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秦吏> 第五百八十九章 毒士

第五百八十九章 毒士

  (標點還沒改)


  從邯鄲到燕地的路有兩條,因為去年巨鹿郡發生了動亂,雖然反叛者遁入大澤山林,但地方仍有些不寧,所以扶蘇、楊端和的大軍走了西線:從恒山郡北上。


  恒山郡便是后世的石家莊一帶,風俗與邯鄲相似,地薄人眾,民俗懁急,不喜農事,多有仰機利而食者。民間更有丈夫相聚游戲,悲歌慷慨,做些任俠、劫掠、掘冢盜墓的勾當。


  在秦統治恒山郡后,這一切都被統統禁止,但當地輕俠惡少年活動仍然頻繁,此番朝廷強征這個群體入伍為民夫,還引發了不少人逃竄山林,聚眾為匪盜,所以也沒征到多少,良民與惡少年相雜,兩三千民夫而已。


  所以一萬軍隊在此并沒有得到太多補充,趙地籍貫的兵卒依然只能吃糙米,民夫更只有點稀粥喝。雖然一開始大家都自帶干糧,可終有吃光的一天,當兵服役卻吃不飽,抱怨自然很多。每天早上,幾千人從饑餓中醒來,有氣無力地坐在地上,陰沉著臉,憤恨地看著催促他們前行的秦吏。


  倒是主將扶蘇帶頭喝粥的舉動,讓士卒們的怒火轉移,一開始還以為他在作秀,肯定偷偷吃著東西。但一路上,扶蘇每次來巡營,卻眼看著日漸消瘦,變得跟趙地兵卒、民夫一樣饑腸轆轆。


  ”公子是好的,壞的是克扣軍糧的秦吏。“


  不少趙地人如此認為,但這份感動也僅存數日,因為他們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再這樣下去,恐怕就會有逃亡發生了。


  這種危險的情況,直到三月底,抵達廣陽郡范陽縣后,才有所好轉。


  廣陽郡便是后世冀北地區,這里有一處著名的糧倉:督亢。


  在相對中原,比較貧瘠的燕地來說,督亢,當真是一處膏腴之地,當年荊軻刺秦,名義就是進獻督亢地圖,可以說,得了督亢,就等于燕國自己放棄了糧倉,處處受制于人。


  秦滅燕后,對此地也十分重視,鼓勵當地實行牛耕,隨著堆肥漚肥之術傳入,督亢更是連續豐收。金黃色的粟將附近幾個縣倉稟堆得慢慢的,這也是秦始皇敢于在東北用兵的最大依仗。


  當萬余大軍抵達范陽縣時,他們終于不用再以稀薄的粥充饑,吃上了熱騰騰的粟米飯。


  扶蘇也總算能放下粥碗,吃一口久違的干飯。


  ”公子何必如此呢?“


  楊端和看公子扶蘇狼吞虎咽的樣子,也不免有些動容,作秀一次兩次容易,可要能堅持十來天只喝稀粥,這恐怕是真仁義了。


  這話語里,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對這些只能用來填溝壑的燕趙征召兵,需要對他們這么好么?


  扶蘇有自己的想法:“此去千里迢迢,關中、趙地、燕地兵卒雜糅,更有萬余民夫,三軍若不能和衷共濟,恐怕還沒打仗,自己就得亂起來,民夫也跑得不剩幾個。我若不能待之以誠,又如何能要他們在陣前效命呢?”


  光是嚴刑峻法,真的有用么?


  ”公子想法雖好,但……“


  楊端和嘆了口氣,想起秦始皇對自己的囑咐,欲言又止,只能搖頭道:”事情,沒公子想的那么簡單啊……“


  ……


  督亢之糧,穩定了有些動搖的軍心,經驗老道的楊端和又建議,大軍在范陽縣附近休整兩日,讓在土路上行軍多日,臟兮兮的兵卒民夫去易水里洗個澡,免得入夏后虱蚤從生,傳染疾病。


  扶蘇則帶著親隨,騎馬在種滿棗栗之樹的易水之畔行走,十多年前,這條河,曾發生過一件重要的事情: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對太子丹,扶蘇一點不陌生,他小時候,太子丹還是秦國的人質,時常出席宴飲,扶蘇還被秦始皇要求,稱之為”叔父“。據說,他是秦始皇帝年幼時為數不多的好友之一,二人同在邯鄲,同為人質,也同病相憐。


  太子丹酒酣時,唱出深厚雄渾的燕歌,便是扶蘇對這個北方國家的最初印象。


  不過,再好的關系,也敵不過國仇,秦必滅六國,太子丹和秦始皇決裂了,欲殺之而后快!

  太子丹、荊軻、高漸離,這也算是公子扶蘇的仇家了,他雖然時常進諫,被皇帝視為忤逆,可扶蘇愛戴自己的父皇,對這幾個欲害父皇性命的人,無半分同情。


  只是,燕人對秦的恨,也如同太子丹、高漸離對秦始皇的恨一般重么?

