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南疆疆主
墨王爺沒有理會墨淩,隻是緊緊看著顧竹笙道:“永壽宮那邊你準備怎麽辦?把那個女的收入後宮嗎?”
顧竹笙趕緊向著墨王爺抱拳:“這些事情都是假的,隻不過是我的將計就計而已。隻不過當時千昕月過來的實在突然,我沒有辦法當時跟她解釋,所以此造成了這樣的事情。這件事情我也是悔不當初啊!”
墨王爺和墨淩因為久在邊關,所以對於皇宮裏麵發生的事情也不是很清楚,聽到顧竹笙這樣說,他們的臉上都閃過了一絲詫異。
顧竹笙當然也是不賣關子,把最近發生的事情從頭給說了一遍。
當然,千昕月身上中了美人枯骨的毒也是瞞不了的。
墨王爺和墨淩也沒有想到他們不在的時候會發生這麽多的事情。不過,他們現在心心念念的全是千昕月的身體。
墨淩拍案而起:“這老瘟婆實在是太過於歹毒!竟然對昕月作出這麽狠毒的事情出來。昕月身上的毒可有解?”
關心擔憂之情表露無遺。
顧竹笙很愧疚的搖了搖頭:“這個毒是西域皇室裏麵的秘製毒藥,這個毒暫時還解不了。不過,羅陀大夫已經配好了可以抑製毒素擴散的藥,所以最近千昕月的狀態還好。”
這麽說著說著,顧竹笙的眉梢上也是染了一層愁苦之色。雖然說千昕月是因為誤會了自己寵幸了別的女人心頭大怒才流的產,但是這件事情他有把握和昕月解釋一番她這個心坎肯定是會過去的。
可是,昕月肯定會因為小產的事而一直傷心的,這個傷痛就是他也一時無法磨平的。而羅陀說過,千昕月是不能過度的心情波動的……
大家一時都為千昕月中毒的事情憂心不已。
墨王爺皺了皺眉頭,突然想到了什麽說道:“上官塵是不是還在京都?”
語氣裏麵帶著一絲急迫和希冀。
顧竹笙有點不明所以,但是還是點了點頭:“上官塵還在京都。”
自從上次太後宮變失敗以後,顧竹笙就讓上官塵為京都太尉暫管京都的守衛一事。
因為局勢還沒有完全定下,所以他還沒有把他放回江南去。
說來也是很奇怪,也不知道為什麽,上官塵立了這麽大的功,要是換上別人的話,早就要開開心的等著在京都任官了。
可是這個上官塵卻偏偏要囔囔著要回到那個土地貧瘠的南疆去。好像那裏有什麽東西在召喚著他一樣,顧竹笙曾經在他的臉上看到過迷戀的神色,這讓顧竹笙的好奇心猛的就高漲了起來。
可是關於這點,上官塵又是閉口不談,而顧竹笙為了尊重他的隱私也就沒有派人去調查。反正他相信,總有一天他是會知道的。
“這就對了!千昕月身上的毒或許可以找上官塵幫忙!”墨王爺激動的道。
而墨王爺的話卻讓顧竹笙和墨淩有點摸不著頭腦。
他們異口同聲的問道:“這是何緣故?”
顧竹笙找了那麽多名醫都沒有辦法,上官塵隻是一介武官,更不可能醫治好千昕月了。除非,上官塵身邊有一個醫術超群的能人。但是墨王爺又是從哪得知的呢?
顧竹笙疑惑的問道:“上官塵身邊的人我都認識,其中並沒有什麽名醫妙手。王爺您說的那個可以救昕月的人現在在南疆?”
南疆的地方雖然偏僻,經濟落後,流寇眾多,但是那離卻盛產一些會使毒用藥的奇人。上官塵在江南也待了一段時間,認識當地有名的大夫也是說的過去的。
墨王爺點頭:“在南疆,都會有民間選舉出來的南疆疆主。”
顧竹笙和墨淩點點頭,這個他們倒知道的。
南疆疆主在江南民眾之中是很有聲望的,一般他說的話比朝廷頒發的指令還有用。也是因為這個,被前朝所忌憚。朝廷曾經也是想要把當任的南疆疆主殺掉以後,再從朝廷中選派一人前去擔任江南王,駐紮在江南。
然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南疆疆主被除掉了以後整個江南的人民卻突然暴動了起來,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國都的半個江山都打了下來,怎麽也止也止不住,這讓朝廷裏麵的人差一點都嚇破了膽。
顧竹笙對這點非常的鄙夷,覺得這些人都是一些屍位素餐不謀正事的家夥,當朝的朝廷就是因為有這些蛀蟲而越來越敗壞的。要不然那些所謂的訓練有素強壯精煉的部隊怎麽連區區的普通民眾也打不過,還成一種潰敗而逃的趨勢?
後來,是江南民眾又重新選舉了一個南疆疆主,南疆疆主為了整個天下的和平以一己之力把民眾給安撫了下來。
之後朝廷又和南疆簽訂了一些協議,而南疆疆主的行事也越來越地調,幾乎沒有他的消息傳來,而且這些也算的上是一代朝廷的羞辱的曆史,平時也沒有敢提起,所以也就漸漸的被民眾給遺忘了。大家也就相安無事的和平度過了上百年。
不過,這麽重大的事情顧竹笙和墨淩身為皇族中人卻都是知道的,以示警訓。
墨王爺如今重提南疆疆主,難道是說上官塵認識他?
南疆疆主因為在南疆的聲譽很高,身邊肯定是有很多懷有絕學的人才投靠,要是上官塵認識南疆疆主的話,他們就可以順著上官塵這條線,找到南疆疆主,利用他的身份搜尋神醫妙手之人就絕對不在話下。
墨王爺點點頭:“你們想的沒錯,上官塵確實是認識南疆疆主。我們要救昕月的話,就必須要找到南疆疆主本人。”
其實很多人都隻知道這世上有南疆疆主這個人,但是不知道曆任的南疆疆主都是醫術巫術都非常高明的人。
也是因為他們的醫術巫術的能力很高,所以漸漸的他們也就就成了是代表南疆的整個生生不息和安康的象征。要不然前朝把南疆疆主刺殺的時候,南疆人民會如此的暴動,因為南疆疆主就是他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