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長孫投誠,劉辯所慮
「也罷,暫且讓他們恢復幾分元氣,待得中原情勢安定下來之後,他們也無路可逃。」
鮮卑眾將圍攻之下,縱使項明的武力天下無敵,也難以在這種圍攻之下取得戰果。
戰了數十個回合之後,宇文成都與尉遲恭接連撤出戰場,帶領著眾多士兵揚長而去。
項明也是奮力擊殺了兩名實力將將達到一流武將層面的敵將,便放棄了追殺,轉身帶領麾下士兵進入虎牢關中。
虎牢關內自然還有一些來不及逃離的鮮卑士卒,但在聯軍東西合圍的攻勢之下,也翻不起太大的風浪,萬餘人被殺,余者也都沒了戰意,各自放下手中兵器,任憑聯軍處置。
按照項明的本意,是要一直貫徹對鮮卑一族的態度,鮮卑降而不受,要讓那些敢於挑釁他們的異族清楚,只要他還有一戰之力,那些妄圖窺伺中原大好河山之輩,終究會受到滅頂之災。
然而,這個念頭卻被劉辯一封聖旨所阻礙。
鮮卑人自然不會引頸就戮,在自知突圍無望之後,長孫無忌主動放棄了抵抗,以暫且還未被便的朝堂官身要求面見天子劉辯。
面對天子,長孫無忌聲淚俱下,痛斥董卓大逆不道的行徑,同時表示長孫家族在董卓與鮮卑雙方的壓力之下,不得不加入這場戰爭的事實。
但同時他也表示,自己從未主動與王師為敵,最多只是在城頭冷眼旁觀,現在,鮮卑統領拓跋宏主動要求長孫家族斷後,等同於將他們家族這數萬人馬直接拋棄。
他長孫無忌罪該萬死不假,但他不願看到長孫家族世代的積累斷送在他的手中,因此,若是天子不棄,他作為長孫家族的話事人,願意帶領家族脫離鮮卑單于的管轄,歸順大漢。
「形勢所迫,雖表面順從,仍蘊狼子野心。」
項明在聽罷長孫無忌的條件之後,一句話脫口而出,在他的認知之中,長孫無忌絕對不是這般委屈求活的鼠輩,能夠這樣乾脆地投降大漢,必定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
而且,這可能是鮮卑一族在戰前便設定好的,應對失敗的方針,畢竟是五大家族之一脫離鮮卑的大事,絕非長孫無忌腦袋一熱便能夠決定的。
甚至於,在這條決定之中,隱藏著鮮卑一族針對中原的陰謀。
他不相信劉辯無法看出對方的謀划,只是,站在劉辯的角度,或許同意長孫無忌的投誠才是最佳的選擇。
不得不說,長孫無忌的投誠來得恰到好處,此時的劉辯雖然仍有召集諸侯的能力,卻也意識到了自身實力的缺失,這場戰爭的後半段,雖然名義上是為了不耽誤戰事讓權於項明曹操,但在實質上,就是被一眾諸侯暗暗架空。
可他空有天子之名,卻沒有與眾諸侯撕破臉皮的能力,因此,他看似高高在上不聞不問,實際上卻在暗暗打探眾諸侯的實力。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他得到了一個令他震驚到甚至有些畏懼的結果,那便是,參加聯軍的一眾諸侯,已經有了動搖大漢根本的力量!
野心在滋生,力量在壯大,而作為鎮壓他們的大漢朝堂,卻因為種種事件喪失了壓制他們的能力。
在他看來,這絕對是亡國之兆!
而且,大漢的崩塌早在黃巾之亂時便有了苗頭。
劉辯重活一世,原本雄心壯志地想要超越此前的自己,現在卻發現一不留神就會變成亡國之君,自然是迫切地想要阻止事情朝最壞的方向發展。
那麼,鎮壓天下諸侯的最首要前提,便是自己要擁有足夠的力量。
一己之力鎮壓天下的事情,縱使他是天子也難以做到,但天下諸侯絕非一心,相互牽制之下,只要朝堂掌握一定的力量,便能夠阻礙動亂的發生。
至少,也要讓董卓揮師雒陽的荒唐舊事不能重演。
那麼,現在真正被劉辯掌握在手中的力量是多少?
只有三千。
三千被董卓驅趕出雒陽的殘兵敗將。
這樣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劉辯不知道呂布賈詡的布局,不知道還有近萬并州騎兵即將在後者的帶領下前來歸順。那麼他能夠獲得力量的方法便只剩下接納鮮卑降卒這一條路可走。
這條路可不可行?事實上對於他來說是可行的。
首先,長孫家族作為鮮卑五大家族之一,雖然在這場戰爭中也損失慘重,但仍保留有數萬騎兵,這無疑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
是為堪用。
其次,與當年先帝扶持十常侍類似,十常侍有權無兵,鮮卑人有兵無權,他們的生死榮辱,全都在帝王的一念之間,就算非我族類,也能為我所用。
是為能用。
再次,鮮卑人經此大敗,已經是極難恢復元氣,此時再將其中一大家族分割,此消彼長之下,鮮卑至少在三十年內無力進犯中原。
是為應用。
最後,草原異族一直是中原人的心腹大患,大漢經過兩三百年的鬥爭與交涉,才形成了一個數十年未變的格局,致使此時鮮卑只有兩大家族與大漢敵對。
此次鮮卑傾盡全族之力,只不過是因為董卓的籌碼太過誘人,但歸根結底,還是有半數鮮卑人對中原保持著友好的感官。
一旦此時拒絕了長孫無忌的投降,便等同於將全部鮮卑人直接打到中原的對立面上去,在自己前世那個時代未嘗不可,但對於眼下的中原來說,內憂遠大於外患,無論如何,要率先解決朝堂即將分崩離析的問題,才能夠騰出手將矛頭指向異族。
是為不得不用。
所以,無論長孫無忌的真實目的究竟為何,也無論長孫家族是否真心投誠,對於劉辯來說,只要對方提出了投誠的說辭,便必須要採納。
項明隱約能夠感受到劉辯的心思,卻不能苟同對方的做法,但這時的劉辯已經做出了決定,不在當場的他從最開始便沒有了勸說對方改變心意的機會。
現在尚未到撕破臉的時候,抗旨不遵對他不利,於是,接到聖旨的他不得不下令全軍放下砍向鮮卑人的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