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兵臨洛陽
/
蔡貴山所說的死士營有辦法,其實就是把繩索鉤套掛到對麵,然後順著繩索爬過去。
說起來輕描淡寫幾句,但的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即便是死士營,也不是全都能靠著這個辦法爬過去。
除了對臂力有要求,攀爬繩索的人還得不怕懸在半空中。
最大的困難是人可以過去,但是馬匹物資無法過去,除非架橋,但近十丈的距離擺在這裏,且不說樹木已經被魏軍砍掉燒毀,即使有樹木,也沒有這麽長的。
李小飛帶著眾人來到被毀掉的天生石橋這裏看了看,隻見一道無邊無際的裂縫如斧劈一般在山頂開了個裂口,裂口向下深不見底。
“過去的目的是增援三江口,如果馬匹物資過不去,就過去幾百人,沒有大用的!”李小飛阻止了正要行動的死士營
林長生頓了頓腳“要是我們早些打上來,興許這天生石橋就保住了!可惜了,再架橋難如登天啊!”
“幾位大人,硬橋架不起來,還不能架軟橋嗎?”宋大虎探出頭來說話了
李小飛和幾名將軍都看向他“難不成你們有辦法架橋?架軟橋?你說來聽聽!”
宋大虎從身上拿下來一根草繩“李大人,待我回去叫全村人來割棕葉牛筋草刮樹皮,大家一起連夜趕製粗壯繩索,隻要有百來根繩索拉過去,再鋪上木板捆好,不光是人能過去,馬匹物資都能過去了!”
“草繩能經得住幾百斤的馬匹踏過?”陳敬義覺得這主意不太靠譜
“光靠草繩一根根拉過去是不行,不過我們把大大小小的草繩都連成網一樣,兩邊都打下鐵樁,就是千斤重的東西也能過去了!”宋大虎繼續補充
李小飛一聽這主意確實可行,便拍了拍宋大虎的肩膀“大虎,你立功了,今天便升你做開路營的統領!以後這架橋開路的事專由你來負責!”
宋大虎倒是眉開眼笑“謝李大人,謝李大人,那我這就去帶人架橋了!”
“去吧,要人手和刀具隻管報給我,我就在這裏等著你的好消息!”
宋大虎先是與死士營的三十人一起過去對麵先固定了三根繩索,留下二十人看守後,其餘人便又爬回來一起去和村民編織繩索網套鋸木頭去了。
隻用了兩天一夜,一座軟橋便在兩山之間架了起來。
陳敬義是最後一個過去的,直到這時他才告訴眾人,他怕站在高處,尤其是知道下麵是萬丈深淵。
為了把陳敬義弄過去,李小飛讓人用黑布蒙住了陳敬義的雙眼,再用繩子一步步牽著陳敬義過去。
與此同時,周大朋帶著另外四營已經抵達錢塘城外。
錢塘城裏頓時亂作一團,太守錢仕明第一個反應是棄城逃走,隨即便被守將袁鴻軟禁起來。
袁鴻帶著城中四千守軍趕著眾百姓登城防守,單等著周大朋攻城。
周大朋帶著刀盾營開山營長戟營和掘土人卻在城外築起高台,隻是每日從高台上往城中放箭,夜半四更時分擊鼓呐喊,弄得錢塘城軍民疲憊不堪。
袁鴻的部下幾次要出城劫營,都被袁鴻製止了,袁鴻知道對手的目的便是引他們出城。
好在錢塘城富足,糧米魚肉可供三年之久,袁鴻也沒有派人去金陵求援,在他看來,敵人的陰謀不隻是引誘錢塘守軍出城聚而殲之,很可能是假意圍困錢塘,實則半路伏擊金陵或者三江口過來來的援軍。
周大朋圍而不打,其實也正是在釣大魚,不過這條魚不是來自金陵,而是三江口那邊的安思清。
安思清軍營的糧草都是從錢塘供應的,如今糧道一斷,安思清也就剩下一月的糧草可用。
周大朋派人扮成錢塘潰軍去三江口報信,剛剛返回三江口的安思清得知錢塘被圍的消息後,手裏的劍掉到了地上。
歐陽寧馬上拿起劍遞到安思清手裏“錢塘城防堅固,糧草充足,將軍不必擔心!我料定敵軍必是故意放人回來報信,好讓我軍回援,然後他們在半路伏擊!”
“不回援,我們的糧草又從何而來?這是明知是圈套也要鑽啊!”楊元搖了搖頭
“看來這次的對手很不簡單,先是三江口來水軍吸引我們,接著便是一路人馬正麵打過來,沒成想還有一路人馬奔著錢塘去了!”安思文其實早就想退兵了,在這裏來回耗了幾個月,三江口沒能拿下,正麵擊潰敵軍也沒做到,現在糧道又被斷了。
安思清看了看眾人“難道就沒別的辦法了?非要回去鑽南海軍的圈套?我們前腳走,三江口城裏的敵人馬上就會出來,南邊的那隻敵軍也說不定什麽時候也會跟過來!到時候我們會陷入被三麵圍困的境地!”
“辦法不是沒有,隻是這樣回去,恐怕安將軍會受責罰!”歐陽寧捋了捋胡子,似乎有話要說
“隻要能保全我們這幾千人馬,受點責罰算什麽?歐陽先生就別賣關子了!”
