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風暴中心—東州堡
沈陽城,建州大營。
皇太極正在和建州高層會麵。
李元已經將兵鋒推到沈陽城門下,皇太極不能不有所動作了。
自努爾哈赤七大恨告天以來,薩爾滸一戰將明軍的膽氣直接打沒了,到目前為止,李元是第一個帶著數萬人馬,直接兵圍建州的。
“要是那李元一直龜縮在遼陽城內不出,我等還真的拿他沒有辦法,但是如今依吾看,那李元也是徒有其名,一個薊遼總督到任,就被逼著直接帶著他那可憐的遼東家當,擺開陣勢要和我部決一死戰了!”
說話的是濟爾哈朗,剛剛被皇太極封了鑲藍旗旗主,同時從阿敏那裏得了不少人馬,正是誌得意滿,想要在皇太極眼前表一表忠心的時候。
“大汗,我部可為先鋒,重現渾河血戰,必將李元項上人頭獻給大汗!”
濟爾哈朗說完,奕爾滿也開口表達立場:“建州不可辱!我建州男兒更不可辱!我請另三千人,先拔頭籌,給予渾河南岸明軍以重擊!”
營帳中坐了不下十位建州高層將帥,此時也紛紛發表意見,
而站在地圖邊上的皇太極一直沒有說話。
扈爾汗和代善等人看著皇太極的臉色,那可是不同尋常的陰冷。
李元此舉,實實在在的讓皇太極感覺到一巴掌直接扇在了臉上。
建州剛剛在遼陽城下兵敗撤退,你李元就帶著人馬堵在了家門口,任何人看來,這都是十足的挑釁與蔑視。
許久,皇太極終於開口了。
但問的卻不是渾河岸邊大明軍隊的情況。
“興京那邊的人馬有消息了嗎?”皇太極摸著桌子上的地圖,一根連接遼東沈陽城,遼陽城,東州堡,赫圖阿拉的線出現在眾人眼前。
“興京人馬已經出發了,按照腳程,半天就能到達清河堡,遊騎兵的消息今天就能到,”回話的是皇太極阿哥時期就跟隨的心腹人物,鑲黃旗副都統,契爾丹。
“如果有消息到了,第一時間……”皇太極正說著話,大帳外,已經有親兵的聲音響起。
“稟報大汗,有遊騎兵消息到!”
“快快帶進來!”皇太極雙掌因為激動而按在沙盤邊緣,哢的一聲,有木頭碎裂的聲音。
不多時,一個全服軟甲的騎兵被帶了進來。
著甲者不用跪拜,這是皇太極即位之後的新規矩。
“是興京那邊的消息嗎?”沒有等來人開口,皇太極便急切的問道。
帳內眾人也都將目光看向來者。
“鑲黃旗固山額真蒙岩急奏,”那騎兵雙手持信,向著皇太極回道。
“拿上來!”皇太極這幾日就等待興京那邊的消息,整個戰局能夠化被動為主動,就要看興京那邊的幸虧如何了!
雖然隻有區區三千餘人馬,但是這麽一股生力軍,從大明身後殺進來,任何人,包括李元,都不可能生生受下來!
去過信紙,將信箋抽出,皇太極已經一目十行的開始瀏覽信上的內容了。
“灶突山……鴉鶻關的朝鮮軍隊……突然出現的小股明軍.……埋伏。”
數息之後,隻聽啪的一聲,皇太極已經一隻手拍在了身子下麵的椅子上!
正在眾人疑惑之時,隻聽皇太極仰天大笑:“此乃天助我也!”
“大汗?是興京那邊有什麽消息了嗎?”代善資曆較深,不知道皇太極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讓大家有些心驚膽戰的。
“都看看吧,”皇太極收了笑聲,將信件遞給眾人,同時也開口道:
“李元也算是算無遺策,提前派了一股明軍和朝鮮軍,想要在蒙岩的部隊支援我大部隊的路上設伏,但是沒想到那些明軍和朝鮮軍隊全都是酒囊飯袋,行軍途中就被蒙岩發現,在鴉鶻關將計就計,趁冰雪天氣下的掩藏,已經將朝鮮軍隊全殲,剩下的小股明軍已經落荒而逃,向著東州堡方向的明軍去了。”
“這個消息遼東方麵暫時不知道,就算是知道,李元那邊也根本來不及作出反應,”皇太極一邊說著,一邊走到沙盤旁邊,將手邊的小旗子拿起,而後重重插在一處堡壘處:“趁遼東明軍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我們要在此處,吃掉這股明軍!代善帶著一萬兵馬,正麵進攻,我會通知蒙岩,背後奇襲!”
眾人看著皇太極剛剛插在沙盤上的旗子,拿出地標隻有三個字:東州堡!
“前後夾擊之下,此處堡壘必然失守!”契爾丹也明白了皇太極的意圖,開口道:“東州堡位於此次明軍最東邊的布置,本來是用於切斷我支援部隊,但是此時卻在大汗的籌謀之中變為我軍囊中之物!”
“東州堡的守軍將領是誰?”皇太極雙眸之中映著那處沙盤標誌,滿是殺氣。
“是一個新任將領,從關內調來的,”一直站在旁邊沒有說話的李永芳略一思索,答道:“叫曹文詔。”
“嗯?”皇太極聽這個名字有些耳熟:“從關內調來的?”
“一年以前是熊廷弼下屬,後調往明朝關內登州府,月餘之前率軍抵達遼陽城,”李永芳對於李元那邊的調兵遣將極為清楚,建州在情報收集方麵下了不少功夫。
“嗬,”皇太極冷笑一聲:“那就拿他開刀!看李元救是不救!如果救援,那麽我大軍直入白塔鋪,生擒李元,如果不救……”
皇太極如刀一般鋒銳的眉目一跳:“那就看誰的刀鋒銳利了!”
————
東州堡在嘉靖時期原本已經是一個廢棄的小堡壘,但是萬曆中期在撫順所繁榮發展之後,才被慢慢利用起來,一般是客商還有軍隊休息補充給養的地方,所以修建的也不大,倒是城防堅固,當時的熊廷弼親自監督修繕過,
周長大約有三裏之地,城牆外圍是夯了一層黃泥和沙土,中間是燒紙一掌厚的青磚,最裏層又加固了一層泥漿和切割整齊的杉樹樹幹,將堡壘層層圍起。
當初李元和熊廷弼巡查邊地的時候途經此處,還親自考察了一番,千餘人馬如果糧草武器充裕,守上個一年半載,沒有任何問題。
所以說李永芳千古罪人,萬死不為過!
曹文詔此次帶了一萬餘人,守衛此處,李元的信心也不是沒有道理。
如果這都要援軍的話,那麽整個大明朝,也活該被滿清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