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一七零章 亂世用重典

第一七零章 亂世用重典

  聽到朱由校的問題,魏忠賢連忙說道:“是啊,皇爺。這些人圖謀不軌,簡直就是枉為臣子!陛下讓奴婢把他們都抓起來吧,這種人就全都應該去死了!”


  朱由校靜靜地看著魏忠賢義憤填膺的陳詞,臉上沒有什麽表情。


  對於魏忠賢來說,他此時需要立威,需要拿這些人開刀,所以他迫不及待的想殺人。


  可是對於朱由校來說,事情反而沒有那麽重要,即便是有人跑到午門去跪諫,其實也是無所謂的事情。你們愛去就去吧,正好可以那個時候讓魏忠賢出頭。


  對於朱由校來說,事情到了事情今日這個地步,已經沒有必要再繞彎子了。


  “行了,朕知道了。”朱由校點了點頭,擺了擺手示意魏忠賢退下,顯然沒有再和他說的意思。


  雖然心中很不甘心,可是魏忠賢看著自家皇爺淡漠的樣子,也知道皇爺這事不想再和自己繼續說了。如果自己還要說,那麽必然會讓皇爺厭惡。


  所以魏忠賢便恭恭敬敬的磕了頭,躬著身子退了出去。


  等魏忠賢走了之後,朱由校這才轉頭看向一側站著的陳洪,冷聲問道:“究竟是怎麽回事?”


  方才魏忠賢說的這些話,朱由校是不會相信的,實在是摻雜著太多他個人的東西在裏麵了。


  所以朱由校沒有第一時間答應魏忠賢殺人立威,因為自己不能那樣做,絕對不能夠讓魏忠賢現在就去搞事情。


  “回皇爺,消息最早是從都察院傳出來的。”見朱由校提問,陳洪連忙也知道不能自己不能和魏忠賢一樣夾帶私貨,便老實的回答道,又將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從餘懋衡、崔呈秀,再到李茂,整個事情全部清清楚楚的說全乎了。


  朱由校點了點頭,伸手輕輕敲打著龍椅的扶手,臉上沒什麽表情。他在思考,思考自己該怎麽做。


  顯然事情已經演變成了兩派之爭,不再是東林黨自己一家的事情。孫慎行不但把自己這個皇帝拉下了場,還把更多站在岸上觀戰的人也拉下了水。


  事情到現在這個程度,矛盾已經被激化起來了。一方麵是徐光啟他們為首的泰州學派,也就是李贄的心學思想,另外一方則是傳統的理學學派。


  原本朱由校是隻想著一步一步慢慢來,先把東林黨給打掉,然後再搞其他的。


  但是孫慎行顯然不想讓朱由校這麽做,所以搞出了那樣的事情,就要把矛盾激化了起來,把整個理學派都拉了進來,甚至把天下的讀書人都拉了進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徐光啟他們就成了眾矢之的,顯得有一些勢單力薄。


  對此朱由校自然是不能夠坐視不理的,想了想,對陳洪說道:“讓錦衣衛那邊兒加快進度,怎麽這幾個案子還沒有查清楚?”


  朱由校說的案子,雖然說是幾個,但其實就是一個,就是東林黨貪汙的案子。隻不過牽扯到了兵部戶部和工部,之前處置了一批,還有一批沒有收拾,尤其是工部那邊。


  “等一下你去一趟錦衣衛,讓駱思恭快點拿出一個結果來。”朱由校的言語之中已是滿滿的嫌棄,錦衣衛做事效率還真是低下。


  “是,皇爺。”陳洪連忙恭敬的答應了一聲。


  陳洪覺得自己有必要去提醒一下駱思恭,他的工作方式需要更加積極一些,向魏忠賢多學習一下。如果再這麽搞下去,駱思恭的位置怕是保不住了。


  朱由校點了點頭,他不知道陳洪的想法,即便是知道了,其實也無所謂。


  “對了,還有一件事情。”朱由校想到了什麽,再一次開口說道:“朕記得錦衣衛還關著一些鬧事的學子吧?是不是有這麽個事?”


  “回皇爺,的確是有這樣的事情。”陳洪答道。


  “讓錦衣衛也處理了吧。把人放出來,革除了他們的功名,全部送到遼東去充軍。”朱由校麵無表情地擺了擺手,貌似是在催趕一群蒼蠅一樣。


  這個倒是有些讓陳洪意外了,處置的這麽嚴重嗎?

  開革了功名也就罷了,居然還要全部送到遼東去充軍?

  不過陳洪也不敢多問,這不是他能夠插嘴的事情,於是連忙說道:“是,皇爺。”


  朱由校再次擺了擺手,催促著說道:“行了,馬上去辦吧!”


