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六道命令
主站派可不管電令還是總統命令,馮國璋的電令發表後,曹錕和張懷芝立刻要求發給南征軍費二百萬元。
各省軍閥也在對南用兵的大旗下下紛紛催索軍餉,截留稅收,招兵買馬,以擴大自己的實力。
馮國璋對主戰派隻能是步步退讓。
民國六年十二月十八日,馮國璋特派段祺瑞為參戰(歐戰)督辦,派段芝貴任為陸軍總長。
同一天還下一道手令,以後關於參戰事務均交參戰督辦處理,不必呈送府、院。
馮的本意是這樣就可以和和段劃分了勢力範圍,對外問題交段處理,對內問題由他主持。希望彼此各行其是,互不幹涉。
段也很樂意做這個參戰督辦,因為他深知督軍團是一種利害結合,張勳複辟前車可鑒。如果他自己無可用之兵,則一切是空的。
做了參戰督辦,就可以利用日本軍械和借款,暗中建立自己的軍隊。
段祺瑞就任參戰督辦後,督辦公署正式成立。以靳雲鵬為參謀處處長,張誌潭為機要處處長,羅開榜為軍備處處長,陳籙為外事處處長,衛興武為副官處處長。
不知是是小徐出的主意還是段祺瑞自己想到的妙策:督辦公署聘政府各部總長為參讚,次長為參議。於是,這個督辦公署成了內閣以外的另一政府,
事實上段對出兵國外作戰並無興趣,而是想利用出兵之名,編練一支可以由他自己控製的參戰軍。就如當年袁世凱在洪憲時期,編練模範軍一樣。
馮國璋本意是要把段祺瑞的權力限製在對外問題上,結果適得其反。
參戰督辦並不隸屬內閣,他的一切決定可以直接發交有關各部辦理。對內可以發號施令調動軍隊,對外可以憑借這個機構直接取得外援。糊裏糊塗中軍政大權反而因此而落在段祺瑞手中。加之王士珍的無為,結果自這個參戰督辦公署成立後,內閣倒有些名存實亡了。
這樣一來,馮想剝奪段的權力,和逐段下台的一切努力都化為了烏有。
有說直係和桂係之間曾有秘密約定:即直係在北方推翻段內閣、取消臨時參議院;桂係則在南方推翻護法的軍政府、取消非常國會。然後南北統一召集新國會,推舉馮國璋為大總統。馮國璋和黎元洪都幹的是袁世凱的任期,已經快到屆了。
在段內閣垮台後,天津會議後讓主戰派成為主導,直係並不能掌握北方的局勢。這使得桂係,不能不對取消廣州的護法軍政府和非常國會的行動,不敢擅行。
主戰派威脅叫囂要他對南方下討伐令,而桂係則催促他下停戰令。馮國璋在兩難中想出一條出路,他密令李純電勸陸榮廷取消兩廣自主。
兩廣取消了自主,主戰派便師出無名,這樣就可以實現南北休戰。
桂係鑒於段內閣名倒而實不倒,主戰派勢大,堅持北京政府先下停戰令,然後召開南北和談以達成南北統一。
陸榮廷向李純表示:隻要北軍退出嶽州,桂軍也可以從湖南撤退回粵。
馮國璋為了表示對桂係的讓步,十二月二十一日,馮下令任命李靜誠為廣西省長。李靜誠是廣西督署的參謀長,任命李靜誠為廣西省長是陸榮廷的意見,這是馮對桂係作出的姿態。
李靜誠則隨後向北京政府保薦張德潤為政務廳長,這表示桂係已經事實上取消自主了。
李靜誠(1867-1944)廣西武鳴人,壯族。清末貢生。多次鄉試落第後改學刑名,進身仕途,先後在府、廳、州、縣衙門充當幕僚,掌管刑名、錢糧、文案十餘年。
清宣統三年(1911)五月,隨龍濟光到廣東陸路提督衙門供職。
辛亥革命後回廣西追隨陸榮廷,曆任南寧軍政府副秘書,龍州、梧州中關統稅局長,廣西都督府秘書、廣西陸軍第二師少將參謀長、廣西督軍署中將參謀長、廣東督軍署顧問,廣西省長公署財政廳廳長等職。曾積極參與討袁護國運動。
