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川菜的傳奇
“哈哈哈哈哈哈哈……。”
兩位會長看見楚雲風被嚇到了,忍不住笑了起來。
“別緊張,其實很多菜到現在是無法複原的了,一是因為原材料的缺失,二是因為並不符合現在的法規和大眾的審美。”
侯會長還是忍不住笑著說道,由此可見楚雲風心性純樸,越發地讓侯會長喜歡。
“嚇死我了,不過看來川菜還真的是博大精深啊,您能給我講一講它的傳奇曆史嗎?”楚雲風的好奇心非常濃厚,做出一幅傾聽的神色。
“好,那我就給你講講。其實川菜的發源是在古代的巴國和蜀國,當時的調味料就已經有了鹵水、岩鹽、川椒和陽樸之薑。
戰國時期的出土文物中,就已經有了各種青銅器和陶器食具,可見川菜的萌芽之早。
而川菜係的形成,大約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到三國鼎立之間,當時四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逐漸移向成都。其時,無論烹飪原料的取材,還是調味品的使用,以及刀工、火候的要求和專業烹飪水平,均已初具規模,已有菜係的雛形。
秦惠王和秦始皇先後兩次大量移民蜀中,同時也就帶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這對發展生產有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秦代為蜀中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到了漢代就更加富庶。張騫出使西域,引進胡瓜、胡豆、胡桃、大豆、大蒜等品種,又增加了川菜的烹飪原料和調料。
西漢時國家統一,官辦、私營的商業都比較發達。以長安為中心的五大商業城市出現,其中就有成都。
三國時魏、蜀、吳鼎立,劉備以四川為“蜀都”。雖然在全國範圍內處於分裂狀態,但蜀中相對穩定,對於商業,包括飲食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使川菜係在形成初期,便有了堅實的基礎。然後到了兩漢兩晉之時,就已經呈現了初期的輪廓。
隋唐五代,川菜有了較大的發展。兩宋時期,川菜已經跨越了巴蜀疆界,進入了北宋東京,南宋臨安兩都,為川外人所知。
直到明末清初,川菜運用引進種植的辣椒調味,對繼承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調味傳統,進一步有所發展。
晚清以後,逐步形成為一個地方風味極其濃鬱的體係,與黃河流域的魯菜,嶺南地區的粵菜,長江下遊的淮反揚菜同列。
曆代典籍和各個朝代的文人騷客的詩詞文章裏有不少對於川菜的記載。
然後直到鹹豐十一年(1861年),一位滿族師傅關正興在成都開了一家名為“正興園“的包席館,因緣際會,醞釀了多位川菜大師,成為現代川菜之祖。
辛亥革命後滿族人失去了權勢,正興園一落千丈,特別是1911年10月,“正興園”突發一場大火,昔日繁華富麗的名館一夜之間變成了斷壁頹垣、一片灰燼無法繼續經營,於1912年初徹底關門歇業。
此時戚樂齋出資300塊銀元做本錢,與出力不出錢的藍氏兄弟共同開起了榮樂園。
藍氏兄弟一共有三人,分別是藍光鑒、藍光榮和藍光壁,他們四人都是正興園的廚師,四人之中藍光鑒的廚藝最為高超,因此出任經理。
從此開始將近代的川菜發揚光大。”侯會長說到這裏滿是向往之色,對於那段傳奇充滿著崇敬。
“那個關正興挺厲害的嘛,後麵的這些川菜大師,都是出自他的店。”楚雲風聽得津津有味,現在才明白原來川菜經曆了這麽多的發展。
“當然是厲害了,你可知道他是當時成都唯一會做“滿漢全席”的廚師。”熊會長補充了一句,一提這滿漢全席,肯定很多人都知道。
“滿漢全席?那可是清宮最厲害的宮廷盛宴了。”楚雲風嚇了一跳,這才知道關正興原來居然是這麽一位大拿。
“哈哈,你們這些小年輕怎麽一聽到這滿漢全席都是這幅模樣啊,就像是沒見過世麵的。”侯會長搖搖頭表示不太理解。
“那可是滿漢全席耶,又不是街邊的烤鍋盔,對了,這關師傅這麽厲害,為什麽要到成都來啊?”楚雲風扁了扁嘴,這滿漢全席的傳說多了去了,可真正能吃到的人沒幾個。
“是因為戰亂,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中國,天津相繼陷落,隨即京城也被攻克,鹹豐帝以西狩為名逃奔熱河,第二年在驚嚇中死於熱河行宮。
當時隨著英法野蠻入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很多北方城市遭遇了浩劫,社會動蕩不安,迫使大批士族紛紛南遷以避難。
就在中國北方備受戰亂侵襲之際,西南蜀地卻因物產豐富、地勢險要、遠離戰火,仍是一片樂土,清政府很多官員選擇遷往成都定居。
而身為官府大廚的關正興也正是這個時候,隨一批八旗官員入川。來到成都之後,他發現這裏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富庶,便打定主意要留在成都發展。
當時關正興已經35歲,年輕時曾走南闖北遊曆過很多地方,頗有眼界和膽識。
在成都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極具商業眼光的關正興發現,當時成都人設宴請客,不完全局限在家裏。
而是越來越多選擇上專門的筵宴餐館,從官府公宴到民間私宴,從定期的節令宴、雅集宴,到隨意的野宴、遊宴,筵宴之風盛極一時、種類繁多、應有盡有。
可縱觀整個成都幾乎沒有一家像樣的“包席館”,隻是在狀元街有一家以大肉包子聞名的館子兼做席點,但那一家檔次較低,僅適合一般的官宦人家和普通百姓。
當時有大批官員及家眷遷來成都,因而對高檔“包席館”的需求與日俱增。
經過仔細地觀察和分析,關正興覺得做高檔宴飲包席生意很有市場,何況他不僅廚藝精湛,在開發菜品方麵極有悟性,而且多年以來在官場上積累了廣泛的人脈關係,也認識不少南北名廚和本地名師,如果能集眾人之力,開一家高檔雅致、菜肴可口的“包席館”,不愁沒生意。
打定主意後,關正興毅然辭去了官府大廚之職。1861年,他在朋友的幫助下,開了一家南北兼容、古風新派、品味高雅、菜肴精美的“包席館”,並取名為正興園。”
“關師傅他是滿族人,主要擅長的是宮廷菜,那他是怎麽做出獨樹一幟的川菜的呢?”
