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88章 大通起義

第88章 大通起義

  吳祿貞牢記孫先生關於與唐才常合作,要“攜手協力”,“不要存著成見”的叮囑,虔心與之合作。一段時間的交往和接觸,兩個人的個人感情也很不錯。


  自立軍兵分五路:安徽大通為自立軍前軍;安慶為後軍;湖南常德為左軍;湖北新堤為右軍;漢口為中軍。


  吳祿貞與秦力山負責大通前軍的起義工作。


  唐才常為總司令,自立軍司令部就設在漢口寶順裏四號。定於這一年八月九日的(舊曆七月十五日)各路自立軍同時起義。


  秦力山,出生於光緒三年(1877年)。其父秦文炳,曾在縣署任刑名師爺。秦力山聰穎好學,長於文字。


  光緒二十四年(1898)春,以第二名考入善化縣學。時值維新運動在湖南風起雲湧,秦力山耳濡目染新學新風。又常去南學會聽講演,對康有為、梁啟超及譚嗣同、唐才常等維新人士非常崇敬。


  戊戌政變後,應梁啟超之召赴日本,留學東京高等大同學校。在校時,和一些進步留學生及興中會會員也有來往。


  秦力山在日本東京創辦的《國民報》。


  參加唐才常等所組自立軍,任前軍統領。七月去安徽主持大通一路自立軍起義。


  吳祿貞和秦力山到大通後,便積極地投入到起義的準備工作之中。


  秦力山的童年好友孫道義,是哥老會員,此時在安徽撫署當管帶,從他那兒他們秘密得到了軍械。


  兩人通過會黨首領符煥章、秦老耀等人用散發“富有票”的形式發展組織。


  富有票,清末唐才常組織的會黨“富有山堂”所散發的宣傳票券。


  此票“仿錢店票式,上列‘富有’二字,中注發錢‘一千文’。蓋用大字號、“業精於勤、日新其德” 各種各樣的圖案。此間含義取自《周易?係辭傳》,“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南陵、青陽、裕溪等地的會黨也積極準備,秘密向大通靠攏。八月七日,義軍在江北原桐城縣境內的周家團(現屬縱陽縣)、鐵板洲、和悅洲(現屬銅陵縣)等地聚集。


  清軍長江水師駐大通的一營士兵(大部份為哥老會員),決定倒戈。


  起義總指揮部設立在和悅洲的“生生庵”,前線指揮部設立在和悅洲的大關口。八月八日他們宰牲祭旗,宣布起義。


  當大通起義的第一槍打響後,倒戈的四艘炮艇,立即掉轉炮口,轟擊大通督銷局、厘金局。


  督銷局為專收鹽務稅的機構,厘金局為清朝籌軍響的稅收大關卡,都是駐大通和悅洲上的重要機構。藥械局則是清軍儲存彈藥、軍械之要地。


  倒戈水師轟擊了督銷局、厘金局後,又俘虜厘卡炮艇八艘,擊沉督銷局的常平差輪。


  義軍登岸後,連續攻下鹽務、厘金、藥械三局和一些庫房及衙門。進而占領了大通全鎮。義軍聲勢大振,大通附近百姓附和者達三、四萬人。他們又一鼓作氣,分兵攻占青陽、南陵、蕪湖。


  當被打懵了頭的敵人清醒過來後,馬上調動了大批軍隊從水、陸兩路來“會剿”自立軍。


  安徽巡撫王之春派出大批人馬,兩江總督劉坤山派出了三艘軍艦,長江水師提督黃少春調來三營水師。


  在敵人潮水般湧來時,他們開始向南陵方向退卻。


  自立軍前軍原打算退向南陵等待援軍,哪知他們等待的援軍根本不會來!

  康有為雖說以支持起義名義,確實募得三十萬巨款。但錢進他手後舍不得拿出,連他親口答應的自立軍的軍響,都是一拖再拖,遲遲不能到位,使得起義時間一再推遲。


  而前軍未能接到通知,單獨起義了,於是陷入了孤軍作戰的危險境地。


  他們且戰且退,在橫港、楊家山、汀家洲、南陵,與清軍激戰。終因眾寡懸殊,他們浴血奮戰七晝夜後,全軍覆沒。


  吳祿貞死裏逃生。


  吳祿貞就是這樣踏上革命征途的,當時年僅二十歲,卻表現出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對大通起義,他“常歎功敗垂成,引為一生的憾恨。”起義雖說失敗了,卻使革命的營壘進一步覺醒,改良派進一步分化,人們也看清楚了某些人貪婪的嘴臉。


  大通起義,對以後的革命運動有著深遠的影響。


  孫中山先生在《祭吳祿貞文》中所說的:“倡義江淮,建牙大通。”就是指此而言。


  自立軍起義是孫中山與梁啟超合作企望改變中國政體的一次嚐試,吳祿貞是實現這一合作計劃孫方的執行者。這也是革命黨人在長江流域組織的第一次起義,人們稱它為武昌起義的源頭。


  吳祿貞隻身逃到了上海,躲入法租界留日學生會館。當他從報上得知唐才常、傅慈祥等人,已在武昌被捕並被處死後,悲憤不已,發誓要向敵人討還血債!

