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溏心蛋小說> 第三十三章 拉美文學讀書會

第三十三章 拉美文學讀書會

  隨著大家的坐定,讀書會會長蔡逸辰宣布第三次大會現在開始。

  「下面誰先開這個頭呢?」蔡逸辰不懷好意地看向周言。

  「那我先來吧,誰讓蔡逸辰知道我是個忠實的拉丁美洲文學愛好者。」周言聳了聳肩膀,準備站起來大談特談。

  「看你這麼不情願,還是我先來吧。」許諾先一步周言站了起來,「其實我也是個資深的拉丁美洲文學愛好者,小時候我父親的書柜上都是這類書。」

  「那讓我們歡迎許諾同學來講一講拉丁美洲的文學吧。」

  蔡逸辰話音未落,眾人皆鼓起掌來。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啦。」許諾清了清嗓子。「現在市面上的大部分拉丁美洲文學作品,大部分都是拉美文學爆炸的產物。從20世紀60年代起,拉丁美洲湧現出了大量優秀文學作品。在那期間一大批拉丁美洲作家的作品流行於歐洲,並最終流行於世界,使得拉丁美洲文學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認可和讚譽。」

  「為什麼會在那個時候拉丁美洲會發生文學爆炸呢?」蔡逸辰費解地撓了撓頭。

  「笨呀你。」周言拍打了蔡逸辰的腦袋。「那個時候拉丁美洲政治動蕩。大變局催生出新思想你沒聽說過嗎?」

  許諾莞爾一笑:「呵呵,周言你別欺負人家,還有你概括得太籠統了,拉美文學爆炸的原因還挺複雜的。1959年古巴革命的成功,對促進拉丁美洲意識的覺醒起了決定性作用。菲德爾·卡斯特羅的《致知識分子的講話》、切·瓦格拉和雷吉斯,德佈雷的革命理論在拉美作家群體中無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革命成功后的古巴被視為拉丁美洲的燈塔,吸引著追求光明和真理的作家。古巴的文學雜誌《文學之家》組織各種活動,吸引各國作家來訪。這促進了作家的交流和了解,對拉美新小說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1962年在智利康塞普西翁召開了一個『世界知識分子代表大會』,有許多著名的作家參加了。在大會上,大家一致支持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事業,聲討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一個學術性的會議開成了政治性大會。大會上大家倡議拉丁美洲作家團結起來,互相交流,克服以前那種孤立無援的局面。果然,從此以後,各國作家都以自己的方式更加努力推動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正是他們共同培植了拉丁美洲新小說。因此有人把康塞普西翁大會召開的那一年,1962年,被看成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開始的那一年,把大會看作『文學爆炸』的源頭之一。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以後,拉丁美洲民族主義情緒空前高漲起來。獨立與解放之聲響徹在新大陸上空。這使得不僅美國,就連歐洲,甚至世界其他國家,都對拉美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關注起來。由於拉美各國的進步政黨和有志之士都紛紛企圖效法古巴作為榜樣,從而推動了『拉丁美洲意識』的覺醒。表現在文學藝術方面就是謳歌反帝、反封建的鬥爭精神,抨擊社會的不公正,抗議軍事獨裁統治。總之,他們要把這個風雷激蕩的時代的真實面貌忠實、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們感到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認識到或預感到這種社會非變革不可的必要性。198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話就十分有代表性,他說:『這非同尋常的現實不是紙上的東西,它與我們終日同在且給我們造成大量死亡,同時,這一現實也就成為我們永不枯竭、充滿美醜與善惡的創作源泉』。秘魯作家巴爾加斯·略薩更為明確地說:『必須告誡那些排擠、壓迫文學家的社會:文學是一團火。文學意味著不妥協,意味著反抗。作家之所以成為作家,就是因為他要抗議壓迫,揭露矛盾,批判黑暗。」作家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指對現狀存在著不滿的人。心滿意足的人是不可能寫作的;苟且偷安的人只能寫些胡言亂語。文學天才是在那些不滿現實、意識到周圍充滿了流弊、匱乏和沒落的人們中間產生的。文學永遠是反抗壓迫的武器,它決不接受加在身上的強力外衣;任何使它那柴瞥不馴的性格就範的企圖都必然失敗。文學可能被窒息而死,但它決不會妥協』。

  「原來是這樣,這也太複雜了。」蔡逸辰摸了摸後腦勺。

  「我們熟悉的馬爾克斯就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的代表作家之一。同時拉丁美洲文學爆炸的代表作家還有胡里奧·科塔薩爾、卡洛斯·富恩特斯和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略薩還在2010年的時候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呢。」