桂係不但先下了停戰令,還間接表示了不繼續作戰。“聯帥”譚浩明在答複漢口和南昌兩個商會的電報中特別強調和聲明,南軍決不侵犯湖北和江西。
直係的湖北督軍王占元為了配合桂係的行動,也請求北京政府準其調回第二師,以新開到嶽州的第十一師師長李奎元接任嶽州城防司令;這些都表示直、桂兩係的合作關係正在積極加強。
繼派出兩路討南的司令的電令後,馮國璋曾發出一電:“前因湘事失敗,欲利用停戰之名,騰出時間以籌軍備。”並以大元帥名義電令各軍分途出發,表明他也是個主戰派。但十二月二十六日馮又忽然下了停戰布告。
一方麵向桂係表示接受了他們請下停戰令的要求;另一方麵又向北方主戰派解釋停戰布告與停戰令有區別,停戰布告不是正式文告,隨時可以改變。
他把“停戰布告”說成是“武裝和平”,如果南方不聽話便仍然進行討南軍事。
桂係對馮國璋的停戰布告感到滿意,陸榮廷建議推岑春煊為南方議和總代表,希望北方也推出議和代表來以便舉行南北和議。
北方主戰派反對南北和議,堅持對南方動武。為了向馮國璋施加壓力,皖係政客們放出一個風來,說如果馮堅持不下討伐令,皖係即以非常手段對付馮。不待新國會成立,即由臨時參議院通過議案,迎接黎元洪複任大總統。
這個威脅相當有效,馮國璋絞盡腦汁想出一個敷衍之法,試圖把南方的“全麵討伐”壓縮為“局部討伐”,把主戰派對南方討伐導向荊、襄一隅之地。
在馮看來:荊、襄自主軍本不屬於西南方麵,而是地方上的抗命部隊;北軍進攻荊、襄隻是剿匪行為而不是對南用兵,這一來對南方也好交代。
怕引起桂係誤會,馮國璋通過陳光遠向桂係解釋,荊、襄問題是湖北內部問題。又通過王士珍對岑春煊解釋:“局部討伐令決不會影響南北的和局。”
他拍電給岑春煊,邀請岑到北京磋商南北和平問題,作為複陸榮廷請岑春煊為南方議和總代表的電報的答複。
民國七年年一月十三日,徐樹錚鼓動倪嗣衝出麵策動,主戰的十六省區的軍閥聯名通電,反對“局部討伐”,堅持全麵討伐。倪嗣衝、張懷芝、張敬堯聯名提出罷免李純。
李純成為段係攻擊馮係的替罪羊,皖係把全部怒火都發在他的身上。
不堪重負的李純,一連發出三個電報請求辭職。
他在最後一次電報中憤慨地說:“反複矛盾之所為,君子所恥;而進退出處之際,古人所難。二者不可得兼,則寧犧牲其所難,而決不容忍遷就以忘其所恥。既知任重力微,即當潔身遠行。並非避嫌負氣,不過行其所安。”
針對天津的十六位主戰派通電,西南方麵在一月十四日由唐繼堯,程璧光、伍廷芳、譚浩明、劉顯世、莫榮新、李烈鈞、程潛、黎天才、陳炯明、石星川、熊克武十二人聯名發出通電。
對北京政府在發布停戰布告後又派出兩路征南軍司令,參陸辦公處發出進攻荊、襄的電令,以及起用大段、小段,利用劉存厚擾亂四川,利用龍濟光擾亂廣東的種種挑釁行為,提出了嚴厲質問。
陸榮廷在這電報中不曾列名。這表明,不但馮國璋主導不了北方的局勢,陸榮廷也主導不了南方的局勢。
馮國璋挖空心思想出“局部討伐”之法,想大事化小,避重就輕,以為既可以滿足主戰派的要求,又讓西南方麵不受到進攻。沒想到與他的願望相反,是既不能取得西南方麵的理解,又不能滿足北方主戰派的要求。
主戰派堅持必須以總統名義正式發布對西南的討伐令,不然他們就不管有沒有令都要討伐。並且宣布與北京政府脫離關係。
馮國璋身邊,王士珍一不願戰,又不敢和,新任陸軍總長段芝貴則不停地在國務會議上催促下討伐令。
正在這時,北京內外盛傳徐樹錚正部署要召奉軍入關,發動政變。
這使馮國璋麵臨這樣的抉擇,或是順從主戰派的意見,下討伐令;或是放棄總統。
萬般無奈之下,馮國璋一連下了六道命令,對南方大興討伐之師。
