異族作亂之時,某便下山掃蕩蠻夷。」
「不過,三年之後基與其差距幾何,尚未可知。」
劉基搖頭道,都將話講到了這種程度,再行謙虛已經沒有作用,此時,他所言都是真心實意的話語。
「先生可知此人是誰?或許,明能尋到此人,讓先生解開心結。」
項明委婉的問道,劉基充其量是對那名曾經超過自己的青年印象深刻,何談心結可言。之所以這麼說,是為了打聽對方身份。
劉基也是看破不說破,笑道:
「說起來,其人雖未透露姓名,但其號卻與基不謀而合。」
「倒是明疏忽了,言談良久還未詢問先生名號。」
項明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這也是他百密一疏出現紕漏的地方,在知曉了對方就是自己想像中的劉基之後,他便下意識地以為對方字伯溫,於是不自覺跳過了詢問名號的環節。
以至於此時用到對方名號的時候有些尷尬。
不過,及時糾正錯誤,也是項明所擅長。有此言出,劉基不會惱火,反而是微微一笑:
「吳侯之名傳遍天下,無論是以乾元為字還是以易山為號,都表現了吳侯遠大的志向,相比之下,基字伯溫,號文成,就顯得遜色多了。」
劉基也是妙人,用一句自嘲便緩和了氣氛。
而項明並未將注意力放在那個與歷史相同的字上,此刻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劉基這個名號。
他當然知道,劉基未來謚號才是文成,因而被世人稱為劉文成。不過那是基於其字型大小皆為伯溫所致,如今號文成,如此輕微的變動按理來說根本不入項明之眼。
但是,劉基的話卻引出了另一個號文成,並且學識至少同他不相上下之人。
縱觀全史,這樣的人能有幾個?
唯一而已。
項明幾乎可以百分之百確定,那個被劉基自嘆不如之人,正是大漢留文成侯,漢初三傑之首,被後人稱為謀聖的張良,張子房!
由於親身經歷過那個時代,並且是其最大的敵人,項明可以說對張良知之甚深。
事實上,霸王當初最大的敵人,還真不是劉邦韓信,而是身居幕後,謀划全局的張良。
如果說,劉邦是穩坐中軍的帥,韓信是攻城陷陣的車,那麼張良,便是那執棋之人。
正是他,一手主導了楚漢戰爭的勝利,也是他,送給了那個睥睨天下的霸王最為慘痛的失敗。
垓下之戰的實際指揮者雖是韓信,但借劉邦之令,調動韓信前來,謀劃了全部的,卻是張良!
甚至說,韓信那條為人津津樂道的計策——暗度陳倉,也只是張良明燒棧道之策的延續罷了。
縱觀全局,他人的謀划不過是靈光乍現,而張良的謀略卻貫穿了整場戰爭。
論排兵布陣,張良不比韓信;論治國安邦,張良不比蕭何。
可前者有人屠比肩,後者有陳平周勃協助,皆算不得獨一無二。
但論及謀略,項明敢說,張良就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