  所謂亂世用重典,在這樣的時候必須要下狠手,不然沒有其他的辦法。


  處置那些鬧事的學生,其實就是一個震懾,讓其他的士林學子們不要再搗亂,否則的話不但會革除功名,還會直接發配充軍。


  朱由校不覺得這裏麵有多少人是因為血性和骨氣才這麽幹的,大多數人都是為了刷一個名聲,用後世的話說就是為了碰個瓷、蹭個熱度。


  至於所求何事,無非就是求名求利。如果真的有人是因為血性和骨氣,那朱由校也無所謂。


  他們越是有血性和骨氣,對朱由校來說就越是要懲罰他們。原因同樣很簡單,你跟我不是一路人,那麽你越出色,我反而越要弄掉你,沒有什麽可奇怪的。


  自從東林黨結黨營私的案子被處理後,朝堂上下還沒有安穩幾天,便再一次變得風風雨雨起來,而且比上一次更嚴重,有一種越來越激烈的感覺,充滿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陣勢。


  不少中下層的官員,已經在開始想辦法了。


  有門路的官員,第一時間選擇了外放,看樣子京城這幾年是安穩不了了,所以到外麵去做官必然是最好的選擇。


  隻不過在這個時候想要外放有些難度,關係不是特別硬的都不行。


  實在是沒有靠山、什麽門路都沒有的小官員,索性就直接辭官。身體不好、回家孝順父母等各種各樣的理由都有。


  對於他們來說。官不做可以,但是命不能扔在這兒。上一次的案子殺了多少人了?


  兵部和戶部的人,除了幾個侍郎和尚書還在審問,其他的全都一刀砍了。


  那是多少人?

  這些人全都要被抄了家,家人全部扔到遼東充軍。誰不害怕?

  再加上工部那些人馬上也會被收拾掉,上午的時候錦衣衛出手抓了工部右侍郎,人家說工部尚書也是自身難保,工部上下也是人心惶惶,一時之間誰不害怕?

  加上前些日子被抓的那些學子,現在也終於有了一個說法,所有被抓的學子有功名在身的全部開革,一起押赴遼東充軍,這簡直就是最嚴酷的手段了。


  一時之間輿論紛紛,不少讀書人都躲到城外去了。


  要知道京城聚集了這麽多讀書人,很多都是為了明年的科舉來的。現在一看,京城太危險了,咱們還是先閃閃吧。


  朝廷如此做法,雖然讓一些人害怕,可是也同時激怒了一些人,這些人就是以李茂為首的官員。


  他們認為朝廷這是倒行逆施,認為當今陛下如此心狠手辣,不是仁君之道。


  這一句不是仁君之道,其實已經是很重的說法了。


  因為在儒家裏麵,仁就是最高的奧義。不是仁君之道,那你就和這個仁沒有關係了。在這上麵還有一個更狠的,那就不是明君之道。


  不是明君的是什麽?那就隻能是昏君了。


  大喊一聲,不修德政、妄戮無辜,然後再大罵一聲昏君,一個忠臣的形象就這麽出來了。雖然事後可能會被打死,但是必然會名流青史。


  大部分人覺得死不了,抱著法不責眾的心態選擇搏一搏。反正這些人越聚越多,一直在策劃午門跪諫,隻不過他們需要一個領頭羊。


  於是乎這些人開始尋找合適的人當領頭羊。


  孫慎行和高攀龍已經不在了,韓爌和趙南星是叛徒,徐光啟和黃克纘都靠不住,內閣的幾位大學生就剩下一個孫承宗了,所以開始有人去聯絡孫承宗。


  除了把目光放在內閣之外,這些人還把目光掃到了其他的地方,想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


  很快他們又選定了一個目標,這個人就是新任的戶部侍郎左光鬥。


  他們覺得左光鬥是東林黨的老臣,現在又做了戶部侍郎,正好讓他出頭。其實說白了,他們就是在逼左光鬥。


  因為外界已經有了傳言,那就是左光鬥之所以能夠當上戶部侍郎,是因為他投靠了內閣次輔徐光啟。


  而內閣次輔徐光啟和陳可道的關係自然很容易查得清,現在已經是朝野皆知了。


  陳可道鬧出來的事情,很多人都覺得是徐光啟在給他撐腰。不少人都覺得陳可道就是這一次事情的導火線,正是因為他的存在才使事情變得現在這樣。


  崔呈秀等人也在鼓吹陳可道的學說,所以眾人才去找左光鬥,就是要用外界的名聲把左光鬥壓住。如果左光鬥不聽話,那麽他的名聲也就臭大街了。


  事實上左光鬥是東林黨之中少數的務實官員,就是不嘴炮能做事的那種。


  消息很快就傳進了皇宮大內,朱由校也知道是怎麽回事,略微有些無奈。


  原本朱由校是沒打算插手這件事情的,他想讓這些人到午門來鬧,到時候讓魏忠賢出手,同時讓內閣表態,也彰顯自己的態度。


  可是現在看來卻不行了,他們在用外界的輿論來壓朝中的大臣。


  原本朝中的大臣是不必表態的,裝縮頭烏龜就可以了,後麵的事情也牽扯不到他們身上來。等到事情過去之後,他們就還是他們。自己不去強迫他們,這也是君臣之義。


  但現在朝中大臣被輿論逼迫了,誰知道會不會做出什麽讓自己不滿意的決定。到時候自己肯定要處罰他們,所以還是要杜絕這件事情。


  朱由校要伸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