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

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

  現在,我們還要回過頭來說說廣州。


  一九二二年六月十五日深夜,粵軍高級將領在鄭仙祠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發動軍事政變,驅逐南方政府大總統下台。


  有史料記載:在這危急關頭,“陳炯明在惠州派秘書陳猛蓀持他的親筆信勸止葉舉,……信大意說南方政府出兵北伐如果能勝固好,如其失敗,他以陸軍部長身份暫將部隊調返東江訓練,做充分準備,到時仍可收拾殘局。陳猛蓀持信送到鄭仙祠。葉舉閱後,當著陳猛蓀的麵將信擲落地上,說陳炯明不知軍事,還說:回東江哪裏找吃的?叫陳猛蓀回報陳炯明,事情已不容不發……陳炯明怒不可遏地把茶盅也打碎了”。


  國民黨主政後的正史,都認定這次叛亂是陳炯明策動的。軍事政變是發生了,也是陳的部屬所為,但說這次軍事政變是陳炯明策動的,可能有待核實。


  陳炯明固然是個人品極佳,威信很高的人,他身邊從不缺少死忠之士,可也有控製不了局勢的時候。


  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日淩晨,葉舉開始行動。但他並不想置南方政府大總統於死地,隻想將其逐出廣東,所以在開炮前讓人打電話給其透露了消息,讓他趕快離開。


  很多資料在描寫南方政府大總統逃離總統府時有多凶險和機智,很可能有誇大的成分。


  這些人在舉事時提出的要求,也正是前麵蔡元培等人所提出,請南方政府大總統兌現他與徐世昌一齊下台的諾言。


  南方政府大總統離府後,粵軍圍攻,要求守軍投降不遂,而開“土炮三響嚇之”。 南方政府大總統登上軍艦後,南方海軍宣布和軍事政變軍開戰。


  在江西前線北伐的各軍,從六月二十日後,就不斷接獲南方政府大總統蒙難的消息。


  二十三日接南雄電,知對方翁式亮、楊坤如部已經占領韶關,追擊大本營的人員,胡漢民已離韶關。


  前線總部召開軍事會議,會中有兩種主張:其一主張仍繼續前進,先克南昌、九江,再行應付粵事;其二主張立即回粵,助孫平亂。


  二十七日,胡漢民馳至贛州,報告廣州變亂情形,軍心為之激憤。


  當晚再開會議,許崇智、李福林、朱培德即決議回師討賊。議定以粵軍第二軍、滇軍(朱培德部)、福軍(李福林部)及粵軍第一師(梁鴻楷)回粵,分由大庾,信豐向粵境南雄前進。


  其他各軍則暫駐贛境,病中的李烈鈞留守贛南。


  不料,回師行動一開始,粵軍第一師梁鴻楷抵達信豐後,竟不依照原訂計劃,連夜向三南方麵退入連平,潛歸惠州,與陳炯明會合。


  第一師是鄧鏗所手創,北伐入贛後和許崇智等部共同作戰,戰功卓著,是一直勁旅。這支部隊忠於鄧鏗,也忠於陳炯明。


  梁鴻楷反水後,胡漢民主張尾追,先肅清東江。


  因已約定滇軍為右翼,許軍與福軍擔當正麵合攻韶關,許崇智則主張徑向韶關回師。認為經東江至廣州路遠,孫被困兵艦上應急赴援為宜。如果去追梁軍,福軍獨任回師之責恐力不能勝。而滇軍因不知內情,容易形成猜疑。


  胡漢民同意了許崇智的主張,於是繼續向韶關進兵。


  七月二日北伐軍許崇智、李福林、朱培德、黃大偉諸部皆入粵境,自南雄、始興直指韶關。


  攻韶計劃是:

  (一)以滇軍朱培德全部由江口渡河經仁化向韶關進攻。


  (二)以李福林全部沿河左岸,經周田大橋、長壩、黃浪水向韶關進攻。


  (三)以第二軍之許濟、孫本戎、謝宣威等由火山、大塘方麵向韶關進攻。


  其他部隊為預備隊,另以第九旅黃國華部由三南方麵攻翁源。


  出師時同立誓約:“三軍一致,誓同生死,擁護孫大總統,平定粵省之亂,如有異心,天誅地滅。”


  許崇智自南雄馳電給孫:“陳逆叛變,圍攻公府,令人切齒痛恨。北伐各軍業已集中南雄,指日進攻韶關,誓必討平叛逆。朱培德總司令所部滇軍尤為奮勇,業已開拔前進,想叛軍不足當其一擊也。”


  許崇智電報到孫手中時,海軍方麵卻又有不穩的消息。


  民國十一年七月九日,先頭部隊與陳軍開始接觸,展開激戰。


  陳軍自占領韶關後,前進部隊僅至大橋為止。以韶關及芙蓉山,帽子峰及河東蓮花山一帶高山之險要形勢為防線,修築堅固工事,布滿鐵絲網,以抗回師的北伐軍。


  雙方接戰後,右翼滇軍占領白虎坳、黃岡嶺、雞公嶺等要地,迫近韶關外之帽子峰;中路李福林部迫近流塘、下長壩一帶,向高地之陳軍施行攻擊;左翼許崇智部孫旅迫近東錫窟前背一帶。


