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細水長流
郭博文說:“9月份國際油價上漲,從現在的資料分析,應該是歐美各國央行采取的給金融市場注資的聯合幹預措施,因為年中經濟上漲,刺激了歐美各國對石油地需求,也在平衡美國經濟下行造成的不利影響。應該是擔心美國石油需求減少,歐佩克組織會減少產量,那時,油價就會漲得更厲害。再加上美國夏季颶風地出現,尤其是形成於大西洋的熱帶風暴‘迪安’對當地石油生產設施造成威脅,影響到石油供應,使得國際市場原油期貨價格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點,再次出現反彈上揚。至9月13日,紐約市場WTI原油期貨價格突破了80美元。這就是目前石油漲勢的全部狀況。”
黃瑞鳴點點頭:“今天把圖做出來,這最後的幾個月,我們就炒石油了。”
熊琴說:“你召集到人了?”
“當然。”黃瑞鳴說:“有時,大家的遲鈍都是一致的。剛才問他們加油的情況,竟然都沒怎麽反應過來。這就是市場機會。”
郭博文立刻進入了工作狀態。
等到了快手勢的時候,郭博文的模擬走勢圖已經完成了,從圖上看,原油走勢喜人,行情甚至能延續到2008年。
黃瑞鳴說:“石油是大宗商品,上漲1美元都會引起波動,你的圖預期到年底會達到90多美元,那就做。”
黃瑞鳴對幾個大戶通報了研究結果,都決定明天開始建倉。炒石油期貨,對於郭博文的實力來說,顯得過小,隻能小打小鬧。但要真的如期到了自己所說的價位,那是能賺上一筆的。
因此,郭博文對資金進行了整理,留出20萬作為準備金,剩下的全部對石油進行看多交易。
回到住處時,林雅晴早已回來了,正在整理著衣物。郭博文詢問國內金融界對石油情況的反應。
林雅晴說:“石油價格長期看漲,這是肯定的。你不會現在才想起來吧。”
“為什麽長期看漲?”郭博文說:“投機市場沒有永遠漲的商品。”
“誰跟你說投機市場。”林雅晴說:“我們研究的是實際的需求。”
“你們怎麽研究實際需求的?”郭博文想到金融機構資本大,研究範圍涵蓋廣,一定有自己預計不到的地方。
“你研究的國際遊資的情況是怎樣的?”林雅晴反問道。
郭博文說:“我早晨剛研究了今年的油價,年初紐約商品交易所基金原油期貨持倉量一度大幅減少,都是淨空頭持倉,全球多數遊資對石油價格看空,所以國際油價出現了大幅跳水,西得克薩斯原油期貨價格由每桶65美元左右一度跌至50美元。因為今年國際氣候趨勢是暖冬,采暖燒油月份不足。但到了3月份以來,紐約市場投機資金原油期貨持倉量明顯回升,國際油價也出現明顯反彈,這是物極必反的結果,看不出經濟有多大的影響力。在7月末,基金原油淨多持倉量最高增至1.2億桶以上,超過當時日原油消費總量近50%,而國際油價在這種情況下,就隻能上漲了。”
林雅晴說:“從我們金融學的觀點來看,基金原油期貨持倉量與國際油價具有高度正相關性,每當基金淨多持倉量大幅增加,國際油價隨之飆升,而當基金大幅減倉時,國際油價便會出現快速下挫。影響國際油價的各種因素都會成為國際遊資炒作的題材,因而國際遊資仍將會對油價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就是從投機炒作的角度看,石油價格還是一樣會漲。”
“但投機市場是有漲又跌,那實際需求呢?”郭博文最關心的就是這。
林雅晴坐在了桌子邊,打開了電腦,找出了國內經濟狀況的分析圖,對郭博文說:“看,現在世界經濟,就是中國概念,分析任何商品需求,都要考慮中國。有的商品即使中國不需要,但中國卻是最大的生產國。製造業地發展,就促使中國成為石油最大的需求國之一了。”
“沒錯,即使不考慮製造也,就是考慮街上跑的汽車,也足夠讓石油價格上漲了。”郭博文說:“不過,你們專業的金融機構如何研究石油走勢?”
“我們要從產能方麵進行研究。”林雅晴說:“首先,從2002年5月份以來,石油價格持續攀升,遠遠高於平均每桶15美元以下的平均開采成本。這樣一來,開采石油就有利可圖了,於是,刺激了石油勘探活動的投資,世界石油探明儲量從2000年底的11147億桶持續上升到2005年底的12007億桶,年均幾何增長率為1.3%。怎麽樣?是不是顛覆了你頭腦中石油越用越少的概念?”
“是呀。”郭博文說:“上大學時就被告知能源危機,這個時期中期,石油儲量就玩完,現在看來,撐到下個世紀沒問題。”
“那你也太樂觀了。”林雅晴說:“全球石油探明儲量在持續增加,但產量增加得更快,原油剩餘產能急劇下降。也就是說消耗過多,儲存過少了。其次,石油消費國也存在煉油能力投資不足問題。石油行業的投資周期相對較長,一般需要持續25年左右,投資風險大。所以,即使高油價出現了,但產量提升幅度沒有增加。這就是歐佩克組織控製油價的重要因素。從金融角度看,我們的術語就是市場參與者通過構建商業庫存作為應對風險的緩衝,庫存需求反過來又刺激油價上行。”
和郭博文的討論結束後,郭博文又忙乎著上電腦查資料去了,而林雅晴也拿著一些書本資料,坐在郭博文身邊,不時進行著一些提醒。兩人一直忙到十點,才去睡覺。期間,兩人還一起出去買飲料、散步。等到林雅晴躺在床上後,不禁想到,這樣的生活對自己才有意義。
在林雅晴看來,自己和華子明在一起時,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創造條件讓自己過得舒適、幸福,而自己唯一的生活目的就是盡可能地過得舒適、幸福,甚至能提出更苛刻的條件來,這樣,華子明的生活才有目標和動力。但這實在不是林雅晴所渴望的生活。
如果說在讀研時,林雅晴還有著追求舒適的要求的話,那麽在現在,林雅晴對於生活已經有了新的看法,她更希望能有一個誌同道合的人陪著自己,兩人又共同的話題,共同的事業一起奮鬥,而不僅僅是一個坐享其成者。無疑,郭博文現在就是這樣一個人,遠比華子明符合自己的心意。
林雅晴覺得自己郭博文在一起時,無論是談話還是討論問題,都能展示出自己真實的存在,而和華子明在一起時,就成了一個被嗬護和保護的對象。或許有很多讓喜歡這樣,但林雅晴卻發現,自己真的不喜歡這樣。
原因在哪呢?林雅晴知道,就是開始於研究生畢業後的求職。在那時,自己處於無助階段,但並沒有一味地去找華子明庇護,而是獨立地開始麵對挑戰。雖然獨自的挑戰不是那麽成功,但在郭博文的幫助下,自己第一次依靠自己的力量獲得了成功。而在工作中,自己也變得越來越出色了。
當林雅晴把自己的成就告訴華子明時,華子明並沒有什麽激動的表示,反而有些自責。因為在他看來,正是因為自己的努力不夠,才讓林雅晴付出了更多的精力,這有違當初自己的承諾和誓言。所以,他開始更加努力地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