“是啊,歐陽先生既然有妙計,就該拿出來救救各位兄弟!”
“嗯,我們不從原路回錢塘,而是往東北沿著海邊走,繞過錢塘,直接回金陵!至於糧草,那就沿路征用了!”這就是歐陽寧的主意,繞道
放在平時,安思清不會采納,但這次不同了,這次的對手南海軍和以前的大梁官軍不同,比漠北人也更狡猾,真要是一對一擺開陣勢打,魏軍根本不是南海軍的對手。何況南海軍的財大氣粗已經讓一小部分人開了小差跑路了,要是再打幾次遭遇戰,南海軍隻要架起鍋便能把魏軍給整垮了。
思索了一會兒,安思清下令了“全軍再衝擊一次三江口!且隨我來!”
眾將都知道這是安思清的慣用伎倆,於是都集合隊伍跟著衝鋒去了。
朱阿三和孟烏鴉在城頭看見黑壓壓的魏軍全部出動奔著城牆過來,馬上各自帶人登城抵擋。
魏軍並沒有真正的衝到城牆下,而是把所有攻城的器具推了出來,把準備的大石全部砸進了城裏。
朱阿三和孟烏鴉隻道是魏軍要做最後一搏強下三江口,於是都趴在城牆上的藏兵洞裏等著魏軍攻城。
一個時辰之後,魏軍撤走了,朱阿三覺得可以出城追擊,孟烏鴉認為這是魏軍的誘敵之計,為了保險起見,二人還是沒有出城追擊。
江南的局勢一下子變得對魏軍十分不利了,還有一個老朋友崔舉此刻也不安分起來。
當初要安撫陳家軍舊部吞並蜀地,崔舉和沈德花了很大的心思。
沒成想蜀地亂成了一鍋粥,對於崔舉來說,這事比預想的更好。
不僅陳家軍舊部群龍無首,在蜀地的勁敵陳寬也兵敗身死,長江上遊一時半會兒對崔舉便沒有威脅了。
唯一麻煩的是告老還鄉的陳宏義和南海郡守李小飛,他們手裏是有兵有糧的。
在得知南海軍出動後,崔舉留在五嶺關的人馬十分惶恐,崔舉一度還想派援軍過去。
但李小飛卻帶著南海軍往江南去了,崔舉得知消息後大喜,於是起了北上中原的心思。
“蜀中無憂,將來傳檄可定,南海與魏國賊寇打了起來,我們此時不取中原更待何時?”崔舉把自己的心思告訴了沈德,想讓沈德領兵直接攻打洛陽。
沈德微笑了一下“據探子回報,洛陽城裏不過是些老弱殘兵,若我們大軍兵臨城下,完全可以在魏國大軍回援之前拿下。隻是現如今洛陽城外都是餓殍遍地,打下這樣一座城池,有什麽用處?並不能解決魏軍主力!”
崔舉有些不悅,還沒等他說話,他的侄子崔克文說話了“沈將軍也是帶兵多年的元老了,難道不知道洛陽的重要?叔父讓我們拿下洛陽,便是宣告世人,我們才是正統!”
另一個侄子崔克元也笑了“打下洛陽,西可取關中沃野千裏,東可拿下兩淮,中原逐鹿勝券在握,天賜良機不可失啊!”
沈德本想再說點什麽,但一想到最近崔舉的人事安排,便隻點了點頭“有理,在下長於軍務,對於政見實屬一竅不通,二位少將軍見識非凡,我看這中原得鹿必在崔公了!”
崔舉終於笑了“哈哈,沈將軍,你也不必謙虛,上陣殺敵,訓練軍隊,都要仰仗你!將來一統天下功成名就,沈將軍便是一字並肩王了!”
沈德連連擺手“豈敢豈敢,這甲兵糧草都是出自崔公,我不過一莽夫而已,願為崔公大業盡力而已!”
在沈德答應掛帥出征洛陽之後,崔舉又忙著給自己加九錫了,年幼的皇帝眼看離禪位已經不遠了。
崔舉的侄子侄孫甚至隻要是姓崔的,都賜予官職,實在沒有地方安插的,便設計出一個“職同官”隻領俸祿不在府衙辦事。
沈德出征,崔克元作為副帥跟著一起去了,一是崔克元需要戰功,二是監視沈德,這是崔舉的安排。
但崔克元又有自己的小九九,崔克元一路上帶著私廚,每頓飯必要先給沈德奉上,對沈德是客客氣氣。
沈德何等精明,知道這小子等著將來崔舉稱帝後做太子,希望得到沈德的支持。
沈德也是遇飯便吃有酒痛飲,吃飽喝足就對崔克元各種吹捧和暗示。
由於魏軍主力都調往金陵和兩淮,以至於沈德和崔克元一路上隻遇到了幾夥死灰複燃的山賊,打了幾仗折損了百餘人。
但這對於三萬大軍來說根本不值一提,從襄陽出發,半個月便到了洛陽城下。
要不是洛陽城外的饑民太多弄得洛陽白天都要緊閉城門,沈德兵臨城下那一刻興許就直接攻進城裏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