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雄心壯誌
李世民雖如此說,可是麵上卻沒有半分害怕的表情,我淡淡一笑,言道:
“真若如此,我又何必再費心力?隻要不管不問,不僅是陛下的數萬將士,就連陛下您自己,恐怕也會亡於瘟疫,到時天下大亂,突厥趁機發兵,恐怕現在的大唐,已經不存在了。而我,自然也能借助突厥汗王與王後之力,光複大隋。”
“這正是朕不解之處。”李世民看著我,神情有些疑惑。
人人都認為我會是挑起戰爭的罪魁禍首,突厥的兵勇知道,李世民自然也很容易打聽到,可是這一切,都是一場誤會,是麗君撒的謊。
隻是這個謊,我不能告訴頡利可汗,不能告訴別人,否則麗君性命難保。
“陛下不必懷疑,我此來並無什麽目的,隻想一心救治大唐的兵士,畢竟我也是漢人,這些人與我一脈相連,我怎麽可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死去?至於這場戰爭,隻是一場誤會,請陛下相信我,隻要放我回去,我必能勸服頡利可汗收兵,兩國相安無事,百姓安居樂業。”我看著他,誠懇的請求道。
李世民訝異的看著我,沉默了一會兒,方道:
“大隋皇後竟有如此胸襟,心中裝著萬民,倘若當年的楊廣能有這份氣度,恐怕大隋也不至於亡國。”
提起楊廣,我心內微歎,他確實有蓋世之才,勇謀都高於常人,是做皇帝最合適的選擇,隻是缺了一個“仁”字,多了一個“奢”字,否則必能成就一番大業。
“楊家亡國,勢是必然,怨不得他人,義城公主一時被小人蒙騙,才會做出這番舉動,還請陛下寬仁大度,他日兩國交好,莫計前嫌。”我道。
無論如何,麗君是我這輩子最好的姐妹,心中隱隱有種感覺,眼前的大唐天子絕非凡人,他的心中有著遠大的抱負與不一般的野心,或許每個掌權者都會有雄心壯誌,但不一定每個人都真正有這樣的本領。
而李世民,則是兩者兼具之人,否則現在的中原,也不會在他的治理下,日益繁榮了。
突厥的頡利可汗,突利可汗,沒有哪個能是他的對手,終有一天,會甘拜為臣,希望到時候,李世民能給麗君一條活路。
李世民沉吟半日,看我的表情多了一分欽佩,言道:
“不考慮自身榮辱,家族興衰,把萬民之利放在首位,沒想到一個女人能有這樣的氣度,縱然是男人也無法做到啊,一國之母的典範,該當如此。”
我聽他如此說,心內略有喜色,既然他能如此看我,那麽再求他放我也許會更容易些,於是趁機說道:
“陛下過獎了,我曾為國母,但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大隋帶給百姓萬般的疾苦,罪孽深重,如今隻不過想盡綿薄之力,盡量阻止這場戰爭,不讓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熱罷了,還請陛下成全。”
李世民本來麵露感歎,聽完我的最後一句話,眉頭忽然一緊,語氣也跟著淩厲起來:
“你說這麽多,就是想讓朕放你回突厥麽?你還是放不下頡利?!”
我不明白他的麵色怎麽轉變如此之快,但伴君如伴虎,我唯有小心應對,言道:
“頡利是草原之主,如今不僅在與大唐對抗,還發生了內戰,倘若不能及時勸服他,恐怕會釀成大錯。民女此去,隻想能化解爭端,無論是對大唐還是突厥,都有好處。”
李世民冷冷一哼,雖故作輕鬆,但聲音裏卻半含了壓抑的憤怒,問道:
“你能保證你沒有半點私心?說什麽草原之主,他不可能是朕的對手,到時再換一名可汗,突厥一樣可保太平,你所謂的化解爭端,恐怕是擔憂頡利的生死吧!”
李世民說得對,我當然會擔心咄苾的生死,這點私心,我是有的。
但是對草原而言,頡利要比突利更適合做大汗,於公於私,我都不希望咄苾會死。
“陛下若認為這是私心,那便是私心吧,我在草原多年,深知頡利可汗的為人,又蒙得草原人民的熱情照顧,方能苟活至今,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因為戰爭與汗位的爭奪而流離失所,吃不飽,穿不暖。”
想到因了我,又有多少人流血犧牲,心內就越發的不安與難受,就連夢裏,都會夢見無數怨恨的眼神向我索命。
李世民的手心微微握起,看我的眼神複雜難以揣測,但確確實實的有些痛苦與糾結,我實是想不通,這個年齡幾乎可以做我兒子的男人,到底在想些什麽?
