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才子逍遙錄> 第四百四十四章 問策 上

第四百四十四章 問策 上

  這一場大早會至巳時就已結束。

  但這場大早會卻釋放了幾個極其重要的信號:

  陛下並沒有因為傅小官的身份問題而將他疏遠,反而更加重用!

  那麼這樣看來,只要傅小官不離開虞朝,他就定然前程遠大。

  當然,他若是離開了虞朝,可就是武朝之一國之君了。

  所以無論如何,都應該和傅小官處好關係,這是許多官員心裡共同的認為。

  提振商業之稅賦減免政策已經明旨發於天下,這便說明以秦會之為首的保守派徹底敗北,那麼可得趁著這個時機,讓家族或者手下的商人們行動起來——

  聽說傅小官之西山產業而今已在平陵曲邑二縣展開,這小子又跑到了前面,自己可得趕緊跟上才行。

  畢竟而今偌大虞朝僅僅只有六個縣郡納入了試點,當這消息傳遍天下,當天下商人都趨之若附之後,若是晚了,只怕湯都喝不到一口。

  這些官員中最興奮的莫過於李財。

  他而今已經四十齣頭,在戶部金部司呆了足足二十年才混到了戶部右侍郎一職。

  從骨子裡說,他就是一個商人,父親打理著虞朝最大的寶隆錢莊,哥哥李家打理著上京最大的當鋪興隆堂,而三弟李萬打理著上京最大的玉器商號玉鼎樓,四弟李貫也是回春堂的大掌柜。

  對於傅小官,李財在去歲的時候就已經認識,那時候傅小官初臨上京,因為賑災之策被陛下封了個從五品的閑散文官,但卻又讓他在戶部行走。

  這在李財看來,陛下就已經釋放了一個信號,傅小官此人,日後定會有大用。

  自己果然沒有看錯,而今之傅小官已然崛起,並且勢不可擋!

  他居然想要見見家父……想來是因為新政的緣由,他想問問家父關於銀錢進出或者調度之事。

  這事兒當然得辦好,所以他退了朝便急匆匆的回到了府上。

  而傅小官卻在退朝之後,再次被陛下給留了下來,隨著陛下去了御書房,同行的還有燕北溪以及董康平——

  兩個老丈人一個老丈人他爹……傅小官跟在身後,心裡頗有些忐忑,難不成是因為那場婚宴太過隨意?

  他自然是想多了,御書房裡,宣帝坐在了龍台前,看著傅小官,開口便問道:「朕和燕相認為明年開年便將試點縣郡增加二十處,但董尚書認為不妥,覺得操之過急,當徐徐圖之,所以朕問你,你是如何想的?」

  傅小官一怔,這特么可是得罪人的話啊,你是皇帝,你想怎麼搞就怎麼搞唄!

  可他思忖片刻,卻依然說出了心中所想,「臣以為,當折中!」

  宣帝愕然問道:「如何個折中之法?」

  「臣以為明年可以新增十個縣郡。」

  燕北溪眉間一蹙,疑惑的問道:「從瑤縣看來,這策略是沒有問題的,從你在平陵屈邑兩地的所為看來,這策略非但解決了兩地百姓過冬的問題,還為明年好的勢頭打下了基礎,為何不能多增加一些?」

  「下官以為,這是因為目前這三個縣郡僅僅只有西山在運作,並不能體現出此策之弊端。今日陛下下了旨意給一定規模的商人免除三年稅賦……陛下和燕宰以及董岳父你們等著瞧,接下來便會出現許多的商人前往這六處地方大規模的投資。」

  「這不是好事么?此策之舉就是為了這些商人能夠動起來啊!」

  「回燕宰,讓他們動起來沒錯,但您可不要小瞧了商人,我們的監管跟不上,他們會從中找出漏洞,並瘋狂的利用。」

  宣帝皺起了眉頭,監管……這事情好像還沒想過。

  燕宰沉思片刻,問道:「會出現怎樣的漏洞?」

  「打個比方,我在平陵投資了十萬兩銀子,招募了一百個工人,這達到了免稅三年的條件吧?平陵縣衙自然就得給我免稅了,但這時候你找到了我,你是我老丈人的爹,說要將你所生產的產品通過我名下的作坊銷往各地,我肯定只能答應啊,你的產品就這樣銷了出去,得到了稅賦全免的優惠待遇,但你卻並沒有在平陵投資一文錢。」

  「這是不是漏洞?」

  燕北溪一愣,他立刻想到了許多,不要說全國,就是江南的商人若是通過這一方法避稅,朝廷的稅賦損失都難以承受,若是全國商人盡皆如此……明年哪裡還有多少稅收可言?

  宣帝看向了燕北溪,二人對視了一眼,心裡才明白其中還有此等大弊。

  「這僅僅是一個方面……」傅小官又說話了,「另外還有別的方面,比如每一個地方的投資結構是否合理?」

  「依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在平陵設置了許多作坊,需要用到人工四萬人。而今整個平陵大致有勞動力八萬,但我們不能讓這八萬人全部進入作坊做工,因為田地還得要耕種。」

  「那麼正好,我從平陵招募四萬農人,剩餘四萬從事農業生產,剛剛好。可若是再湧來許多的商人,開設了更多的作坊,導致用工人數大增加……這必然出現田地荒蕪——人們都想去作坊掙現錢,誰還會有心思去侍候莊稼?」

  「當各地都這樣展開之後,只需要過三五年時間,我們就會發現許多地方的農村會漸漸凋敝,時間越久,甚至許多的村莊就會消失。」

  「這些去了作坊做工的農人確實掙到了眼前的銀子,他們的生活水平確實得到了提高,但是……當有一天商業不景氣,他們想要再回農村,就會發現已經無家可歸。」

  「視線再放長遠一點,就算商業一直興旺,他們的後代也走上了這一條路,本縣的作坊人滿,他們會去外縣,背井離鄉若干年,村莊消失無數處,糧食價格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必然上漲,而這些農二代們,卻再也無法回到農村了——他們連種田的基本技能都不具備,他們已經習慣了掙快錢的節奏,沒有人再願意回去侍候那貧瘠的土地。」

  「另外還有就是無序的投資,只會導致產品的雷同,你我都織布做衣裳……最後滿市場的衣裳賣給誰去?」

  「所以,朝廷而今要做的不是新增加多少試點,而是將所有能夠預計到的商業弊端規避,這就需要提前規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