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陳娘子房內。


  徐大郎好話說盡,隻是母親就是不肯鬆口,不由急道:“娘怎麽還不信我,我這次真的是發狠要成人立事。若還是像往常一樣怠惰,我就……”


  陳娘子忙堵住兒子的嘴道:“不許胡說。我再想想,明日給你答複。”


  陳大郎歎了口氣,見到母親形容十分憔悴,又勸道:“娘縱使沒胃口,好歹也要吃些東西,我去給你下碗麵吧。”


  “不必了。”陳娘子擺手製止:“我現在胸口悶吃不下,晚間讓大廚房的娘子給我送碗粥也就是了。”


  徐大郎再次歎了口氣,一跺腳走了。


  薛盈來到陳娘子房前,看到徐大郎雙眼紅紅的,不由問道:“令堂身體怎樣了?”


  徐大郎苦笑道:“家母是老毛病了,也隻怪我做兒子的不爭氣罷了。”


  薛盈沒與徐大郎多寒暄,掀開簾子進了房。陳娘子躺在一張舊床榻上向她招呼道:“薛娘子來了,都說家醜不可外揚。如今倒叫你看笑話了。”


  薛盈柔聲勸道:“陳娘子家裏的事我已知曉。說起來令郎也已經成人了,他若真的肯改過上進,這自然好。不過話又說回來,他若真的不改,我們也沒有別的法子,一半盡人力,一半聽天命罷了。無論如何,總把他關在家裏,不知世路人情,也不是長久之道。陳娘子索性放手讓他做去,到了外麵人生地不熟,他自然要勤謹些,或許曆練出來了也未可知。”


  陳娘子歎了口氣道:“你說的何嚐不是,若說我這個兒子,因他父親去世的早,我管得鬆了些,有些驕縱是真的,但本性不壞,對我也算孝順,讓他出去曆練一番學些乖也未嚐不可。隻是他以前從未做過生意,說是要販賣香料,又不懂行情,萬一被人騙了,賠得血本無歸,我這半輩子的積蓄就全填進去了。”


  薛盈沉吟一陣道:“陳娘子不必擔心。依我看,令郎也不必做香料生意,竟是去杭州買些生絲回京販賣更妥當。”


  陳娘子忙問:“看樣子,薛娘子是知道些內情?”


  薛盈壓低了聲音:“我也是略聽到一些風聲,因為汛情,浙江路運往京城的生絲折損到運河裏了。據我預料,今年京城的生絲價格定會上漲,令郎若做生絲買賣,定不會賠本。我叔祖是杭州的茶商,也認識一些生意人,令郎去了杭州,我托他照應一下好了。”


  陳娘子十分感激,怔怔地望著薛盈道:“薛娘子廚藝精湛,為人是極好的,隻是我前些日子內心偏狹,偏偏認為你鳩占鵲巢,說起來真是慚愧。”


  薛盈笑道:“往事我們不必再提,我也沒你想得那麽好。這生絲生意我也要出錢摻和一下,到時候賺了錢,我和令郎按股分成,陳娘子同不同意?”


  陳娘子不由笑了:“路子是你找的,你要分一杯羹,這有什麽不可以。”她忽然覺得輕鬆了些,否則虧欠薛盈太多,她一時無以為報。


  辭別了陳娘子,薛盈本來想去大廚房的,心念忽又一動,向人打聽了徐大郎的住處,徑自找上門去。


  她也不和徐大郎廢話,直接告訴他自己和陳娘子的決定,徐大郎果然喜出望外,忙道:“多謝薛娘子在家母麵前替我轉圜,又給我們娘倆指了一條明路。薛娘子放心,你該得的錢,我一分也不會少給。”


  薛盈的叔祖是位精細人,有他在杭州替自己盯著,應該不會出什麽差漏,她眼下擔心的不是這些,淡淡一笑道:“生意場上有規矩,入股分成,是要將具體條款寫明畫押的。回頭我們商量寫個文書,有白紙黑字在,誰也吃不了虧去。隻是有句話我要囑咐你。”


  徐大郎沒料到薛盈年紀輕輕,為人卻十分老練,愣了一下方道:“薛娘子請說。”


