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2

  當他的年紀再老一些的時候,白紹鷗仍然能清晰的回憶起當年他率領著先鋒馴鹿騎兵部隊火速趕到前線踏上漆吳山主峰俯瞰山下的時候所看到的場景。

  毋庸置疑,他是這個國家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在他多年的軍事生涯中,見識過許多場各種各樣的阻擊戰,但是從未見到過有任何一場戰役打出了這樣地獄般的景象。遠望著漫山遍野都是重重疊疊的屍體,地上還有許多深深的溝壑——那是洛溪團在陳生指揮下挖出來的障礙,而裡面也半滿的鋪著屍體,有維桑人的,也有蒙鳩依人的。

  再將鏡頭放近一點,在白紹鷗視線所不能觸及的地方,是漆吳山山腳下西線陣地。這裡是兩個兵團的少年兵駐防的地方,也是半數以上的少年兵魂斷之處。雖然失陷,但是少年兵們用自己的方式向北境軍宣告了:維桑絕對不會投降。這一代不會,下一代,下下一代也不會!他們沒能守住防線,但是他們也沒有選擇苟且偷生,而是選擇了在維桑的國門上與對方同歸於盡。從山腳到山腰,全是系著少年兵袖章的陣亡將士。他們有的人緊抓著北境軍的長戟和騎兵刀,戰死時鮮血流盡卻依然怒目圓睜,有的人牢牢握著的兵刃上還沾著敵軍的腦漿。還有的人推著兩個北境軍從山坡斷崖一起跳下摔得粉身碎骨,目力所及只成了一灘碎肉。

  「讓至高元老院的元老看到這個場面,真是抱歉。」白紹鷗拄著他的鉤鐮槍,注視著蘇歸璨。「時至今日,每個維桑共和國的軍人都應該上軍事法庭,我們究竟是什麼時候墮落到需要靠一群孩子來保護了?」

  蘇歸璨沒有說話,他舔了舔自己的嘴唇,空氣中瀰漫的都是濃郁而溫暖的鮮血散發出的鐵鏽味。

  21個小時。根據日後蒙鳩依方面所做的軍事紀錄來看,他們引導著16萬5000餘大軍向這個小小的山地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但是他們始終沒能將蒙鳩依的國旗插在漆吳山頂峰,而將他們死死地頂在山下的,只是7千餘名少年兵和見回組拼湊起來的雜牌部隊。這樣的戰績在今日看來仍然不可思議,雖然包含著如地形、陷阱在內的許多客觀因素,但是後來的軍事家們不管如何重新模擬這一戰,都沒有辦法解釋為什麼十六萬人會被不足一萬人頂的動彈不得,但是維桑的軍人做到了。

  鎧光赫赫的白紹鷗,義武奮揚的白紹鷗,位極人臣天之驕子般的大將軍白紹鷗,被一群少年兵和都城守備隊①所保護了的白紹鷗。

  他和他的中央軍才應該是戰爭的主角,吃著納稅人的餉銀,本來就應當是由他們扛起保家衛國的重擔。但現實卻是連戰連敗,到了現如今,居然是一幫少年兵和內衛警察部隊幫他們守住了國門。看著少年們的屍體,白紹鷗感到無比的屈辱,戰鬥的意志如同電流一般在瞬間走遍全身。

  「把旗子給我扛起來,然後吹號。」白紹鷗語氣冰冷,尖刻的對身後的銅號手說。

  號手立即舉起了那面錦緞製作的旗幟,那是白紹鷗和陳生都曾在其面前莊重宣誓的旗幟,維桑共和國的軍旗:一隻被嫩葉所圍繞的赤羽白鷹。嫩葉象徵著維桑共和國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白鷹代表奧林匹斯教高潔而孤傲的戰神阿瑞斯,火紅色的翅膀則為了紀念在維桑共和國歷史上為國捐軀的先輩們。

  「我再說一遍,每一個維桑共和國的軍人都應該上軍事法庭。」白紹鷗把自己的話重複了一遍,好像不是在說給蘇歸璨聽,而是在說給自己聽。「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臉面去扛這面旗。」

  號聲激蕩,響徹群山。

  增援的號角——有人願意為了這一聲號角豁出性命,但直到他們將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燒殆盡卻也沒有等到。白紹鷗試圖冷靜思考,思考進攻的方位和路線,思考分派哪一支部隊包抄阻截,但現在他都已經無所謂了。他以大江與大河的名義起誓,以日月與星辰、青銅與鋼鐵、奧林匹斯教諸神的名義起誓,他不會再呆在指揮所里。在他是將軍之前他是一名維桑的軍人。不管世人如何言語,軍人的天職便是保家衛國,遑論是身居高位還是一介庶人,這都是自己無法推卸的責任。安全、後果這些都是該下八層地獄的屁話,他已經打定主意,如果他的侍從要阻止他親臨戰陣,就一刀先把他的膝蓋骨劈下來。

  數之不盡的維桑馴鹿騎兵披堅執銳,從山坡頂上沖了下來。他們高聲吶喊著,彷彿要用手裡的長槍將天地劈裂,將面前的北境軍碎作八大塊然後統統吃下肚去。猶如在火爐上燒的通紅的刀子輕鬆切開一塊黃油那樣,維桑的馴鹿騎兵狠狠的撞進了蒙鳩依人攻山的隊列之中。

  若道維桑將亡,除非我等盡死。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起初,蒙鳩依人依然秉持著他們的驕傲,吶喊著,咆哮著,試圖重新結成陣列去抵抗白紹鷗的騎兵;但那太無知了,居高臨下的馴鹿騎兵手持長槍,那股彷彿要把天地掀翻的衝擊力足夠把他們的陣型和意志都一起捅下七層地獄。逐漸的,蒙鳩依人的吶喊和暴喝變成了延綿的哀嚎,經歷了一整天鏖戰的少年兵們高舉火把,在深夜的叢林里變成了一個個勾魂的惡鬼,掃蕩著落單的蒙鳩依戰士。

  被後世稱為『漆吳山會戰』的這場戰役最終以白紹鷗帶領援軍趕到,蒙鳩依軍被擊退為結局。隨即東西兩線抓住了時機摸清了北境軍大部隊動向,從側翼包抄,形成夾擊之勢。蒙鳩依軍為了避免被圍殲倉皇退卻,連屍體都沒有收拾。白紹鷗乘勝追擊,收復了漆吳山陣線以北五十餘公里失地,一路打到調兵山腳下。

  5千餘少年兵在戰後經過重新統計所剩不足五百人。陣亡者的家屬將領到一筆豐厚的撫恤金,而倖存下來的少年兵可以選擇留在軍隊作為後備軍官或者進入國防軍校深造,願意返鄉的也能領到一大筆遣散費。與蒙鳩依的十年之戰,最終以漆吳山慘烈一戰拉下帷幕。 ——

  註釋①都城守備隊:見回組洛溪團的別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