或許之前因為我救了他的命,又因我有著這樣一張絕世的麵孔而令她心生愛慕,但那隻能是一種朦朧的情愫,一種淡淡的感激與男人都會有的衝動,在知道我的身份後,他一定會打消一切的念頭。
畢竟,他是皇帝,身份尊貴;畢竟,我的年齡,比之她的母親,甚至要更年長些;畢竟,我是前朝亡國之後,而他,是今朝新繼之主。
“朕不放你走,自有朕的道理,無論如何,你的丈夫楊廣也是我李家的表親,怎能任你流落異邦,遭受蠻夷的欺辱!你先回營帳罷,朕自會好好安排你。”
李世民的理由有些牽強,語氣有些無奈,更有些強詞奪理,我唯一能明白的,就是無論如何,他都不肯放我走了。
想起咄苾,心中難免有些焦急,言道:
“可是陛下若執意留我,隻怕頡利可汗的誤解更深,難道陛下願意眼睜睜看著大唐與突厥兩敗俱傷?這不是明君聖主所為!”
說到最後,我的懇求已變成一種憤怒,我想不通,這樣一個情緒多變,不聽諫言的皇帝,怎麽會把大唐治理得井井有條?莫非所有的傳言都是假的?
李世民的眼神定在帳外的某處,有些陰厲,與他英姿勃發的模樣有些不符,冷冷道:
“你放心,絕對不會兩敗俱傷,頡利還沒有這個能耐!”
那語氣,倒像是個賭了氣的孩子,但他是皇帝,金口玉言,說出的話自然不容我反駁。
難道是我說錯了話,更加激起了他的鬥誌?
不,不,據我在士兵之間的了解,他不應該是這樣情緒化的一個人。
他在眾人的心目中,是一位愛兵如子,理智沉著,絕不會為了贏一場戰爭而濫用兵權,不顧士兵生死的皇帝。
“陛下如此的自信麽?就不擔心大唐的將士們剛從瘟疫的鬼門關逃出來,又要亡於戰場上麽?”
我的聲音含滿了淒楚,隻恨自己不能插翅飛離唐營。
而李世民卻無半分焦躁,一幅運籌帷幄的模樣,昂首闊步,回到寶座之上,言道:
“那就走著瞧,看朕如何不費刀兵拿下頡利!”
他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必然已有了十足的勝算,本來頡利的兵力就弱,如果強拚,大唐必勝,隻是頡利英勇,必然會使大唐損兵折將。
但李世民說的卻是不費刀兵。
我雖然不願頡利吃敗仗,但大勢已定,李世民又絕不肯收手,思慮半日,隻得言道:
“陛下的神武,我自然相信,萬望陛下做個明君,不要為難了突厥的百姓,也不要為難了——頡利可汗。”
但心中卻隻有無奈的歎息,傳言說,李家父子向來都會把敗軍之將殺死,真要如此,咄苾性命堪憂。
李世民的麵色漸漸陰沉,冷哼一聲,看著我,一字一句道:
“好,就看在你救了朕的性命的份上,隻要頡利投降,朕便饒他不死!”語氣中透出一絲狂傲。
有他這句話,我也算能為咄苾盡一份力了,緩緩轉身,我知道現在的我根本無法離開唐營,但願這一切結束後,我可以帶著伽雲離開。
或者,李世民該賜我一死,否則以我的身份,無論在何地,都十分的尷尬。
剛剛邁出兩步,就聽李世民在身後言道:
“不過,要饒頡利,朕有一個條件。”
我轉首,疑惑的看著她,不知道現在的我,還能有什麽資格可以給他條件。
李世民的神色已從威嚴轉為柔和,輕聲道:
“你隨朕回長安。”
我眉心微皺,回長安?雖然夢裏出現最多的便是那裏,可是我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我能夠再回去。
更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是跟著大唐的皇帝回去,這怎麽可能?
“前朝遺後,如何還有臉麵再回故地?陛下帶我回去,又以何身份向天下人交待?”我婉言拒絕。
那是我最思念的地方,卻也是我最傷心的地方。
“朕自會安排好一切。你回去慢慢考慮,如果你不答應,朕可不敢保證頡利還能再活上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