  「馬爾克斯!我知道他,我還看過他的《百年孤獨》呢!」俞一舟激動地拍起了桌子

  「噢,是嘛,那麼請俞同學來講講他對《百年孤獨》的理解。」許諾笑眯眯地看著俞一舟。

  「這.……這就算了吧,我就看過這本小說的開頭。我實在對這本小說提不起興趣,光看兩三頁就睡著了好幾次。」俞一舟滿臉通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眾人聞之,皆笑了起來,空氣里充滿了歡樂的氣息,之前積累的困意也散去了不少。

  許諾喝了口水,繼續說道:「《百年孤獨》這部小說無論是它的作品內容、投稿以及在中國的出版歷程,都挺有意思的。馬爾克斯在寫完這部小說之後想把它寄給出版社,由於沒有錢,他只能寄半本過去。在陰差陽錯之下馬爾克斯把小說的後半部分寄了出去,他從郵局回到家中之後才發現這件事情。不過因為看的是後半本,出版社的編輯更是對這本小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至於《百年孤獨》在中國的出版,那更有意思了。在1990年的時候馬爾克斯來到中國,發現街頭的書店擺放著他的《百年孤獨》和另一本偉大的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但是那個時候馬爾克斯的版權還沒有授予中國,於是他十分地憤怒,放言『我死後150年,版權都不會給中國』。」

  「那為什麼現在馬爾克斯的所有小說在市面上都有得賣呀?」蔡逸辰又一次提出了疑惑。

  「笨呀你?」周言這一次抑制住了打蔡逸辰腦袋的衝動。「因為新經典在2010年拿到了馬爾克斯的中國授權。」周言補充道。

  「新經典是什麼呀?」蔡逸辰再一次提問道。

  「你可以把新經典理解成一個出版公司,在國內屬於頂尖的那種。」周言很無奈地說:「新經典擁有著很多大作家的版權,光我們熟知的就有張愛玲、村上春樹、V.S.奈保爾、胡里奧·科塔薩爾、王小波、余華、保羅·柯艾略、麥家、川端康成等知名作家。」

  「噢,這公司這麼厲害。」

  「話題可別扯遠了,讓許諾繼續講吧。」林婉婷出來主持了秩序。

  「那我就繼續講啦,大家提問可以,話題可別往遠了扯!」許諾瞪了一眼蔡逸辰。

  俞一舟聞言道:「那《百年孤獨》到底講的啥呀?我老早就想知道了。」說完這句話,俞一舟委屈巴巴地望向了許諾。

  「《百年孤獨》呢,講的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以及馬孔多一百多年的興衰。許多人都是被書中複雜而又重複的名字勸退的,比如說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何塞·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何塞,這些名字顛三倒四,十分讓人摸不著頭腦。馬爾克斯還獨創了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例如小說一開頭,他就這樣寫道:『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面,而作家顯然隱匿在『現在』的敘事角度。緊接著,作家筆鋒一轉,把讀者引回到馬孔多的初創時期。這樣的時間結構,在小說中一再重複出現,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不斷地給讀者造成新的懸念。書中的名字這些故事反映了拉美一個世紀以來的風雲變幻,至於結局是什麼,那得由你自己看了。」

  「原來是這樣。」俞一舟似懂非懂道。

  「雖然說《百年孤獨》那麼有名,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馬爾克斯的那本《霍亂時期的愛情》。」周言忍不住插了一嘴:「連馬爾克斯都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發自內心的創作。我之前連著讀了三遍,現在思來想去還想看,《霍亂時期的愛情》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年輕了;經過各種人生曲折之後,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為他們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

  許諾聞言之,說道:「那我和你不一樣哎,雖然我也認為《霍亂時期的愛情》十分精彩,但我最喜歡的是馬爾克斯的那本中篇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作品通過描寫一位小鎮青年在鎮上所有人都知曉有人要殺死他而他卻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被殘忍殺害的故事,反映了拉丁美洲孤獨、落後的社會現實。我覺得這本書太好玩了!在2001年西班牙《世界報》評選出20世紀百大西班牙語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得票排名第一位,超過第二位的《百年孤獨》。雖然這本書在豆瓣上的評分不比你喜歡的那本《霍亂時期的愛情》分數高,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膜拜大佬!」蔡逸辰聽完兩人闡述,心中不由敬佩起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