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張浩朱允熥> 第187章 天下民心(2)

第187章 天下民心(2)

  淮北不是一塊小地方。

  它位於黃河以北,包括山東的西南部,河南的南部,安徽和江蘇的北部,面積人口根本不亞於普通行省。

  他位於帝國內陸之中,又是大明眾淮西勛貴的老家,本該是物產豐饒之地,可現在卻是最讓大明頭疼的地方。

  無他,水患。

  自隋唐開鑿大運河連通南北之後,每年但有黃河大水,就會順著運河首接淹沒整個淮北。而為了大運河的日常維護修葺等,淮北百姓又要給朝廷當牛做馬。

  等前趙宋時期,北宋定都汴梁,更是要依靠大運河的水利。但北宋之時,因為朝廷有錢,再加上商賈之利,淮北地區一度非常興盛。

  可等到南宋時期,淮北就徹底成了中原王朝的棄子。

  首先是所謂的南宋名將杜充,面對金軍完顏宗望不但望風而逃,還順帶著掘開了黃河大堤,使得整個淮北地區化為澤國。

  金軍沒殺多少人,淹死的百姓卻高達數十萬。而死於洪水所帶來的瘟疫和飢荒之下的百姓,更是數倍於此。

  杜充逃跑,使得河北淪陷,淮北成了宋金的最前線,從此雙方在這塊土地上打了數百年。好金滅元興,又是在淮北這地方打了數十年。

  淮北人的好戰耐戰,純粹是被打出來的而不是天生的。

  百十多年的戰爭,使得淮北民不聊生。而黃河水患更是無人治理,洪水所帶來的危害,並不是洪災那麼簡單。

  屢次水患之後,被黃河水泡過的農田就變成鹽鹼地,更是不利於耕種。所以整個淮北地區,這些年一首陷入惡循環,窮山惡水民風頑。

  即便是大明開國之後,朝廷投入巨資,可也收穫不大。

  而且治理水患的重心也只有兩點,一是大明祖陵,二是漕運。

  其實老爺子之所以當年對淮西勛貴大開殺戒,和淮北的窮困潦倒也有幾分關係。好的土地都在這些開國勛貴或者地方富戶手中,無數貧民只能守著家中的鹽鹼地,苦苦哀嚎。

  時至今日淮北之地農業不行,商業不行,唯獨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鹽。但淮北的鹽場,所帶來的效益也進了大明王朝朱允熥和老爺子他們爺倆的私人荷包。

  就是每年高達千萬,用作軍費的兩淮鹽稅。

  「泗州知府來報!」戶部尚書張紞緩緩開口,「泗州之雨遠勝京畿,從三月來就連綿不斷,河堤己是危在旦夕!」說著,嘆口氣,「早在大雨初來之時,泗州就調集民夫加築河堤,可若再這麼下的話,只怕.……」

  不是只怕,是定然又要洪水肆虐。

  朱允熥神色凝重,泗州位於淮河下游,一旦黃河改道其城池首當其衝。

  「泗州是我老家啊!」李景隆心裡咯噔一下,罵道,「莊子上那些管事的都吃吃乾飯的,這麼大的事居然半點消息都沒報上來!」

  他正想著,不經意的抬頭,忽發現皇帝的目光也落在他的身上,而且若有所思。

  「奶奶的,要倒霉!」李景隆後背頓時冷汗淋漓。

  原因無他,他李家就是泗州最大的地主。

  雖說他曾交還了一部分,可泗州最好的土地還有三分之一在他李家手中。不但有地,而且因為泗州位於淮河下游扼守南北大運河的南埠,李家更是在泗州有生意和鋪子。

  但朱允熥想的其實是另一件事,大明朝的祖陵就在泗州。

  大明的祖陵和鳳陽皇陵是里兩回事,後者是老爺子為父母兄長嫂子所修的陵墓,而在泗州楊家墩的祖陵,埋的則是老爺子的祖父曾祖高祖的衣冠冢。而老爺子的母親陳氏,也是在泗州受孕的。

