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煉製解藥
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煉製解藥
從莊正文的手裏得到這個良品的通靈寶兵火爐,也就是二階中級的火爐法器之後,葉無鋒使用的次數並不多。
因為大多數的丹藥,他隻需要自身的真氣所化的無雙烈焰的火力就足夠了。
不需要借助通靈寶兵火爐來進行增幅無雙烈焰的強度,或者進行精確溫控。
可這一次他需要這個火爐來幫助他。
因為他手中恰好是有,可以煉製化毒鶴頂紅毒藥的解藥的主材,和一些可以替代的材料。
不過其中兩種材料,黃蜂尾針和青竹蛇的毒牙卻隻有足夠煉製兩次的。
青竹蛇兒口,黃蜂尾兒針,這是古人就說過的僅次於“最毒婦人心”的東西。
再說了,葉無鋒所需要的這兩樣劇毒的材料也不是一般的黃蜂、青竹蛇,至少要達到一階中級以上的兩樣毒蟲、毒蛇的尾針和毒牙才行。
葉無鋒走的是以毒攻毒的路數,所以更要掌控好精妙的材料配比。
是藥三分毒,更何況本來就是毒藥呢。
一個不小心的話,就可能造成對方毒上加毒,直接送行真和尚去西天見佛祖了。
他要在兩次之中煉製出來二階解毒藥,而且是跟他以前煉製過的解毒藥物,都不同類型的藥物。
所以要力求小心。
“葉兄盡管煉製就是了,我等為你護法。”藺景耀輕搖著手裏的折扇,往後挪移了一段距離。
保持一定的距離,若是發生意外的話,可以留給葉無鋒足夠的反應時間。
“多謝葉施主,”行真和尚也往走走了一大段,達摩棍也已經攥到了手裏。
他的性子直,做什麽事情都非常認真,一雙虎目虎視眈眈的盯著四周,跟空氣較勁兒。
但這時候要是有一隻蒼蠅敢飛過去,他肯定是要滅掉它的。
葉無鋒將無雙針真氣化作烈焰,注入通靈寶兵火爐之中,火爐裏的火焰被增幅,熊熊燃燒躥出了十幾米高,十分的收斂,逸散出去的能量比例很低。
最高處的外焰顏色已經變成了天藍色,溫度越是高,則火焰的顏色越是接近冷色調。
這說明外焰的溫度達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要比葉無鋒不適用通靈寶兵火爐的時候高出一個數量級來。
“不錯。”葉無鋒讚歎了一句,果然專業的通靈寶兵要做專業的事情。
不但是火力被增幅了一個數量級,而且掌控火力的強弱的靈敏度和掌控度,也是提升了一個數量級。
這對煉丹的幫助當然是十分強的。
“百草鼎!”
葉無鋒又祭出了百草鼎,將百草鼎置放在通靈寶兵火爐上,百草鼎開始慢慢的旋轉,均勻受熱。
百草鼎也有類似於調整火力的功能,如此雙重控製之下,可以達到精妙絕顛的控火能力。
“當”的一聲,百草鼎的頂蓋被打開,葉無鋒將一些藥材投入百草鼎之中,合上頂蓋,開始煉化藥材,提取藥材的精華,排出廢渣。
他的動作很快,有兩件專業的通靈寶兵合作,再加上他自身的修為也已經今非昔比。
所以提煉藥物的精華的過程很快,眾人就看到葉無鋒不斷的往百草鼎裏麵扔藥材,好像提煉的過程沒有了一樣。
寶兒無聊的看著,湊到了藺景耀的身邊,皺眉吐槽道:“他怎麽一個勁兒的往藥鼎裏麵扔草藥啊,他是在煉製什麽好吃的麽?”
藺景耀晃著折扇的手微微一頓,忍不住苦笑搖頭。
這個姑娘可真的懵的可以,合著這麽長的時間,根本就沒有明白葉無鋒要做什麽,還以為是煉製什麽糖丸啥的好吃的呢。
他剛剛生出這個念頭來,就立刻告誡自己,可不能小看這姑娘。
畢竟,她之前可是輕易的就殺掉了一個抱丹大圓滿的強者,估計弄死他跟玩兒似的。
藺景耀如今還差一步才能夠抱丹小圓滿,絕不是寶兒的對手。
她拱手解釋道:“寶兒姐,葉先生正在給那個大和尚煉製解毒藥劑,不是練什麽好吃的,可不要打擾了他。這個解毒藥劑的煉製難度比較高,容易失敗。”
“還有你看上去葉兄一直在藥鼎裏麵扔藥材,那是因為葉兄已經是二階頂級的煉丹宗師了,處理這些藥材的速度和效率極高。還有就是專業的煉丹的兩件通靈寶兵的加持。”
“若是換做其他人的話,根本做不到這種速度,光是提煉藥物的過程,可能就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哦,沒意思,我去那邊玩兒了,順便看看徐六抓妖獸抓到了沒有。”
寶兒立刻失去了興趣,扭頭就走。
藺景耀微微一禮送寶兒姐離開。
她去幫忙抓妖獸也是好的,總比在這裏說不定什麽時候搗亂的好。她太單純了,有的時候基本上就念由心生,就去做了,很難去預測她的反應。
沒有什麽正常的反應的邏輯,說實話藺景耀在心底對她有幾分忌憚的。
甚至在寶兒接近的時候,會感到不舒服,會不由自主的緊張。
現在她走了,倒是舒適的多了。
閑著也是閑著,他摸出了一顆從葉無鋒手裏得到的二階凝神丹,拿出一本儒家往聖著作《中庸》度了起來。
儒家的才氣,本質上是跟道家的真炁不同,才氣產生的方式也不同,是通過讀書、畫畫、作詩、做經義等多種方式積累出來的。
所以凝神丹對於儒家修士的增幅,增肌修行速度的效果是很好的。
尤其是葉無鋒給他的凝神丹,至少都是七紋以上的二階高級的凝神丹,要比世麵上賣的普通的二階凝神丹要高出五倍以上的修行效率。
而且葉無鋒的凝神丹還有提升學習效率的作用,配合上“文思泉湧”的儒術,效果再提升幾倍。
因此藺景耀本來是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夠積累到進士小圓滿,如今隻需要一個月左右。
現在他距離進士小圓滿的境界也隻需要幾天的時間了。
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家,都需要修行不輟,都需要平日裏點點滴滴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