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漢興> 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

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

  其實,齊國的兵馬真不算多。


  甘雄口中所說的民兵,數量上倒是確實有這麽多,因為齊國現在,野戰軍之外的每一個成年男性和大部分平民階級以上成年女性都算是民兵。


  這樣算起來,別說六十萬,一百萬也湊得出來。


  但齊國沒有把這些人集結到戰場上作戰的能力,連動員這麽多人的實力都沒有。


  所謂的民兵,絕大部分其實隻能用來保衛他們家鄉附近,最多方圓百裏之內的土地。


  隻是這樣已經足夠了,這意味著任何土匪都沒有實力威脅齊國的村屯,若是一心防守,就連韃子(不管是女真還是將來的蒙兀)也拿村子的圍牆沒什麽辦法。


  這意味著齊國的野戰軍就真的是野戰軍,隻需要一心考慮如何跟敵人戰場上決勝負,而不用擔心後方被襲擾。


  為了達到這一點,徐世楊在最近幾年一直大力發展、充實民兵武器庫。


  普及度最廣的,當然是大量冷兵器。


  齊國自己的鋼鐵工業可以利用水利鍛錘大規模批量生產簡單的刀劍等冷兵器,再加上幾次勝利龐大數量的繳獲,齊國確實有給治下每一個成年人裝備一柄刀劍的力量。


  當然,沒有訓練的民兵用刀劍也打不過女真獵人,但刀劍之外再加上大量火槍就不同了。


  齊國現在有三個兵工廠,另外還有兩個正在準備投產,其中齊省的第一、第二兩個兵工廠每月可以各生產一千條槍,火繩槍燧發槍各半。


  旅順的海軍兵工廠每月火槍產量穩定在六百,全部都是燧發槍。


  冀省和蓋州兵工廠都是預計月產六百條槍,也是火繩槍燧發槍各半。


  除此之外,民間鐵匠、槍匠,或兵工廠工人在下班之後,也可以接一些私活——反正製造火繩槍沒有技術上的困難。


  甘雄知道齊國五個兵工廠火槍產量很驚人,他也知道現在齊軍正在進行把以前生產的火繩槍改造成燧發槍的工作。


  但他並不清楚,現在齊軍火槍存量到底有多少,也並不清楚現在每個月有一千條以上各式火槍流入齊國民間——這還是不計算民間自己的產量和造價更便宜的火門槍的前提下。


  甘雄隻知道,現在齊國民兵手中的火槍越來越多,甚至很多年輕女子都背著鳥槍或火門槍。


  他也知道,從女人手中射出的子彈同樣能殺死一個強壯的戰士。


  所以,甘雄認為,現在的齊國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兵營。


  這個兵營現在似乎還隻是盯著女真韃子一個目標猛揍,但甘雄認為,這樣的力量不可能隻用來對付女真一個目標。


  甚至不可能隻用來對付蒙兀、黨項和西域的那些韃子。


  到了必要的時候,他們必將展現出更加可怕的力量,震動整個天下。


  甘雄這次從齊國回到雙嶼,就是想勸說大當家,徹底投向齊國,不要再去爭取大周的招安了。


  就算大周真的招安他們,用不了幾年,大周自己是否還能存在都是個問題。


  對這一點,甘雄深信不疑。


  ……


  甘雄能看出來的事情,這世上同樣能看出來的必然很多。


  比如大周朝廷的皇帝和很多官僚。

  按照道理來說,大周此時應該對齊國充滿警惕,並且盡快提升自身軍事力量,準備應對齊國幾年後的軍事壓力。


  然而,這裏有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皇帝和大周的朝臣們並非一條心。


  皇帝本人和以翁書平為首的部分官員,確實嚐試增強大周的軍事力量,並且要求周軍對齊軍提高警惕。


  但其他人並不這麽想,文及甫失去聖心後,就長期不問世事,蹲在家裏連朝都不上。


  文仲和包拯雖然也支持警惕齊軍,但他倆認為政治方麵比軍事方麵有效,建議再向齊國派遣監軍——前者認為朝廷具備大義名分,還能爭取更多齊國將領。後者隻是單純的認為大周對齊國用兵純屬自取其辱。


  倒是軍隊中的幾個統帥,不知是為了展現對朝廷的忠誠,還是向從朝廷獲得更多錢糧,都支持提高戒備,增強武備和兵力。


  比如樞密使童貫,他主張整頓禁軍,查實兵額,補足缺員,把大周禁軍能戰之兵擴充到三十萬左右(實際兵額超過八十萬)。


  江淮一線的三支主要軍隊:


  淮北軍的徐世鬆現在有3萬兵額,他主張把部隊擴充到6萬人。


  翁書平任統帥的順義軍,現在有6萬兵額,他也希望擴充自己統帥的力量,能擴大到多少就是多少,越多越好。


  但是翁書平在順義軍並不怎麽得軍心,他過分信任原大周朝廷將門安插在順義軍中的將領,而不是原先那些民軍指揮官,因此順義軍屢屢傳出將兵不和的消息。


  另外,那些將門出身的軍官把很多禁軍的毛病帶進了順義軍中——比如吃空餉。


  順義軍有6萬兵額,實際能有4、5萬人就不錯了。


  徐世柳指揮的荊湖軍現有2萬兵,他是唯一一個並未要求增加兵額的人,但這個年輕人仗著自己是文官,又是文相公的愛徒,民間聲譽比較好,在荊湖一代大規模組建不在朝廷轄下的民團力量。


  荊湖軍的實際兵力遠不止2萬人,有人認為8萬都止不住,另外還有一些服從徐世柳個人的洞蠻兵人數也有上萬之多。


  在荊湖一代,徐世柳幾乎成了個土霸王,眼看著似乎有第二個齊王的架勢。


  不過正如齊王沒有真正反叛朝廷,徐世柳同樣沒有,他還是大周朝廷的官員,以文官身份負責督荊湖軍而已。


  如果細細統計下來,不算數量龐大但一點戰鬥力都沒有的廂軍,大周在編的主力軍,就有禁軍82萬,江淮義軍11萬,共計93萬之多!

  然而實際上,禁軍空餉問題太過於嚴重,備戰度最高的部隊也不過隻有編製數的七成而已,戰鬥力低的部隊幹脆就剩下些老弱病殘,跟日常工作為給人打雜的廂軍沒有多少不同。


  有些數據童貫都不敢匯報上去——此時的大周禁軍,高達82萬的兵額,實際有戰鬥力的,也就是當初他帶去剿滅方臘的那15萬人。


  三支義軍中,徐世鬆的部隊嚴格按照兵額滿員,徐世柳超編嚴重但這個人已經顯得有些桀驁不馴,翁書平最令人放心但他的人不僅缺編而且戰鬥力十分可疑。


  這樣的軍事實力,也難怪包拯堅決反對武力解決齊國問題的嚐試。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