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師門之事,開誠布公
劉基臉龐的笑容苦澀了不少,這種事情發生一次能夠說是巧合,但發生兩次,便不是意外。
雖然肯定不像傳言所說,是鬼谷一脈的宿命,但這種對立毫無疑問與鬼谷傳承脫不了干係。
「鬼谷傳承,所重者並非是知識的傳授,只會教會我們看待問題的方法,至於如何理解,完全看我們自己。這樣,便導致了分歧的存在。」
劉基苦笑著解釋道,人的思想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相同,而鬼谷一脈的教導方式又是這種發散式教學,除非是徹底的錯誤,否則無人更正。
「而分歧,就是矛盾的源頭。」
項明微微點頭,若是雙方性格中都帶有求同存異的成分,倒也好說,但倘若兩者都是強勢之人,碰上這種學術上的分歧,是很容易上升到矛盾乃至恩怨上去的。
「正是如此。」
劉基嘆息一聲,這便是鬼谷的教學方式引起的弊端,但倘若像其他學派那樣教學,鬼谷便不再是那個包羅萬象的鬼谷,而是獨屬於鬼谷先生的鬼谷。
這也是最為無奈之處。
「那麼,先生又同誰有所分歧,而分歧何在?」
項明甚至無需分析,劉基說了這麼多鬼谷秘聞,必定有所深意,而最顯而易見的,便是劉基有一個註定的同門之敵。
「讓吳侯見笑了。」
劉基沒有猶豫,他此前所說的話都是易懂之理,這件事倘若主動提出則有些尷尬,於是他採用了一種委婉的方式,讓項明主動問出。
這樣,他也好娓娓道來:
「家師門下,原本只有兩名弟子,在基之前,有一師兄,姓名恕基不便透露。」
「師兄閑逸山水,所學亦不似基般駁雜,而其性中平,毫無半點權利之欲,這也是基不透露師兄之名的緣由。」
「因而這位師兄,同基沒有分歧可言,且早在數年前便下山雲遊,不知所蹤。」
「就在兩年前,師兄歸山,並且帶回一名少年。」
劉基話鋒一轉,繼續道。
「基本以為,師兄左右之際收得一徒,正欲調侃幾句,卻不料,師兄卻是代師收徒。基也就此多了一個師弟。」
「師弟天資聰穎,遠勝於基,相比之下,基也只能算是治學以勤,勝過師弟。」
「師弟同樣好學,常有問,言於基,基亦知無不答。」
「久而久之,師弟學識漸豐,也逐漸提出一些基不可解的問題,基與師弟相互印證,也算是同門探討,基亦從中獲益不少。」
說著,劉基嘴角不自覺露出一抹笑意,彷彿確實同這個小師弟關係不錯。
「但基不似師兄般淡泊名利,一生所求無非施展所學,換得青史留名,雖同師弟相處愉快,但聽聞吳侯之事,便起了下山的心思。」
項明聽得分明,對方一番話說得無比直白,雖然原因不明,但這次下山便是為他而來。
項明忽然有一種百般算計都落空的感覺,不過,他並沒有表現出來,而是帶著疑惑,繼續傾聽劉基的講述:
「……臨行之際,師弟曾來尋基,問詢天下形式。」
說到這裡,劉基頓了頓,突然問道:
「在吳侯眼中,當今天下又是什麼模樣?」
項明的思緒剛剛回歸,便聽到劉基的問詢,下意識地反問道:
「不知先生當時如何回答?」
劉基面露微笑,他不知項明心理活動,誤以為對方心中還留有些許警惕,於是開門見山道:
「基當時所答的,是天下將亂。」
他並沒有給項明插嘴的機會,進而解釋道:
「黃巾之前,大漢便有走向衰落之勢,黃巾亂起之後,更是讓基看明了這天下格局。」
「這是大漢崩塌的前奏。」
劉基當著項明的面,不帶有絲毫掩飾地,說出了這番話語。
倘若在場還有除自己麾下的他人,項明就算不斥責對方,也會示意對方閉嘴,但現在,他換了一個更加舒服的坐姿,問道:
「先生何出此言?」
聽聞項明之言,劉基忍不住莞爾,同樣輕鬆道:
「大漢本有頹勢,黃巾之亂更是撬動了根基,數百萬黃巾起兵造反,一舉打到雒陽城下,此情此景,讓基想到了曾經的商秦。」
「不過商秦皆是兵臨城下無可逆轉,而黃巾之亂已被我等鎮壓,其亂已定,何來亂世?」
項明的表情更加玩味。
「所以說,大漢並未頃刻滅亡,但禍根已經埋下。」
劉基察覺到了項明的神情,同樣輕鬆起來,兩人討論起天下大勢,似乎便是在閑談家長里短,神態輕鬆至極,表現得毫不在意。
「在此一戰中,大漢國力被嚴重消耗,這才導致了後來異族作亂,更不要說宦官外戚已成水火之勢,這些,都是王朝崩潰的徵兆。」
「但這都不是重點,最關鍵的是,當今天子雖不平庸,但卻辦了一件錯事。」
「亦或者說,他不得不辦這件錯事,便是提拔了吳侯與西域都護兩人。」
「哦?這又是為何?」
項明隨口問道,話都說到了這個地步,也無需再遮遮掩掩,看劉基也沒有含糊的意思,他也不願繼續假裝下去。
「一人為老秦之嬴,一人為古楚之項;一人為西域都護,一人為揚州刺史兼大漢吳侯。如果說,你們對這天下沒有野心,誰會相信?」
劉基調笑道。
「先生知道便好。」
項明亦笑道。
兩人對視一眼,隨即同時爆發出一陣大笑。
雙方索性開誠布公,劉基就是沖著項明而來,而項明也沒有理由拒絕前者的善意與智慧。
倘若不知對方就是劉基,項明還不至於對一個陌生人推心置腹,但出於對歷史慣性的理解,即便劉基生在這個時代,也不會成為忠心大漢之人。
甚至不會忠於自己。
不過這無所謂,只要對方能為己所用,他相信在表現出一定力量之後,對方就算還生不出所謂的忠誠,卻至少能夠讓劉基盡心竭力。
這就夠了。
項明甚至有一種感覺,劉基已入彀中,就算沒有這番談話,劉基也會想方設法創造面見自己的條件,以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