  許崇智部第九旅黃國華及何梓林兩部,連占魯溪、壩子圩等處,十九日占領獅子嶺及翁源城。


  陳軍方麵急調援軍支持,因有粵漢路運輸之便,增授迅速,而北伐軍則水陸交通均形不便,翁源失守。二十日,許軍張民達部經過苦戰,再度收複翁源,但又失守。


  二十四日,黃大偉部集中始興,到達翁源前線,三度攻克翁源。


  火山方麵戰事亦極激烈,北伐軍久戰疲勞,前線頗有動搖之勢,許崇智親自進駐火山。二十四日,北伐軍猛烈攻擊,大破陳軍,陳軍全線向大塘韶關方麵總退卻。北伐軍乘勢追擊。


  二十七日許崇智部左翼進占蓮花山陣地向韶關車站猛攻,陸旅向馬壩方麵進攻,另一支進占大塘、羌在街之線。湘軍第七混成旅旅長陳嘉祐馳援,助攻陳軍。


  正當回師的北伐軍節節勝利時,由贛返粵的原屬第一師梁鴻楷部陳修爵團,突然陣前倒戈,由馬壩向北伐軍左翼陸旅進攻。


  陸旅久戰兵疲,不能支持,首先退卻,於是牽動全線。各部遂總退卻。


  二十九日,韶關方麵北伐軍失利後,翁源方麵亦被陳軍擊破,全線搖動。


  湘軍陳嘉祐所部三旅,一旅在火山,其餘兩旅在周田、仁化。尚未加入陣線,亦連帶退卻。


  七月三十日,各軍退至始興縣屬之江口,才收容部隊,重加整頓。陳軍已追擊至長岡、水南、水口等處。北伐軍獲知翁源方麵亦告失敗,於是自江口退卻。


  八月三日,退至贛邊的南雄。


  第九旅黃部退至虔南、贛軍賴世璜部退至信豐、李明揚部退大庾、李福林部一支退仁化,一支退南雄。


  滇軍朱培德部、湘軍陳嘉祐部因為河川阻隔退南雄不易,向湘桂邊境退卻。


  當時李烈鈞人在南雄,主張各軍全部退桂林。


  許崇智因為在福建有延平王永泉的關係,以及多年和福建的淵源,堅持退福建。


  結果分道揚鑣,許崇智軍、李福林軍及黃大偉部偕同退福建,李烈鈞之贛軍、朱培德之滇軍、陳嘉祐之湘軍退往湘邊,李烈鈞則赴上海養病。


  八月四日,南雄為陳軍所占。


  回師討逆的北伐軍全盤失敗後,南雄失守的消息傳到座艦,南方政府大總統召集各艦艦長及重要幹部會議。


  大家認為:贛南失陷,南雄不保,前方腹背受敵,戰局當然惡化。總統株守省河,有害無益,還是離開這個困窘之地,別圖發展為上策。


  南方政府大總統接納了大家的建議,決定離開廣東去上海。派人通知各國領事後,原訂計劃是乘搭商輪,但英國領事表示可派炮艦摩漢號護送去香港,便改乘英艦。


  南方政府大總統離開廣東後,八月十五日,陳炯明回到廣州任粵軍總司令。


  八月十四日上午,英國皇後號郵輪駛抵上海,南方政府大總統在吳淞登陸,上海各團體代表等候岸邊,歡迎者約數千人,場麵很熱烈。


  十五日南方政府大總統發表護法宣言,全文如下:

  “六年以來,國內戰爭,為護法與非法之爭。文不忍艱難創造之民國,隳於非法者之手,倡率同誌,奮鬥不息。中間變故迭起,護法事業,蹉跎數載,未有成就,而民國政府,遂以虛懸。國會知非行權無以濟變,故開非常會議,以建立政府之大任,屬之於文。文為貫徹護法計,受而不辭。就職以來,激勵將士,出師北向,以與非法者戰。最近數月,贛中告捷,軍勢遠振,而北軍將士,複於此時為尊重護法之表示,文以為北軍將士有此表示,則可使分崩離析之局,歸於統一,故有六月六日之宣言,願與北軍將士提攜,以謀統一之進行。


  “不圖六月十六日,護法首都,突遭兵變,政府毀於炮火,國會遂以流離,出征諸軍,遠在贛中,文僅率軍艦,倉卒應變,而陸地為變兵所據,四麵環攻,益以炮壘水雷,進襲不已。文受國會付托之重,護法責任,係於一身,決不屈暴力,以失所守。故冒險犯難,孤力堅持,至於兩月之久,變兵卒不得逞。而軍艦力竭,株守省河,於事無濟,故以靖亂之任,付之各處援師,而自來上海,與國人共謀統一之進行。回念兩月以來,文武將佐,相從患難,死傷枕藉。故外交總長伍廷芳,為國元老,憂勞之餘,竟以身殉,尤深愴惻!文之不德,統馭無方,以至變生肘腋,咎無可辭。自兵變以後,已不能行使職權,當向國會辭職,而國會流離顛沛之餘,未能集會,無從提出。至於此次兵變,文實不知其所由起。據兵變主謀陳炯明及諸從亂者所稱說,其辭皆支離不可究詰。謂護法告成,文當下野耶?六月六日文對於統一計劃,已有宣言,為天下所共見。