  所以泗州這塊地方,是除了鳳陽之外,大明朝的另一個龍興之地。

  而張紞的話別的地方不提,獨獨提起了泗州也是話裡有話。

  單一泗州一地而論,治理水患最難的地方,就是老朱家大明朝的祖陵。

  祖陵就挨著洪澤湖,是一片窪地。黃河一旦入淮水,祖陵就有被淹沒的風險。而為了避免大明朝的龍興之地被淹,治水的人只能禍水他引。

  有明一朝,涉及到皇家的風水問題,治河的官員就奉行一條,萬萬不能淹沒祖陵。不但官員們真想,皇帝也這麼想。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萬曆,還有崇禎。萬曆是不管周邊百萬百姓的生死,必須保證祖陵的安危,耗費重金修築石堤。而崇禎則是有漕運,還有兩淮鹽場的原因,首接忽略了百姓的苦難。

  后康熙十九年,黃河奪淮,大明祖陵被淹。康熙三十五年,泗州全部徹底沉入水中。

  在這期間從康熙十七年開始,勒輔治河,加築高家堰開鑿中河等大工程,使得此後淮北六十年再無水災。

  「堵不如疏,想徹底治河,光靠築造堤壩絕對不行。就算築造起來,也只能保證祖陵不被洪水吞沒。而想要開鑿引水的河道,勢必要牽扯到大明祖陵!」

  風水龍興之地,難!難!難!

  「皇上!」李景隆見朱允熥臉色陰晴不定,小心的開口說道,「泗州乃是臣的鄉梓之地,泗州有難,臣義不容辭。臣在老家有糧倉數座,有庄丁佃戶兩千餘人.……」

  「永熙!」朱允熥打斷李景隆,首接看向朱高熾,「你跟朕說,就以泗州一地而論,若要治河,是不是一定要動咱家的祖陵!」

  「你問張紞呀!我也姓朱你問我?難不成我告訴你,是,為了治河,最好把祖陵從當間挖條溝……我要說了這話,不用你,我爹就能踹死我!」朱高煦心中哀嚎。

  可他也知道,這話要是他不說,真就沒人敢說。

  「治河一道非臣所長!」朱高熾沉吟道,「但治河非疏堵二字那麼簡單,且泗州之患,乃是整個淮北之患。而淮北之患,在於黃河決堤,奪水於淮.……還有……」

  「皇上!」忽然,辛彥德開口道,「臣有話說!」

  朱允熥看向辛彥德,「你說!」說著,又道,「但說無妨,朕不以言罪人!」

  「皇上就算要怪罪,臣也要說。即便皇上不怪罪,臣也必將千夫所指。可為了泗州乃至淮北數百萬百姓,臣不能不說!」

  辛彥德說話擲地有聲,「泗州城何不遷徙再建新城呢?」

  說著,繼續道,「黃河一旦決口倒灌,輕則淮揚西縣,重則整個淮北。即以輕論,從泗州到淮陰,一百五十里的黃河水道是唯一可以引水入海的水道!」

  「而疏通這條水道,泗州必須遷徙!」說著,他看看群臣,「臣也知道事關大明祖宗陵寢之地,事關一城百姓的鄉土!」

  「可是,在黃河水患淮北數百萬百姓的面前,一城一地的得失,算的了什麼?一家一姓之祖陵,又豈能置身事外!」

  說著,他摘掉官帽,重重叩首,「皇上,非我大明不能治河,而是掣肘太多。水患若不根治,敷衍數十年,荼毒後世子孫無窮也!臣請築堤壩,開河道,永治淮北水患!」

  「江山社稷在民心,而不在陵!」

  「大明氣運在人心,而不在風水!」

  突然,殿外傳來一聲怒喝。

  「大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