第一道命令:“查湖北襄鄖鎮守使兼陸軍第九師師長黎天才,暨湖北陸軍第一師師長石星川,分膺重寄,久領師幹,宜如何激發忠誠,服從命令,乃石星川於上年十二月宣布獨立,黎天才自稱靖國聯軍總司令,相繼宣告自主,迭次抗拒,勾結土匪,攻陷城鎮,並經各路派出軍隊,奮力痛剿,將荊、襄一帶地方,次第克複,而該兩逆甘心叛國,擾害閭閻,實屬罪無可逭。黎天才、石星川,所有官職勳位勳章,應即一並褫奪,仍著各路派出軍隊,嚴密追緝,務獲懲辦,以肅軍紀而彰國法!此令。”
第二道命令:“譚浩明等,擁眾恣橫,甘為戎首,前已有令聲罪致討。譚浩明以現任督軍,不思綏輯封圻,恪盡軍寄之責,乃竟自稱聯軍總司令,率領所部,侵擾臨疆,若再濫廁軍職,何以申明紀律,警戒來茲?署廣西督軍陸軍中將譚浩明,著即褫奪官職暨勳位勳章,由前路總司令一體拿辦。其他附亂軍官,並著陸軍部查明懲處,以彰國法而警效尤!此令。”
第三道命令:“前因湖南督軍傅良佐,代理省長周肇祥,擅離職守,曾令免職查辦。兩月以來,荊、襄叛變,嶽州失守,士卒傷亡之眾,人民流離之慘,深愴予懷。追論前愆,該前督等實難辭失律僨事之咎。傅良佐一案,著即組織軍法會審,嚴行審辦。周肇祥職司守土,遇變輕逃,並著交文官高等懲戒委員會依法懲戒,以肅綱紀而儆方來!此令。”
第四道命令:“陸軍第八師師長王汝賢,前令以總司令代行湘督職權,督同第二十師師長範國璋保守長沙,立功自贖,乃竟相繼挫敗,省垣不守。此次嶽州防務,範國璋所部,又複先行潰退,總司令王金鏡,身任軍寄,調度乖方,以致嶽城失陷,均屬咎有應得。王汝賢、範國璋,均著褫奪軍官勳位勳章,交曹錕嚴行察看,留營效力贖罪。王金鏡著褫奪勳位勳章,撤銷上將銜總司令,以示懲儆!此令。”
第五道命令:“江西督軍陳光遠,於湖南戰役,疊有電令進援,乃該督軍托故延緩,致誤湘局,殊難辭咎。陳光遠著褫上將銜陸軍中將,仍留督軍本職,俾其奮勉圖功,以策後效!此令。”
第六道命令: “……迨前湖南督軍傅良佐棄職輕逃,前援湘總司令王汝賢,副司令範國璋,接踵潰退,長江陷落,大損國威。前國務總理段祺瑞暨各國務員等,以軍事失敗,政策撓屈,引為己責,先後呈準辭職,國璋於此,正宜申明紀律,激厲戎行,奮一鼓之威,作三軍之氣,乃因湘有停止進兵之電,粵有取消自主之言,信讓步為輸誠,認甘言為悔禍。方謂幹戈浩劫,猶可萬一挽回,固料其非盡真誠,而終思要一信義,於是布告息爭,以冀共維大局。孰意譚浩明等反複恣肆,攻破嶽州,今則攘奪權利之私,實已昭然若揭,不得不大張撻伐,一翦凶殘。然苦我商民,勞我師旅,追溯既往,咎果誰歸?傅良佐等僨事失機,固各有應得之罪,而舉措之柄,操之中央,循省藐躬,殊多慚德。兵先論將,往哲有言,泛駕之材,詎可輕馭。
“國璋不審傅良佐等之躁率,而輕用人,是無知人之明也。叛軍幸勝,反議弭兵,內訌終凶,言之成理。國璋欲慰大多數人之希望而徑許之,是無料事之智也。思拯生靈於塗炭,而結果乃重擾閭閻,思措大局於安全,而現狀乃愈趨棼亂。委曲遷就,事與願違,是國璋之小信未能感孚,而薄德不堪負荷也。耳目爭屬,責備難寬。既叢罪戾於一身,敢辱高位以速謗?惟攝職本出《約法》,詎容輕卸仔肩?鄂疆再起兵端,尤應勉紓籌策。所望臨敵之將領軍隊,取鑒前車,各行省區域長官,共圖後盾,總期大勳用集,我武維揚,俾秩序漸複舊觀,蒼赤稍蘇喘息。國璋即當返我初服,以謝國人。耿耿寸心,願盟息壤,凡百君子,其敬聽之。特此布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