  薛盈沉聲道:“我會拜托叔祖委派一位妥當人跟你一起料理生絲生意,一同回京。隻是求人究不如靠己,親兄弟尚需明算賬,你若沿途不小心,讓本錢打了水漂,令堂可是已經押了字了,她需照價賠償我的本錢,這其中的厲害,你自己要好好思量。”


  徐大郎雖然為人驕縱不識世務,可是並不傻,他知道這筆生意薛盈完全可以撇開自己單做,之所以拉上自己,還是看在母親的情分上,忙道:“薛娘子放心,我知道好歹。”


  薛盈笑了,其實陳娘子並未押字,後麵的話是自己編出來給他施加壓力的,沒料到他竟一口答應了。可見陳娘子對兒子看得很準:雖然為人驕縱,可是本性不壞。


  回到大廚房。眾人正在準備晚餐,薛盈見王娘子端著一碗白粥要出去,問道:“這是給誰送的?”


  王娘子忙道:“是給陳娘子的,她這些日子臥病在床沒有胃口。”


  薛盈笑道:“白粥太寡淡了,我們晚餐吃湯麵吧,做好隨便給陳娘子送一碗。”


  薛盈肯出馬,眾人求之不得。隻見她利索地開始和麵,然後抻成細細的長條放在一旁備用。一麵起鍋下蔥花,雞絲煸香,接著加入用雞骨、豬骨熬煮多時的高湯,放入麵條煮熟,又加入少量青菜,清淡的雞絲麵便做好了。


  薛盈單獨盛了一碗寬湯麵,加了一點特製的料汁,遞給王娘子道:“你把這碗麵給陳娘子送過去吧。”


  陳娘子剛接過那碗麵,一股辛香便鑽入鼻孔,令人食欲大開,好奇問道:“薛娘子,這裏另加了什麽調料呀?”


  薛盈笑道:“是齏汁,把薑、蒜、韭菜切碎搗成泥,再兌上水,加胡椒和少許鹽混合就成了。陳娘子是蜀人,應該很喜歡這味道。”


  王娘子悄悄咽了咽口水,懇求道:“我能嚐一嚐嗎?”


  薛盈笑了:“當然可以,這齏汁口味較重,你初次嚐試要少放一點。”


  王娘子依言在湯麵中加入少許齏汁,夾了一根麵條送入口中,手抻的麵條十分筋道,又充分吸飽了汁水,她的食欲很快被調動起來。


  王娘子迫不及待喝了一口湯,胡椒、薑蒜的辛辣很快占領了味蕾,等那霸道的味道稍稍散去後,雞骨豬骨濃湯的鮮香便漸漸縈繞在舌尖,韭菜特有的刺激與濃鬱又進一步襯托了湯水的鮮甜,引誘著人繼續品嚐。


  不出片刻時間,王娘子的那碗湯麵便見了底。眾人見她吃得那樣盡興,一個個猛咽口水,齊齊看向薛盈。


  薛盈被她們看的心裏發毛,忙道:“要不,諸位也加點齏汁嚐嚐?”


  “哎。”眾人當即起身往自己的湯麵裏加齏汁,薛盈珍視的那碗調料很快見了底。


  陳娘子在房內嚐到那碗加了齏汁的雞絲麵,莫名有些恍惚,她已經十多年沒嚐過這個味道了。當年她初入京城,寄居在親戚家裏,並不習慣這裏的食物,吃麵做羹湯時總是要加一點齏汁。可是有一回她像往常一樣吃齏汁湯麵,表姐鄙夷的的目光掃過她,冷笑道:“還真是個鄉巴佬,好好的麵條都被你毀了。”


  她當時覺得恥辱,把自己那瓶珍藏的齏汁扔掉了,她努力向汴京人的飲食習慣靠攏,可是她畢竟是蜀人,一些印記深入骨髓,是不能改變的。這一刻,薛盈用一碗齏汁湯麵,收服了她的胃,也收服了她的心。


  薛盈用過晚餐,又準備好明日早飯的材料,正想回房休息,卻見鄭良過來道:“薛娘子,阿郎請你過書房一趟。”


  薛盈心中咯噔一下,暗道:莫非是李維上次沒訓完,今天想起來繼續教訓?