  “文受國會付托之重,雖北軍將士有尊重護法之表示,猶必當審察其是非與誠偽,為國家謀長治久安之道,豈有率爾棄職而去之理?陳炯明於政府中為內務總長,陸軍總長,至兵變時,猶為陸軍總長,果有請文下野之意,何妨建議,建議無效,與文脫離,猶將諒之。乃兵變以前,默無所言,事後始為此說,其為飾詞,肺肝如見。按當日事實,陳炯明於六月十五日,已出次石龍,嗾使第二師於昏夜發難,槍擊不已,繼以發炮,繼以縱火,務使政府成為煨燼,而置文於死地。蓋第二師士兵,皆為湘籍,其所深疾,果使謀殺事成,即將歸罪,以自掩其謀,而兼去其患。乃文能出險,不如所期。始造為請文下野之言。觀其於文在軍艦時,所上手書,稱大總統如故,可證其欲蓋彌彰已!謂陳炯明以免職而修怨,葉舉等以飭回防地而謀生變耶?無論以怨望而謀不軌、皆為法所不容,即以事實言之,文於昨年十月,率師次於桂林,屬陳炯明以後方接濟之任。


  “陳炯明不惟斷絕接濟,且從而阻撓。文待至四月之杪,始不得已改道出師,於陳炯明呈請辭職之時,猶念其前勞,不忍暴其罪狀,仍留陸軍總長之任,慰勉有加,待之豈雲過苛?葉舉等所部,已指定肇、陽、羅、高、雷、欽、廉,梧州、鬱林一帶為其防地,乃輒率所部,進駐省垣,騷擾萬狀。前敵軍心,因以搖動,飭之回防,詎雲激變?可知凡此種種,亦非本懷,徒以平日處心積慮,惟知割據以便私圖,於國事非其所恤,故始而阻撓出師,終而陰謀盤據,不惜倒行逆施,以求一逞。誠所謂苟患失之,無所不至者。且即使陳炯明之對於文積不能平,至於倒戈,則所欲得而甘心者,文一人之生命而已,而人民何與?乃自六月十六日以後,縱兵淫掠,使廣州省會人民之生命財產,悉受蹂躪,至今不戢。且縱其凶鋒,及於北江各處,近省各縣,所至洗劫一空。人民何辜,遭此荼毒!言之痛心。向來不法軍隊,於攻城得地之後,為暴於一時,已犯天下之大不韙。今則肆虐亙於兩月。”


  “護法以來,各省雖有因不幸而遭兵燹,未有如廣東今日所處之酷者。北軍之加兵於西南,軍紀雖馳,有時猶識忌憚。龍濟光、陸榮廷駐軍廣東,雖嚐以騷擾失民心,猶未敢公然縱掠。而此次變兵,則悍然為之。聞其致此之由,以主謀者誘兵為變時,兵怵於亂賊之名,憚不敢應。主謀者窘迫無術,乃以事成縱掠為條件,兵始從之為亂。似此煽揚凶德,汨沒人道,文偶聞野蠻部落為此等事,猶深惡而痛絕之;不圖為此者,即出於同國之人,且出於統率之軍隊,可勝憤慨!文夙以陳炯明久附同誌,願為國事馳驅,故以軍事全權付托。今者甘心作亂,縱兵殃民,一至於此。文之任用非人,誠不能辭國人之責備者也。此次兵變,主謀及諸從亂者所為,不惟自絕於民國,且自絕於人類,為國法計,固當誅此罪人;為人道計,亦當去此蟊賊。


  “凡有血氣,當群起以攻,絕其根本,勿使滋蔓。否則流毒所播,效尤踵起,國事愈不可為矣。以上所述,為廣州兵變始末。至於國事,則護法問題當以合法國會自由集會,行使職權為達到目的,如此則非常之局自當收束。繼此以往,當為民國謀長治久安之道。文於六月六日宣言中所陳工兵計劃,自信為救時良藥,其他如國民經濟問題,則當發展實業,以厚民生,務使家給戶足,使得休養生息於競爭之世。如政治問題則當尊重自治,以發舒民力。惟自治者全國人民共有共治共享之謂,非軍閥托自治之名,陰行割據所得而借口。凡此犖犖諸端,皆建國之最大方略,文當悉其能力以求貫徹。自維奔走革命卅餘年,創立民國,實所躬親。今當本此資格,以為民國盡力。凡忠於民國者,則引為友,不忠於民國者,則引為敵。義之所在,並力以赴。危難非所顧,威力非所畏,務完成中華民國之建設,俾國民皆蒙福利,責任始盡。耿耿此誠,惟國人共鑒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