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救災民
“郡守大人救救我們吧,我們已經好幾天都沒吃飯了……”
“我爹快不行了,還請郡守大人快救救我們……”
災民們望見郡守大人居然與那玄甲軍中的公子攜手走出來,騷動立即停止了大半。災民們雖沒見識,但這一路逃荒走來,哪座城不是緊閉城門,對自己這些災民避之如避瘟疫,這郡守大人大開城門,親自走出城來,還是頭一遭見到,頓時明了吃糧有希望了!
但有希望是有希望,希望不能當飯吃,吃到糧才是實在的,於是紛紛向郡守大人求情,有些甚至成排向郡守大人的方向跪下,期待馬上就吃到糧食。
卻見那郡守與玄甲軍中的公子一同走上一個土丘,公子上前兩步,雙手向上一抬,手掌舉平,然後向下輕輕一壓,示意大家稍安勿躁。
言語表達方式,或許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不同,每個地域也有每個地域的差異,但肢體語言,卻都是大同小異。
災民們眼見有裝有糧食的麻袋從城門口運出來,心知大概有個成的希望能吃到糧了,自然對這位公子十分感激,但見公子做出動作,便趕緊相應公子的意思,停止了說話,有些一下子控製不住的,也被旁邊的人提醒按捺下來。
災民們很快安靜了下來,鍾夜白擺出一副興奮至極的表情,向災民們道,“各位老鄉們啊,你們受苦了,眼見各位老鄉們從兗州豫州逃荒而來,路途中受到的種種苦難,真是寢食難安,這不,郡守大人親自看望大家來了!”
說罷,身形往旁邊一讓,示意沈謙沈郡守上前說兩句。
要是平時,沈謙哪裏有這個膽子敢在世子殿下麵前擺官威,但既然是世子殿下提前安排好的,便也壯著膽子走到了世子殿下前麵。
“諸位,本官受我這遠方侄子所托,特來解爾等燃眉之急!隻要你們都聽從本官安排,本官自然不會讓你們餓死一個!”往那一站,一個郡守大人的威嚴頓時顯露。
沈謙故意擺足官威,說話也是文哩文氣,儼然一派官場作風。
災民們雖然也聽不太懂,但郡守大人的意思卻也是明白了分,前麵的幾個災民趕緊拍著胸脯回道,“隻要有飯吃,郡守大人說什麽我們都聽!”
“郡守大人要我們做什麽,我們便做什麽,絕無二話,隻要有口飯吃。”
更有甚者,竟直接喊出了“沈青天”的口號,洋溢出一股濃濃的馬屁味道。
看來馬屁這技術活,並非隻有官場才有。
災民們的要求確實很低,隻要有口飯吃,這要求已經大大高於沈謙的預期了,既然民意已經扭轉,沈謙提了提腰間鬆垮的腰帶,接著向災民們說道,“各位,這可是你們說的,我可沒逼你們。事先說好,今天這頓飯,算是我請大家吃的,隻此一頓。要想吃下一頓飯,得幹活!”
“幹活簡單,我們都是莊稼人,什麽粗活都能幹,隻要有吃的。”前排的災民們紛紛拍胸脯保證。
沈謙顯然對這個答案很滿意,同時也對世子殿下傾佩萬分,一切的情況,竟然都在世子殿下的意料之中。
“大家都知道,你們的故鄉兗州、豫州水患嚴重,朝廷體恤民情,要征募壯丁治理水患,放心,糧食管夠,餓不著你們,這也算是吃上官糧了!有想去的,到我左邊的棚子裏登記造冊,然後便可以到粥棚吃粥了!”
“多謝郡守大人,治理水患這種事我們好做,況且是回故鄉治理水患!”
沈謙才說完,便有烏洋洋一大片災民向左邊的那個簡易棚子湧去,爭先恐後登記造冊。
而另一些災民則麵露難色,定在原處,仿佛遭受了極大地打擊一般。
“郡守大人,我們拖家帶口而來,上有老,下有小,實在不好再拖家帶口回去了,況且我這些家眷也實在做不來治理水患的活計,還請郡守大人也可憐可憐我們吧!”
“郡守大人,賤內病重,我若回去治理水患,賤內可怎麽辦啊?還請郡守大人施舍幾口飯吃!”
哀怨聲再次在災民中蔓延開來。
依照世子殿下的安排,沈謙沒有馬上表態,並作出一副為難的樣子出來。
就在這時,幾個很不協調的聲音出現了。
幾個衣衫襤褸的災民臉上洋溢出一副不屑的表情,在災民中間煽風點火道,“我就說嘛,那個軍中公子哥和這郡守根本就不是什麽好人,把我們騙回來就是讓我們給他們充當苦力的。”
另外幾個在旁邊附和道,“就是,這些達官顯官都是無利不起早的,哪裏會把我們當人看,方才那個公子的手下還要用大戟殺我們災民呢!”
“對對對,他們就沒把我們當人看,就是純粹把我們當成苦力!”
……
一切如世子殿下意料,眼看餘下的災民失望的情緒就要蔓延開來,沈謙依照世子殿下的安排,立即把握時機,向餘下的災民們道。
“你們的難處我都知道,拖家帶口的確實不好去治理水患。方才我與我那遠房侄子已經提前擬製了一些借條,考慮借糧給你們,剛剛我還在思索你們會不會接受,要不我先說,若是你們同意,便到右邊的棚子去簽協議,若是不同意,你們便直接到粥棚去喝粥,隻不過我隻能管你們一頓,多了我可管不了!”
聽聞郡守大人如此說,災民紛紛重燃希望。
“郡守大人請講,我們同意!”
沈謙聞言,簡直哭笑不得,自己還沒說怎麽借糧,這些災民居然就說同意了,世子殿下果然是神機妙算。
沈謙正了正色,一本正經道,“我陳郡雖小,但考慮到你們拖家帶口而來,本郡守再難,也一定給你們尋個安身之所。既然有了安身之所,便要開墾良田,這樣才是長久之計,要不然,即便朝廷有再多的糧,也不是長久之計。”
“但你們沒糧,活不下去,沒種子,種不出糧食,所以本郡守決定,以朝廷的名義向城內世族借糧借種,再以朝廷的名義借給你們,你們便在我這陳郡開墾良田,安家落戶,待你們種出糧來,再還給朝廷,朝廷再還給世族。”
“不過既然是借糧借種,我們便要事先說好條件,你們也要相信,本郡守也做不來那坑蒙拐騙的事,更不會對你們巧取豪奪!”
災民們聽到這裏,已經有些急不可耐。
而在方才郡守與災民說話的同時,城內民夫已經迅速搭建起一排建議的粥棚,搭起灶台,放上鐵鍋,不一會兒,米粥的香味便在城門外整個廣場上氤氳。
災民們本就饑餓難耐,此時聞到米粥的香味,更是著急郡守趕緊把話說完,自己好趕緊去簽借條協議,然後去喝粥。
有些災民甚至急切道,“郡守大人宅心仁厚,能給口吃的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什麽借條協議我們直接簽了就是。”
沈郡守擺擺手,笑著搖了搖頭,“還是說清楚比較好!”
“今年借糧,明年秋天還糧,借多少還多少;今年借種,三年後秋天還種,借十還十二;不過事先申明,要想在我陳郡安家落戶,得在我陳郡入籍,給我陳郡繳稅,放心,我陳郡稅賦不高,十五稅一,念在你們因受災而來,頭三年的稅可以先記上,三年以後一並納於朝廷。”
災民們喜極而泣,感念沈青天大老爺大恩大德,磕頭之後紛紛湧向右邊的棚子登記造冊,簽訂借條和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