  一想到李維那張麵癱臉,她便從心裏開始抵觸,隻得慢騰騰跟著鄭良挪到書房。


  李維坐在書案旁拿著一本《道德經》在看,見到薛盈來了,麵色倒是如常,隻沉聲問:“這些天教引娘子教你府上的規矩了嗎?”


  薛盈忙道:“教了,隻是我天性愚笨,要完全領會還需要一些時日。”


  李維看了她一眼淡淡道:“明日有三五同僚來府上小宴,你用心準備幾道小菜。”


  薛盈這才知道李維叫自己來的用意,鬆了口氣道:“阿郎放心,我會好好準備的。”


  李維這才點點頭,忽又想起什麽囑咐道:“菜品不必多,亦不必過奢,整潔幹淨即可。你以前開瓠羹店,做菜的口味太重,這次不必死命的加調料。”


  李維的話音剛落,薛盈的心頭的火氣便冒出來,壓了壓實在忍不住,索性反問他:“聽阿郎的意思,似乎對飲食一道頗為精通?”


  李維淡淡一笑道:“君子遠庖廚,豈能孜孜於飲食之道?”


  薛盈心頭怒意更勝,冷冷道:“既然如此,阿郎似乎不必指教太多。我自十歲起便開始鑽研廚藝,做什麽菜該放什麽調料,心中有數。薛家瓠羹店經營多年,亦未有食客埋怨我調料放的太重。前日做川炒雞放大量的川椒,是因為川飯本就如此。”


  薛盈話一出口,忽覺得有些後怕,她在市井間說話無拘無束慣了。李維可是府上不折不扣的正主,要是把他得罪了……


  誰知李維盯了她許久,倒並不像十分生氣的樣子,半響方道:“你明日早早下廚去準備,若賓客不滿意,便唯你是問。”


  薛盈忙應了聲是,逃也似的離去了,偏偏在半路上遇到李嘉。


  李嘉與兄長不同,平時最喜歡鼓搗一些美食,與薛盈頗有共同語言,兩人日漸熟墊,此時看到薛盈急匆匆樣子,不由笑問:“ 薛娘子走這麽快做什麽,難道背後有鬼追你不成?”


  薛盈這才定定神道:“無事,隻是明日有客人來,阿郎囑咐我做幾道小菜。”


  李嘉想想自己兄長那一張死人臉,當即明白了幾分,輕笑道:“大哥也就表麵上刻板不近人情了些,其實心地還是很好的。其實,他也是個可憐人……”


  “哦?”薛盈好奇之心頓起,不由問道:“這話怎麽說?”


  李嘉沒有同胞姐妹,母親生性淡泊,哥哥又是那樣的性子,滿腹八卦平時無人訴說,此時便壓低了聲音道:“其實大哥早年是與鄭府的小娘子定過親的,隻是快到迎娶的日子,爹爹辭世了,大哥要守孝三年不能娶親。後來孝期滿了,本要迎娶鄭府小娘子過門,誰知那小娘子又得了癆病,拖了幾年治不好,去年還是去世了。得知鄭家小娘子生病時,娘娘說大哥年紀大了耽誤不得,想要他另娶,誰知大哥說不能負了鄭家小娘子,堅決不同意。親事就這樣蹉跎下來,許是大哥一個人的日子太久了,性子便變得有些……古怪。”


  薛盈卻沒料到李維還有這樣苦衷,一時對他的觀感也沒那麽惡劣了,這麽說來,他也算是有情有義的人呢。


  作者有話要說:北宋時期,三大菜係裏就有“川飯”,而且跟現在一樣突出麻辣,裏麵放了很多胡椒和薑末,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愛吃。宋太宗就曾問過大臣蘇易簡:“食品稱珍,何物為最?”蘇易簡答曰:“臣聞,物無定味,適口者珍,臣隻知齏汁為美。” 齏汁就是用蔥、薑、胡椒等碎末加上鹽做成的湯汁。


  薛盈:姑奶奶不發威當我是病貓,明兒非得露一手讓你看看我的厲害。


  李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