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最終決斷,陽城戰況
項明絕對不是那種聽天由命之人,但事到如今,也只能等待事態發展到不得不做出決斷的地步,才好做出選擇。
他此刻在意的,是袁術的情況。
在原本的歷史上,是正是因為袁術掌管軍糧不力,拖沓補給,才導致一路勢如破竹的孫堅軍遭到了慘敗,這一敗,也是關東諸侯分裂的開端。
從那以後,孫堅與袁術反目,曹操怒作蒿里行諷刺天下諸侯,討董最終不敗而敗。
若沒有王允反間之計說服呂布,恐怕整個朝堂還要籠罩在董卓的陰雲之下不知多久,雖然董卓死後情況未能改善,卻也算是一場巨大的變革。
現在,又是袁術那邊出了問題,雖然項明不相信前者是有意為之,但也是對方無能所致。
在離開酸棗之前,他甚至特意給袁術留下一萬精兵。攻佔滎陽之後,還專門下達了命令,讓袁術將全部物資都轉移到滎陽城中,以縮短運糧的路程。
不管是袁術懈怠未盡全功,亦或是他大意被敵軍偷襲,總之,還未等將全部物資運至滎陽,便遭到了敵軍的襲擊。
不過,他畢竟還是保住了大部分軍糧,雖說損兵折將,糧道被斷,但好歹不是糧草盡失,實在不行,暫緩進攻虎牢的速度,派兵回援也能讓大軍飽腹無憂。
只不過,那樣太過耽誤戰機。若是情況允許,項明寧願選擇另一種損失更大的做法,也不願意延誤戰機,當然,這也只是出於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考慮。
於是,在眾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之下,項明率領大軍持續推進,距離虎牢關僅剩數十里,最多再有一日光景,便可兵臨虎牢關下。
但與之對應的是,軍中糧草已有用盡之象,最多只夠供給三日口糧,若是往常,早有新糧送至,但項明心中清楚,糧道被截,再無軍糧到來。
軍中已經開始有流言出現,軍糧官也反覆向他問及此事,卻都被他壓了下去,因為現在,還不到讓眾人知曉這條消息的時候。
昔年身為霸王之時,他固然有過破釜沉舟這種決斷,但那也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借用大勢使出的一種手段,若不分情況便照搬照抄,不但不會取得勝利,還會自斷手腳。
但是現在情勢已經迫在眉睫,真等到進攻虎牢的戰鬥拉開帷幕,再想解決便已經為時已晚。
另外,就算他壓制消息,聯軍之中也開始有捕風捉影的消息流傳開來,眾將也都知曉了此事,在傍晚還特意跑來詢問。
事已至此,項明沒有繼續隱瞞,但他也向眾人保證,在進攻虎牢之前,必定會拿出一個解決辦法。
出於對主將的信任,眾將士不再多問,這也就意味著在當天夜裡,項明務必要做出一個決斷。
現在大軍駐紮的位置在虎牢關與滎陽之間,或許距離虎牢關更近一些,但相差絕對不大,若不算汜水的阻隔,最多只相差半日的行軍路程。
此前進攻成皋,實際上可以算是繞道攻擊,其目的只是為了在進攻虎牢之時能夠全力以赴,不受其他方向可能出現的敵軍干擾。
所以他完全可以選擇率軍回援,只要大軍反渡汜水,並在汜水之畔結營,自己率領麾下騎兵馳援,是絕對可行的戰術。
現在,項明緊盯這案上那張附近的地形圖,在進與退之間猶豫不決。
想要暫時解決糧草壓力也很簡單,只要殺馬而食,此前繳獲的數萬匹敵軍戰馬足夠大軍吃上月余,還能順便減少馬料的消耗。
不過這樣也存在弊端,不提這批戰馬的珍貴程度,單憑聯軍士兵那吃慣了五穀的腸胃,若全部以肉為食,大概也無法消化。
無法消化食物,就意味著戰鬥力會持續下降,若不能在戰鬥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前攻克虎牢關,那麼一切努力都將前功盡棄。
總之,若做出這種選擇,勢必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還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兩種選擇各有利弊,項明雖傾向於後者,但卻也極為謹慎,以至於遲遲不能做出決斷。
項明就這樣思索了一夜。
他在腦海之中將戰爭走向,敵我形式做出一次又一次細密而謹慎的推測分析,置身敵軍之列,以敵軍主將的身份同自己交鋒,做出正確選擇來削弱聯軍的實力。
無論敵軍如何調度,是堅守虎牢不出,還是出兵襲擾,聯軍獲勝的可能都微乎其微,所以,還是率軍回援的方式較為穩妥。
即便耽誤了戰機,但卻可以極大程度地避免己方士兵的損失,而不是用生命堆積,換取虎牢關之戰那渺茫的勝機。
只要保全下有生力量,終究還是會擁有翻盤的希望。
項明並不擔心此刻撤軍會對現有戰果產生什麼影響,因為此前在成皋大勝敵軍,就算是敵軍主將作戰再過激進,反奪成皋的可能也不會太大,畢竟,分兵就意味著有被逐步擊破的可能。
固守虎牢,就等同於放任己方士兵清理後方麻煩,而主動出擊,自己又在汜水之畔駐軍,他們渡河不得。
所以,以退為進恐怕是當下最佳的選擇,縱使他在內心深處不願退縮,可從全局考慮,卻還是不得不做出如此決定。
但是,次日清晨的一則消息,卻險些讓他改變想法。
那是來自於另一處戰場的戰況。
自從開戰以來,董卓傾盡兵力阻截劉辯大軍,搶先攻佔陽城之後,死守這座軒轅關之前的大城,讓聯軍寸步不得前進。
為了拖住敵軍進攻,他們幾乎不擇手段,甚至強迫城中百姓參與守城,致使大量百姓喪生在了陽城之中。
但任憑他們如何防守,陽城終究只是一座尋常的縣城,在經歷了幾乎一個月的戰鬥之後,城牆終於不堪重負,轟然倒塌。
聯軍終於算是攻破了第一座堅城,但董卓軍用兵甚毒,見事不可為,果斷選擇撤軍,同時放火燒城以牽制敵軍,從容不迫地撤回了軒轅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