  這倒不至于,燕人對秦人的憤恨,似乎比趙人更輕些。畢竟兩國結仇攻伐,已經是很晚的事了,燕國百姓也不怎么懷念燕王室。只不過,秦始皇為了懲罰燕國,對廣陽郡施行懲罰性的重稅重役,當地黔首多有抱怨便是了。


  在易水邊繞了一圈,回到范陽縣時,扶蘇請當地名為”徐公“的縣令,幫自己找一些當地士人來,大軍在燕地行走,若有本地人為幕僚,他也更方便了解當地情況。


  人倒是尋了幾個來,都是當地富戶子弟,言談多是對扶蘇的吹捧,夸他愛兵如子,夸他仁德英武,扶蘇聽多了也倦,隨便應了兩句,便讓他們離開。


  倒是最后一人,是個頭上扎髻,沒有戴冠的清貧士人,穿著皂色布衣,手籠在袖子里,扶蘇和其他人攀談時,不時抬眼打量他,捋著三角須,似笑非笑,扶蘇也注意到了他。


  等其他人說完退下后,士人才朝扶蘇一作揖,用一口有些夾生的關中話道:”范陽布衣蒯徹,見過公子!“


  “原來蒯先生會說雅言。”扶蘇還禮,他聽徐縣令說,這蒯徹是當地少有的,讀過書的士人,曾游歷燕齊,博學廣聞,在本縣小有名氣。


  既然不需要會方言的人當翻譯,事情便簡單了,扶蘇隨便與蒯徹聊了幾句,發現他的確是有點真本領的,對燕地交通、城邑了如指掌,說起朝鮮之事,也能說出點扶蘇不知道的。


  扶蘇來了興趣,正打算多聊聊時,蒯徹卻忽然起身道:”草民聽聞,公子一路上與士卒同衣食,更不以趙地兵卒為外人,為之籌糧,來到燕地,又有禮賢下士之名,真乃賢公子也!然草民以為,公子需要關心的,不是朝鮮、滄海虛實遠近,而是其他的,更為緊要的事!“


  扶蘇有些奇怪,問他是何事?但蒯徹卻不言語,目視室內的譯者、親隨等人,意思是,此事不足為外人道哉。


  親衛隊長對扶蘇附耳道:”公子,此人有詐,或是刺客,不如逐之,要么就抓起來。“


  ”汝等已搜過身,他手無寸鐵,又能怎樣?還是聽聽他要說什么。“


  扶蘇讓兩名最信任的親衛留在室內,其余人都離開后,蒯徹才長作揖道:

  ”草民直言,我此來,并非是要為公子東征禁言獻策,而是憐憫你是將死之人,前來哀悼……“


  兩名親衛聞言大怒,抽劍道:”大膽!“


  扶蘇卻制止了他們,笑道:”先生這么說,莫非是覺得扶蘇東征必敗?“


  蒯徹道:”公子有宿將為佐,東征必勝,但勝后或有殃。“


  扶蘇眉頭大皺:“此言何意?”


  蒯徹搖頭晃腦道:“公子豈不聞晉公子申生之事乎?凡來者,將以存太子。太子將兵,事危矣。公子身為長子,卻遲遲未被立為嗣君,更屢屢惹怒皇帝,遭到訓斥,帝心甚厭公子,明矣。”


  “今又外放為將,,名為歷練,實為遠逐。草民擔心,公子此行,恐有申生之難!”


  啪!

  扶蘇聽不下去了,拍案而起,面露厭惡:“陛下正當盛年,做兒子的應該害怕不孝,不應該害怕不能立為嗣君,先生之言,扶蘇不忍再聽,請回吧!”


  侍衛要來架走蒯徹,蒯徹卻繼續大聲道:“公子真欲往死路上走么?真是仁德,然爭位失敗者,恐怕性命不保,公子一貫愛人而奮士,欲棄天下黎民于不顧么?眼下卻有一計,可讓公子轉危為安。”


  已經起身的扶蘇回過頭,冷冷道:“我讓你說最后一句話。”


  蒯徹被放下了,他彈了彈衣袖,笑道:


  “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公子仁德,一路上推衣衣之,推食食之,頗得燕趙士心,既如此,莫不如廣收燕地之士,滅滄海君后,以海東叛賊甚眾為名,請求繼續鎮守。“


  ”到那時,若皇帝不允,要你回歸咸陽,公子或還有望繼承大統。若允之,則不欲立公子為嗣之心明矣,到那時,公子據海東自保。退,則如箕子一般,不失為一方諸侯!進,他日山陵崩塌,公子更能素服起兵,收燕趙之地,進而入主中原!”


  ……


  “毒士,滿口胡言,盡出些離間奸計,我聽了你的話,恨不得像許由一樣,去河邊洗洗耳朵,給我轟出去!“


  蒯徹被兩名親衛夾著,從公子扶蘇的館舍轟了出來,扔到大街上,顯得狼狽不堪,衣衫也被扯破了,路人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皆笑之。


  然蒯徹卻爬起來,拍了拍灰,抬起頭,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果然不出我所料啊,所謂的仁義公子,不過是悲天憫人,優柔寡斷,不能成事之輩,連遞到手里的劍,都握不住。既然知道我是毒士,知道是離間奸計,扶蘇,你聽后最該做的事情,不是去洗耳朵,而是殺了我滅口!“


  一邊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


  ”多謝你的婦人之仁,蒯徹的計,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