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忠臣2
同一時間,臨安。
文府今天舉辦中秋詩會,臨安那些仰慕文相公的才子佳人無不欣然而來。
其實,方臘之亂尚未平息,文相公本人原本是打算停辦今年詩會的。
但文仲等人不同意,他們認為現在正是主戰主和兩派即將攤牌的前夜,如果詩會停辦,未免會讓青年士子們以為主戰派怕了秦相公——秦相公莊園的中秋詩會可是照常舉辦的。
何況,方臘之亂雖然影響甚大,卻也沒能把住在臨安城裏的豪門大戶們怎麽樣,最多不過是城外的莊園和金陵方向的產業遭受過一點損失,九牛之一毛而已。
很多人都想把詩會辦成文壇盛世,既是轉換一下前一段時間緊繃的心情,也是為了炫耀本方的實力。
文相公拗不過這麽多人,因此隻得同意,在戰事還在臨安金陵之間爆發的時候,照常舉辦中秋詩會。
當然,詩會舉辦歸舉辦,主戰派諸位核心官員,更關心的還是各處戰事。
因此在詩會即將開始卻尚未開始的檔口,文相公召集幾位本派核心成員,一起討論幾個事關重大的問題。
“太子殿下那邊怎麽說?”
首先問話的當然是主戰派精神領袖文相公。
“太子聽到江北戰事的結果,非常高興。”在宮中有個太子侍講職務的文仲回答:“殿下說,既然齊省民兵能大敗韃子全師,我大周官軍當是更強,實在沒有必要怕了韃子。”
幾個主戰派同時皺了皺眉頭。
初生牛犢不畏虎,這也是正常的。
但齊省能打敗韃子與大周官軍當是更強,這兩個觀點之間似乎沒什麽聯係吧?
當然,哪怕是錯誤認識,這也是好事。
這意味著,一旦太子登基,主張對韃子妥協的主和派一定會被皇帝厭惡。
那麽,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請太子殿下盡快登基了。
“宮禁軍現在都支持我們。”文仲接著說:“隻要高俅那廝還在臨安之外,我們隨時都可以……。”
他沒有說下去,但在場的人都知道他想說什麽。
禁軍因為和親的事,對主和派徹底失望了——畢竟連徐寧那種累世功勳子弟,都被主和派像是破抹布一般送給韃子,若是主和派繼續在台上,下次和親說不定就輪到他們去遼東虎穴了。
“禁軍隻是厭惡老秦他們。”文相公喝了口茶,幽幽說道:“他們未必支持陛下退位為太上皇。”
“所以,做這事的時候,我們必須有自己的武力。”
“順義軍在前線,調不回來吧?”章明義說道。
“世柳練得好兵。”文相公幽幽的說道:“他說,隻要老夫給他一句話,他可以帥順義軍甩開高俅,在12個時辰內趕回臨安,控製全城。”
“能做到嗎?”幾個主戰派官員同時問道。
“老夫信他。”
那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沒人在乎徐世柳擅離職守會不會讓對付方臘的戰爭出現什麽變數,對所有人來說,最重要的始終是朝堂,而不是那個反賊。
“那就這麽定了。”文仲冷靜的說道:“大家都要做好準備,中秋過後,我會再進宮,規勸陛下。”
“若是陛下還不醒悟……。”
那句話並未說出來,不過大家都知道,若是建興皇帝不能滿足主戰派的政治需求,那就要清君側了。
也許是為了轉移一下緊繃的氣氛,也許是有別的目的。
這個時候,翁書平用感慨的語氣說了另一件事:
“徐世楊在江北大破韃子,此誠乃我朝第一邊功;徐世鬆剛到江南,即以兩千兵擊破十萬賊軍,解金陵之圍,也可謂有萬夫不當之勇;至於世柳……,之前帥流民組順義軍,擊退方臘反賊,現在又說可以12個時辰返回臨安控製全城,嗬嗬,徐家三子在兵事上真是各有千秋啊。”
話裏有話,但說的是事實。
相對於江南的將領,徐家三兄弟在戰場上的表現確實過於耀眼了。
其中最令人難以置信的自然是徐世楊。
從在臨安火燒都亭驛開始,徐世楊取得的軍功已經超越大周立國以來幾乎所有名將。
而且這人似乎特別喜歡揪著令人恐懼的韃子打。
“書平,你的意思是?”文仲皺著眉頭問道。
“朝局穩定之後,應該想辦法限製一下徐家在軍中的力量了。”翁書平直言不諱的說道:“世柳是文人,不應該繼續留在軍中,讓他好好讀書吧。”
“這是自然,世柳需要好好讀書。”文相公用肯定的語氣說道:“明年新帝登基,肯定要開恩科,他得把握住機會。”
大周的恩科更加類似於另一個時空的滿清,是朝廷每逢慶典,在正常科考年份之外,特別開科選士,而不是宋朝那樣直接給屢試不中的老士子“特奏名”。
若是一切順利,新帝登基,明年改元,朝廷必然要開恩科。
不出意外的話,到時候文相公會重登相位,並且擔任科考官,這個時候,沒有功名的徐世柳和尚且不是進士的翁書平都能在其中占得很大便宜。
但即使如此,必要的真才實學還是得有的,哪怕為了堵天下士子悠悠之口,作為文相公弟子的徐世柳也必須在科舉上打好基礎。
所以,他離開順義軍,是應有之理。
“徐世鬆那邊可以再提升他的官職,但不能放他回江北去,就讓他在江南統兵。”
“可以。”文相公同意道:“既然世柳要閉門苦讀,那麽讓世鬆來主持軍中也算不錯,希望他能把大周官軍都訓練成真正的精銳。”
為啥齊省民兵能打敗韃子,去過齊省的兩千禁軍回來就能打敗十萬亂軍,甚至,連江北流民組成的順義軍都顯得比大周官軍能打呢?
文相公對此有些不太了解,他本能的覺得,這可能是因為將領不同的因素吧?
若是徐世鬆能把所有大周官軍都訓練的像他的手下那麽精銳,何愁將來的北伐不成功?
“讓仁福公主下嫁給他吧。”章明義突然開口道:“聽說徐世鬆還沒有正妻?他千裏送回公主的名聲已經在民間傳開了,還有人編了小曲唱這件事。”
“公主一直沒有離開軍營,恐怕一是害怕再被送到遼東去和親,二也是與那徐世鬆有些關聯……。”
“斯文掃地。”翁書平冷哼一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