這是楚雲風非常疑惑的地方,非常好奇一個宮廷廚師是怎麽開創了近代的川菜體係。
侯會長打開自己帶著的杯子,喝了口水繼續說道:“那是因為當時清朝對於省府大官,有“避籍”的規定。
即:不能在本省任職,必須派到外省就任。這些達官貴人來川任職,都要帶上家鄉廚師,到正興園宴客,有時也派家廚到正興園做菜,這就給正興園與南北名廚交流的機會。
關正興將川菜、蘇菜、京菜的精華融為一爐,創製出更多的名菜,最終打造出一個係統性的地方菜係—川菜,所有才會有這樣的傳奇。”
“原來是這樣,那後來關師傅的弟子們開創的榮樂園呢?為什麽隻有他們將川菜發揚光大了呢?”
楚雲風現在就像是個好奇寶寶一樣,逮著什麽就問什麽。
“這個我來說吧,我比較清楚一點。”熊會長主動請纓,自己可是飯店協會的副會長,對於榮樂園的了解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我先說說藍光鑒這個人吧,他13歲踏入川菜行業,因其超高做菜天賦,頗受關正興青睞與扶持,甚至將滿漢全席做法盡數相授。
資質上乘的廚師,一般5年出師;而藍光鑒在16歲的時候,就上灶連做三桌滿漢全席,轟動整個成都。
同時,藍光鑒對川菜的熱忱不下於關正興。據統計,藍光鑒一生研發的川菜有300多道,可以說,他一生的精力全都耗在了川菜研發上。
如果說關正興是個做產品的高手,那麽藍光鑒則是運營的高手,他們的關係,就如同蘋果的沃茲之於喬布斯。
關正興是個官員,生活上、物質上都十分充盈,而“正興園”所接待的客人,也同屬“往來無白丁”的官員。
他定義了“川菜”這一偉大的名詞,但遺憾的是,他並未將川菜中各種菜品包裝成一個係統,推向全國。
而藍光鑒,則做了關正興沒做的事。在榮樂園經營期間,他前後首創了30多種宴會格式,並開創了川菜中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餐廳——有包間和大廳的榮樂園。
理解兩人想法差距並不難,因為後者是商人。這個商人的想法,最終將川菜包裝成一個名譽中外的招牌。
不僅如此,藍光鑒在當時對於榮樂園的經營,就有了DIY的概念,以及第送貨上門的服務理念。這種想法支撐之下,“隨堂配菜,送菜上門,做包宴席”成了榮樂園主要競爭力。
所以榮樂園在當時成都幾十家老字號中脫穎而出,名貫成都。1970年,裝潢最頂級的門店在騾馬市建成,“老成都”無人不曉。
1980年,榮樂園在紐約聯合國大廈對街落座,一炮打響。
鄧麗君、基辛格、舒爾茨、西哈努克、麥當娜、邁克爾傑克遜等一大批知名政要、企業家以及明星都光臨過。
從1971年開始,榮樂園成為成都市飲食公司的技術培訓基地,不誇張地說,這就是川菜界的黃埔軍校。
從這一年後,榮樂園每年都要培養一批烹飪技術人才,孔道生、曾國華、劉建成、吳萬裏、張鬆雲、毛齊成……這些個個都能叫出名號的老一輩名廚,全都出自榮樂園。他們有的跳出師門,創建了自己的餐飲企業;有的留下來,堅守心中的執念。
但這,也是它最後的繁華。
鼻祖的沒落。
榮樂園後來進行了一係列搬遷,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且現代城市繁華地段鋪租費遠高於老街舊巷,這些費用無疑會給資金周轉帶來壓力。
其次是環境影響。現代氣息的繁華地段,有更多符合現代人的特色餐飲:快餐、火鍋(特別是在成都這種火鍋大城,競爭就更無優勢可言),以及舶來的烤肉、牛排等。在這種環境中,榮樂園無異於夾縫中求生存。
再次是菜品的局限。不斷推陳出新,是餐飲企業存活的基本能力,而自藍光鑒去世後,榮樂園的川菜很難再有突破,而且味道也隨著前一代人的去世而逐漸遜色。
基於種種問題,榮樂園麵對盈利壓力,不斷關店、拆遷、重開……惡性循環周而複始。內部資金終於拖斷,這匹馳騁了近百年的“老馬”,也終於卸下曾經的種種繁華,累死在路途。”
熊會長說起這段傳奇也是頗為唏噓。
“現在你知道川菜的輝煌了吧,由於時間有限,有很多關於川菜的傳奇還沒告訴你,包括那道慈溪太後最喜歡的開水白菜等等。
我得走了,再不走一會趕不上航班了,複原的事情不著急,等我回京處理一些事情之後再說。”