  傅慈祥(1872—1900) ,湖北省潛江縣人,早年入武昌兩湖書院讀書,後轉湖北武備學堂。不久東渡日本,先後進入日本成城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結識孫中山,加入興中會,決心從事反清革命,旋與吳祿貞等人在東京創勵誌會。


  一八九九年唐才常由日本返國,謀自立軍起事。傅慈祥與吳祿貞等人受孫中山指派,參與長江流域武裝起事。


  八月二十日日傅慈祥與唐才常、林圭一起被清軍逮捕。受審時雖遭嚴刑,而拒不道出同誌姓名。


  一九零零年八月二十二日被殺害於武昌紫陽湖畔,後安葬於武昌洪山西北麓之庚子烈士陵園。


  吳祿貞在上海經常被人跟蹤,每次都巧妙地擺脫了身後的密探。國內待不下去了,他隻能乘船重返日本。


  失敗使他的革命意誌更加堅定,他發誓:“一俟學成後,我要回到自己的國土,奉上我的血肉之軀,我的理想和抱負,為救國救民,為革命大業奮鬥到底!”


  後來,他果真實現了自已的諾言。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三日,清廷委派打入清軍多年,已經做了都統的吳祿貞到灤州“宣撫”張紹曾。


  皇室宗親都對張紹曾畏懼三分,唯獨袁世凱致電內閣:“張、藍所請,盡可照準,以緩和當前局勢……唯吳鎮心懷叵測,亟應嚴防。”


  袁世凱敏銳地判斷出,張、藍二人不可怕,唯獨吳祿貞才會做出大亂。而當時,良弼、載濤等均被吳祿貞蒙在鼓裏,對他相當信任。


  袁世凱看吳祿貞很準,而吳祿貞評判袁世凱,更是非常精道。


  武昌起義事發,清廷起用袁世凱,吳祿貞認為:“(袁世凱)無論忠清或自謀,均不利於革命”,多次提醒革命黨人:“清已不成問題,老袁不除,我當將與之有十年戰爭。”民國建立後的曆史,印證了吳祿貞的判斷。


  當袁世凱在武漢前線應對革命黨時,吳祿貞在石家莊切斷京漢鐵路,扣留運往湖北的大量軍火物資。


  突然一擊,切斷北洋軍生命線。袁世凱切實感覺到了危機,曾發電報給內閣,“漢口地居窪下,士卒守岸,兩麵受敵,日有傷亡,後路阻撓退延,(吳祿貞)未知是何居心!然照此防守,兵力日疲,久恐生險。”


  十一月四日,蘇州獨立,程德全為都督。浙江獨立,湯壽潛為都督。吳祿貞的燕晉聯軍擁兵二萬,護衛北京的第三軍望風而懼,袁世凱在湖北孝感鞭長莫及。


  十一月六日傍晚,吳祿貞結束和閻錫山會談,大功告成,回到石家莊。


  何遂隨行歸來,在石家莊突然發現一個人非常眼熟,該人見何遂注意自己,慌忙逃逸。


  何遂(1888~1968) ,民主革命家。字敘甫,祖籍福清港頭鎮占陽村,出生於侯官縣(今福州市)。


  何遂一生待人耿直,熱誠,不近煙酒,唯酷愛書畫、文物,他唯一的財產就是大量的古文物和圖書。


  曾先後全部分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曆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和天津圖書館。


  僅一九五零年捐贈給上海曆史博物館的古文物就達六千八百九十五件。為此,陳毅市長,潘漢年、盛丕華副市長專函致謝,國家***發給了褒獎狀。


  此為後話。


  何遂猛然記起,這個人叫周符麟,原為第六鎮第十一協統領,被吳祿貞撤職,轉投吳鴻昌帳下。此人消失已久,怎麽今天突然出現?何遂越想越怕,趕緊報告吳祿貞,提醒他注意安全。


  吳祿貞聽後,大笑,“不要緊的,我有馬蕙田當警衛,他這個人靠得住。”馬蕙田是東北人,吳祿貞非常信任此人。


  何遂放心了,可是沒過多久,他突然看到了軍諮府第三廳廳長陳其采,大為奇怪。


  趕緊又稟報吳祿貞:“大帥,陳其采這個人,你要小心提防!”


  但吳祿貞卻滿不在乎地對何遂說:“你不必大驚小怪,別說一個陳其采,就是禁衛軍一團人跟著我,我都不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