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我出生於70年代,計劃生育剛實行的初期,在那個年代成長的孩子,相較於現在有孩子的家庭,基本上大多數屬於放養和野生,我曾經一直以為自已是一個從小缺乏父愛的孩子,直到有一天,我從我孩子的眼睛裏看到了自已。
當今社會,父愛的缺位,或是想愛,不知如何去愛,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心理學家弗洛姆說,母親的作用是給予孩子一種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親的任務是指導孩子正視他將來會遇到的種種困難,從而不斷的超越自已。這些道理相信大家都懂,我也曾經一度認為自已懂,但事實上知道和做到是兩個概念;大家都知道佛,很多人都會去拜佛,但極少有人認識到自已原本就是佛。
隻到有一天,我從孩子的眼睛裏看到了自已,才突然明白,他出現在我的生命中,是用一種生命形式反映一種生命形式,是為了讓我看清楚自已,孩子身上反複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我們自已存在已久的問題。逃無可逃,避無可避,當我開始意識到這些都是自已的問題,就不再去一味的去指責和批評,而是選擇無條件接納,就象無條件去接納自已,愛自已,然後問自已,確定這些是否是自已希望的樣子,如果是,則安心的接納,如果不是,重新做出另外的選擇。再然後,我隻需要實事求是的,完全的做回到真實的自已,平凡而又非凡的自已。
祝願天下所有的父親,能在自已的孩子身上看到真正的自己,從而超越和突破這重困擾自已多年的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