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楚史亂國志> 第四百五十一章 宇文戰意,鮮卑少主

第四百五十一章 宇文戰意,鮮卑少主

  上一次他伏擊楊林,大獲全勝之後卻並未達成全功,便是因為項明領兵來援,出於大局考慮,他不戰而退,心中本就有些不爽。早就下定決心,若有機會必定會同項明正面戰過一場。

  而項明當初在滎陽城頭的那一番話,更加堅定了他的決心。

  對方竟然威脅要滅絕鮮卑一族!

  且不說能否做到,單是這樣一說,就是對鮮卑一族極大的羞辱。

  宇文成都是生長在草原之上的鮮卑人,對於自己的族群,他雖說不上有太多認同,但絕對不允許他人用這種方式來侮辱。

  因此,原本的不恁此時完全變成了憤恨,當初在滎陽城下,宇文成都就想要直接指揮大軍攻城,卻被獨孤信以及另外一人阻止。

  那名白面將軍也非是等閑,乃是當今鮮卑大單于拓跋弘長子,從前一代大單于開始便已經選定的下一位大單于候選人。

  只不過是因為拓跋詰汾突然因病暴斃,再過得數年,當拓跋宏成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便會直接繼位。

  所以說,拓跋弘不過是拾了自家兒子的牙慧罷了,並不是說他的能力不足,亦或是其他什麼原因,但相比於拓跋宏來說,他還確實不算什麼。

  鮮卑人向來不信天地鬼神,也沒有什麼所謂的圖騰,他們向來信奉的,唯有強者。

  這個強不僅僅是宇文成都那種強,凡舉止異於常人且能力超於常人,都可以稱之為強,無論是智計超絕,還是武力蓋世。

  拓跋宏自出生開始,便似乎是生而知之的人。

  三歲可騎馬,五歲可射獵,十歲以前,便將大漢流傳過來的兵書倒背如流,並能熟練地加以應用。

  前文便提過,鮮卑內部並非鐵板一塊,處處存在著爭鬥與利益,拓跋家族雖然表面上從不參與其中,但總會在暗中給予一方幫助,從而提出要求,只要不太過分,對方往往便會趨之若鶩。

  十多年前,宇文家族與長孫家族發生了一次極為激烈的衝突,雙方各自調兵近十萬,傾盡全力,準備一決勝負。

  此戰勝者,將吞併對方,在勢力上比肩拓跋家族,而敗者,將徹底從五大家族中除名,打破拓跋家族一直都在維繫的平衡。

  這是兩大家族之間的恩怨,雖然拓跋家族有義務進行阻攔,但雙方好歹也投入了二十萬大軍,一旦貿然勸阻,萬一這雙方反過來進攻拓跋家族,對於拓跋詰汾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可於公於私,都應該進行勸阻。於公,對鮮卑整個民族的發展都不利,並且極大程度地削弱了鮮卑的力量。

  於私,雖說五大家族並列,但拓跋家族從來都是第一,而且是毫無懸念的第一。

  他們原本以為會高枕無憂,但這次兩大家族的對峙,卻又讓眾人看到了超越拓跋家族的可能。

  這對拓跋家族無疑是一個威脅。

  在那一段時間,拓跋詰汾日夜思考解決這次紛爭的辦法,但隨著雙方大軍的不斷集結,他還是沒能想出一個讓雙方停戰的辦法。

  這個時候,年僅九歲的拓跋宏主動找到了拓跋詰汾,建議大單于派出一支人馬前往雙方營地,對這場紛爭進行調停。

  拓跋宏則自薦,主動提出負責調停一事。

  本著死馬當做活馬醫的主意,再加上拓跋宏雖然年幼,但確實將當前的時事分析得頭頭是道,因此,拓跋詰汾同意了前者的請求。

  誰能想到,這場有史以來,鮮卑規模最大的內亂,竟然真的會被一名年僅九歲的稚童阻止,所花費的時間,不過兩三天而已。

  沒有人知道他用了什麼手段,只知道他分別與兩大家族的單于進行了一次談話,在那場談話中,兩位單于不約而同地改變了觀點,同時撤軍。

  此後,雙方雖然依舊摩擦不斷,卻自始至終卻保持在一個度之內,像這次的大規模鬥爭也是一次都沒有過。

  而且,從那之後,宇文和長孫家族對待拓跋宏的態度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兩位單于還從每年對大單于的進貢之中單獨提出一份送予拓跋宏。

  明眼人一看便知,他們是將拓跋宏視為了未來的大單于來對待。

  久而久之,隨著拓跋宏年歲的增長,他的名聲也被越來越多的鮮卑人所熟知,儘管武藝弓馬算得上是嫻熟,卻絕對不算精通,但他的智慧,他的韜略,卻是有目共睹。

  就算是以智將聞名的慕容恪,也常常自嘆不如。

  事實上,數年前的那場針對大漢的出兵,也是拓跋宏在暗中謀划安排的,只不過由於慕容恪和宇文成都太過急功近利,忘記了拓跋宏見好就收的命令,才會有那次失敗發生。

  否則,鮮卑將在那場戰爭中全身而退,而剛動兵戈的大漢也絕對不會為了那些資源而選擇主動出擊,最後,大概率是不了了之。

  拓跋宏做出的規劃很是完美,但奈何規劃永遠趕不上現實。

  不過這樣也好,在經歷過一場慘敗之後,兩人也是吸取了教訓,唯拓跋宏馬首是瞻。

  宇文成都之傲,即便其父宇文化及也難以讓他完全信服,更不要說其他鮮卑之人,但偏偏,拓跋宏是一個例外。

  他會直接指責宇文成都用兵的錯誤以及不足之處,言辭之犀利,甚至能令宇文成都感到慚愧。

  可以說,在鮮卑之中,能讓宇文成都信服的,唯有拓跋宏一人。

  如果不出意外,在十年之後,即便拓跋弘不打算主動讓位,在鮮卑內部的輿論壓力之下,也將會被迫讓位給拓跋宏。

  因為幾乎所有鮮卑人都深信不疑,拓跋宏會帶領他們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或許,在這位的帶領之下,鮮卑有可能清掃匈奴;亦或許,他們能夠南下,搶佔大漢的土地。

  這路鮮卑的主將雖是獨孤信,但事實上,軍中一應事務都由拓跋宏來決定與處理,只不過由於後者年歲太過年輕,也尚未暴露身份,因此在明面上還是由獨孤信指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